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

筑府办函〔2018〕125号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中药材

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2018—2020年)的通知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市各直属事业单位有关企业:

《贵阳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已经市委、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自身工作职责,抓好落实。

2018年7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

贵阳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2018—2020年)

贵州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四大道地药材产区之一。根据《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工作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黔委厅字〔2017〕35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发展中药材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的通知》(黔府办发〔2017〕47号)、《贵阳市“十三五”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充分发挥贵阳市作为省会城市的科技、信息、交通、制药等中心的优势,为加快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五步工作法”要求,把握“七个路径”,抓好“八个关键细节”,以产业发展“八要素”为抓手,立足我市中药材资源与气候优势,坚持中药材产业与“大健康、大生态、大扶贫、大数据”融合发展的思路,围绕提高我市森林覆盖率,突出木本中药材种植,加强林下中药材生产,切实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开发优势资源,以食药同源、潜力大宗及传统道地品种为发展重点,以打造全省中药材产业核心为目标,加强中药材研发、种苗繁育、产品加工等新技术应用。以中药材加工和现代化市场营销体系建设为重点,推进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狠抓落实善抓落实,强化省会意识,担起省会责任,秉持省会标准,已中药材产业助推全省大扶贫,在全省中药材产业扶贫攻坚中作表率,走前列,为全省扶贫攻坚作出贵阳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规划。适地、适药合理布局中药材产业,选择优势品种,结合脱贫攻坚连片推进。

——坚持市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中医药产业链上下游整合,突出企业在中药材保护和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坚持适度发展。推广成熟的技术标准,强化繁育、示范基地和加工厂建设,提高中药材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产区集成度。

——坚持产业扶贫。通过多种生产经营模式,吸纳贫困群众积极参与基地建设和产品生产,更多分享中药材产业链增值收益。

(三)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市抚育、仿野生栽培及人工种植的中药材面积达到35万亩,中药材种植业产值达到10亿元,建设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0个共1万亩以上,实现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

年度目标:2018年,完成中药材种植面积31万亩(含抚育、仿野生栽培及人工种植),中药材种植业产值达到87亿元以上,培育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100亿元;

2019年,完成中药材种植面积33万亩(含抚育、仿野生栽培及人工种植),中药材种植业产值达到92亿元以上,培育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150亿元;

2020年,完成中药材种植面积35万亩(含抚育、仿野生栽培及人工种植),中药材种植业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培育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200亿元。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规划引领,构建现代中药材产业发展体系

根据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打造“五中心五体系”,即:‘五中心’——全省中药材种繁中心、研发中心、种植示范中心、加工中心和物流中心;‘五体系’——品牌体系、现代生产经营体系、产业配套体系、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体系、全产业链业态融合体系。搭建贵阳市科技研发、种子种苗繁育、生产示范、精深加工、现代物流平台,不断提升贵阳引领力、辐射力、聚集力、创新力,推动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2018年完成《贵阳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编制。

(牵头单位:市农委;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生态文明委、市卫生计生委、市商务局,市农投集团,相关区〔市、县〕政府)

(二)实施种子种苗基地建设工程,建设全省中药材种繁中心

围绕贵州省道地中药材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铁皮石斛、白芨、天麻、黄精、丹参、瓜蒌、头花蓼、辛荑、淫羊藿、红豆杉等中药材品种。依托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中药材种繁基地。在重点发展县依托种植基地建设10个种子种苗生产供应基地,形成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体系。

(牵头单位:市农委;责任单位:市农投集团,相关区〔市、县〕政府)。

(三)实施科技兴药工程,建设全省中药材研发中心

依托省内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加强中药、民族药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保存和开发,投入研究基金,大力支持市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构建联合研发平台体系,联合攻关,建立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为中药材产业化和中药现代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储备;加快新技术推广和应用,鼓励中医药院校建立教学实验培训基地;支持科研院所或企业积极申报科技攻关项,展开铁皮石斛、重楼等高层次、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中药材国家开发项目的研究,提高中药材产业科技转化率;加强中药材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突出基层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和培养,建立市、县、乡三级中药材技术培训体系,逐级推进技术培训,在重点县、专业乡配备中药材产业技术推广人员,对基地农户开展中药材生产实用技术培训,建立农技服务精准到户机制。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农委,相关区〔市、县〕政府)

(四)实施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建设全省中药材种植示范中心。

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森林覆盖率,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生产,结合市中医药制药企业原料需求,采取差异化扶持发展的方式,加强“四种”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实现规模示范效应。一是建立规范化、规模化示范基地,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培育道地、特色药材品种,同时,配套基地建设建立标准化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二是建立林下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实现生态发展与中药材产业发展有机融合;三是建立农旅结合的药食同源中药材示范基地,丰富群众的休闲健康生活需求;四是建立“定制药园”,推动医药企业到中药材种植重点县设立“定制药园”,生产所需优质中药材作为原料药材供应基地。鼓励公立中医医院优先采购以“定制药园”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药品(含中药饮片)。

(牵头单位:市农委、市生态文明委;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农投集团,相关区〔市、县〕政府)

(五)实施中药材加工提质增效工程,建设全省药材加工中心

充分发挥我市医药企业聚集优势,以“道地药材·绿色加工”的理念与行动纲领,加快开阳台湾产业园建设,建成重点县标准化、集约化的中药材初加工基地;培育医药企业集团,依托乌当、修文、清镇等医药食品(健康)精加工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等主导产品,积极向食品、保健品、日化及消毒杀菌产品、生物制剂等领域延伸,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

(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农委;责任单位:市农投集团,相关区〔市、县〕政府)

(六)实施市场流通提升工程,建设全省中药材现代物流中心

一是加快现代化中药材物流交易中心建设。按照我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商贸业布局专项规划,在修文北部电商物流园建成贵阳现代化中药材物流交易中心、构建电子交易中心、信息平台,使其成为全省中药材的集散中心、仓储中心、价格形成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提供供求信息和交易服务,辐射带动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依托中药材物流中心构建中药材物联网大数据系统,实现中药材生产、加工、仓储、运输全过程监控和追溯,确保产品质量;二是鼓励我市医药企业到省内外大中城市和专业市场设立专营柜、专卖店、专销区,沟通交易渠道;培育、扶持中药材经营企业和大户,与市场紧密结合,提高中药材产品与市场的粘合度。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大数据委、市农投集团,相关区〔市、县〕政府)

(七)实施品牌创建工程,构建中药材品牌体系

加大中药生态品牌商标注册和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申报认证力度,大力扶持中药材种植基地、加工企业和销售企业分别实施GAP、GMP、GSP认证,鼓励中药材企业加强道地药材品牌建设,开展道地药材、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示范基地建设、“三品一标”认证等标准规范的制定。大力支持“益佰”“同济堂”等已获中国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全力打造生态品牌,形成拳头特色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种药材药品展销展示活动,申请承办全国性和区域性的药材药品展销活动,定期组织药材药品企业到重要销区举办大型推介活动,将中药、民族药纳入旅游商品宣传推介范畴,全方位打造“爽爽贵阳、苗药之都”产业名片。

(牵头单位:市工商局、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农委,相关区〔市、县〕政府)

(八)实施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建立现代生产经营体系

引进有实力的中药材企业参与中药材产业发展,扶持、培育、壮大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大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形成一批支撑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主体;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支持发展规模适度的中药材种养大户。鼓励农民以土地、林权、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促进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推动农企联结。完善订单带动、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中药企业+种植大户+农户”、“中药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允许将可量化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财政资金特别是扶贫资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可以以自愿入股的方式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让农户共享发展收益。

(牵头单位:市农委;责任单位:市农投集团,相关区〔市、县〕政府)

(九)实施现代化建设工程,完善产业配套体系

建设功能配套、技术先进的设施设备是保证中药材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一是要加强生产基地机耕道、耕作便道、提灌站、排灌沟渠、小水池、小水窖等交通、水利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大棚、耕整机具、病虫害防治、气象预报、质量安全检测设备配置。二是加强现代医药产业制药设施设备引进和开发,加大现代设施设备引进补贴标准,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技改,提高现代医药制药现代化水平。

(牵头单位:市农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责任单位:市交委、市水务管理局,市农投集团,相关区〔市、县〕政府)

(十)实施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建立健全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体系

一是加强对原料基地空气、土壤、水质等外部环境检测,严格投入品质控制,大力扶持及推动中药材种植基地实行GAP、地理标志和“三品一标”认证,从源头上保证药品安全。二是完善药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建立生产、流通全过程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严格的药品退市、召回和销毁制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三是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巡查和抽检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制假售假、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冒充产地等各种药品违法犯罪行为。

(牵头单位: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工商局;责任单位:相关区〔市、县〕政府)

(十一)实施推动业态融合工程,实现全产业链业态融合体系。

开发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和线路,建设一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推动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与乡村旅游、文化推广、生态建设、健康养身、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建成一批“中药材+乡村旅游+健康美食”、“中药材+健康养生”、“中药材+健康养老”等项目,在开阳、清镇、息烽建设3—5个集中药材种养殖、加工、乡村旅游、健康养身、健康美食、疗养、中药文化宣传等于一体的健康小镇、中药谷或田园综合体。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计生委;责任单位: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市农委,市农投集团,相关区〔市、县〕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贵阳市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区(市、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市中药材产业办公室在市农委,主要负责制定产业规划,开展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协调、安排和日常调度,指导各区(市、县)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各区(市、县)政府要把中药材产业发展列入助推脱贫攻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成立相应工作机构,把中药材产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科学完善的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和目标,明确推进工作的时限,主要领导牵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主管部门细化抓,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落实。

(二)强化政策支持力度。

加大对中药材企业(合作社)用地、用电、用水的支持:生产经营设备设施用地,符合国家及地方有关规定的,国土、规划等相关部门给予支持,明确生产经营用地指标,全力保障;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电价,符合农业用水条件的给予优惠;鼓励品牌建设,对获得贵州省名牌产品称号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新认定为国家驰名商标的给予重奖。推进质量体系建设,对通过 GAP 认证、三品一标”产品质量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的,分别给予相应补贴、奖励。

(三)强化资金投入。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统筹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用于中药材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生产设施设备、仓储体系、产地加工、全产业链等环节;二是创新投融资机制。全面落实各类市场主体到贵阳地区投资兴业、带动就业增收的相关支持政策。对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符相关条件的各类企业给予政府补贴以及信贷支持,并按有关规定给予财政贴息等政策扶持,支持其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由市农投集团资本运作,以“三变”模式为抓手,建立多渠道融投机制,鼓励土地抵押贷款、金融信贷支持、融资租赁模式、“投贷保基”模式(投资、贷款、担保、基金)等,快速提高中药材产业发展投融资能力,激活释放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推进涉农资金统筹使用,盘活涉农存量资金。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引导和支持“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和中药材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符合贫困地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三是引入保险为产业保驾护航。鼓励保险机构和贫困地区开展中药材产品保险和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探索开展价格保险试点,并给予一定保费补贴。

(四)强化招商引资。

建立由市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召集、相关部门参加的外来投资服务保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负责统筹、指导、协调、督促本行政区域内的外来投资服务和政策保障工作。针对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引进对口行业龙头,支撑产业带动上下游发展,形成一二三产连动,跨界融合发展;积极推动政府投融资平台可采取控股、股份合作等方式在企业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投资。

(五)强化监督考核。

根据各区(市、县)实际情况量化指标权重,建立基本指标、分类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指标体系。深入推进常态化督查考核。制定中药材产业发展督查考核实施细则,建立督查评比、考核通报、约谈诫勉等机制,把各级各部门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完善督查考核工作方式。既要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明查暗访,查实情、督实效,又要不影响基层工作和农民生产生活,减轻基层负担,还要制定激励政策,关心爱护基层干部,为他们排忧解难,保护和调动工作积极性。

(六)强化宣传推介。

充分利用电视和网络媒体,集中宣传道地中药材优势品种,营造大中药市场氛围,选择道地药材、优势产品,强策划、强推介;新闻媒体要支持中药材产业宣传工作精心策划宣传广告对龙头企业和优势品种进行宣传,在广告费上给予优惠。在旅游景区、宾馆饭店、城市主街区、交通主干道要加大对中药材产业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历史和中医药养生保健的公益广告宣传,提升中药材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中药博览会、药品展销会等活动,积极宣传推介我市中药材产品。

附件:2018年—2020年中药材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分解表

筑府办函125号附件

(共印50份)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