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开方,解养殖户燃眉之急
2023年12月,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收到一封来自灌南县政府的感谢信,感谢该所研究员葛家春对螃蟹养殖提供的指导,让养殖户减少损失,恢复生产。
2023年春,灌南县新安镇硕项湖周边河蟹养殖户在蟹池栽种的水草出现烂根、死亡现象,经过多次补栽仍不能解决问题。100多名养殖户被这个问题困扰很长时间,他们的养殖面积总计约5000余亩,水草出了问题,河蟹产量、规格都会大幅下降。于是,当地政府请来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专家为蟹池“把脉问诊”。
接到求助的第二天,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省水产学会就组织江苏现代农业(河蟹)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葛家春带队的调查组,来到灌南县实地调查。调查组下塘检查水草、河蟹情况,采集池塘、水源河道水样和沉积物样品,当晚带回南京,检测样品7批次115份。最终,调查组确定造成这一现象的“罪魁祸首”是一种除草剂。
找到病根后,葛家春立刻着手查找文献资料,给养殖户们制定水草救助方案,手把手地教当地养殖户如何用技术手段让水草重现生机。当地受灾养殖户还建立聊天群,葛家春将“蟹池水草恢复技术建议”“水草补栽方法”等教学示范视频发在群内。
“要是没有葛教授,我们去年螃蟹可能就养不成了!”当地的一养殖户告诉记者,自己家有400亩养殖塘,当时污染极为严重,葛教授每天和他们打电话询问情况进行跟进,水草问题终于解决。
经测算,经过专家救治,灌南县大闸蟹养殖池塘每亩减少损失2000—4000元,总计减损约2000万元。这也让葛家春长舒了一口气,“不然这些养殖户之前的努力都打水漂了。”短短一个月内,葛家春跑了6趟灌南。
技术创新,让不赚钱的都能赚钱
前几年,由于养殖业核心效益下滑,苏州市相城区、吴江区、吴中区等地不少养殖户只能另谋他路。而如今,罗氏沼虾同青虾和螃蟹混养,成为很多养殖户增收的新路子。
谈及这一转变,省现代渔业推广技术中心副主任、江苏省小龙虾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陈焕根说:“我们调查发现,当地水体利用率不高。原来单养河蟹,一亩大概只有200多斤的产量,同其他品种相比是较低的。比如一亩水体可以养2000—3000斤鱼或者700—800斤虾。上半年,池塘里的养殖容量很小,这应该可以做深入研究。”
陈焕根结合多年的科技研究经验,产生一个大胆想法:河蟹是底栖生活的,这就意味着水体空间其他区域还没有利用起来。“就像楼房一样,我们只用了一楼,二楼三楼没利用起来。我们就想到,可以套养一些品种。”陈焕根说。
经过对养殖塘全面的诊断分析,陈焕根为养殖户制定专属套养方案。其他地区的养殖户了解后,也纷纷致电陈焕根,请他来进行专项指导交流。“从来没想过虾蟹还可以套养,陈教授提供的方案,让我们收入翻了一番!”兴化市海南镇新五村养殖户张道仁竖起大拇指。
宝应县、金湖县的藕田是当地特色。陈焕根敏锐地发现,这一块块藕田也能“做点文章”。“以前种藕,亩产值和稻麦差不多,但这几年藕种植的效益不怎么好。我们发现小龙虾对饲料的选择性不是很强,在藕塘里小龙虾也能生活得很好,就号召居民成规模地进行藕虾混养。”陈焕根说,相比单一种植莲藕,藕虾混养的话,每亩每年净增3000元收入。
绿色养殖,打开生态环保新空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养殖成为水产养殖业的新课题。
在无锡锡山和苏州常熟、相城交界处,有一处名为“谢埭荡”的村子。村里,3位海归硕士创立的无锡市渔满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攻克包括长江三鲜在内的特种水产人工繁育养殖难题的公司。渔满塘还承担了国家重点研究课题,积极参与推动国家长江太湖流域的增殖放流工程。
渔满塘负责人徐俊磊介绍,渔满塘刀鱼养殖基地内有多个清水塘和机房设施,进门处的净化塘专门用来接收雨水并净化,塘内水中养殖花鲢、白鲢、草鱼,水体具有强大的自净能力。同时,养殖基地的水塘中布设多种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分析水质变化并遥控喷淋、增氧。涵盖刀鱼全生命周期的物联网综合设施,能为人工养殖刀鱼进行数据建模,为保护长江的生物种群探路。
走进启东市近海镇,海边鸥鸟翔集,野鸭扑棱着翅膀,在水面飞翔。“看,这里的水很清澈,我们在这里放了很多滤食性贝类,如海瓜子、花蛤、文蛤等。明年养殖塘准备挂养牡蛎,消耗水体中有机物,我们已经在如东实验成功。”作为近海镇海水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及尾水治理项目的技术支撑领衔专家,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研究员万夕和兴致勃勃地说。
在近海镇328国道区域,海水养殖区共3446亩,池塘水面2948亩,由32户散户承包实施脊尾白虾与三疣梭子蟹混合养殖。此前,区域内原有养殖池塘尾水未经处理直排外界公共水域,总氮、总磷等参数时有超标。
在万夕和等相关技术专家的指导下,启东市对该区域海水养殖池塘进行生态化改造及尾水治理,采用“贝鱼净化+循环水”治理模式,对小散户池塘养殖尾水实行集中收集处理,以区域内部排间沟以及东方河作为尾水治理区域,设置一二三级生态净化区域共360亩,占养殖水面的12.2%。
葛家春告诉记者,团队研究发现,春季和秋季池塘中藻类相对丰富,有利于河蟹蜕壳成长、加快河蟹成熟期肝胰腺和性腺(蟹黄蟹膏)积累,使大闸蟹变得更加美味。这项技术的实现,将给绿色养殖行业带来巨大发展潜力。“河蟹能够滤食并消化吸收利用藻类,扩大了饵料、营养来源。培养绿藻、硅藻这种有益藻类,与有害藻类竞争,也可以抑制蓝藻生成,净化养殖水环境。”葛家春说。
“在我们塘口里,这些绿油油的小东西发挥了大作用,藻起到了调水、净水的作用,河蟹在蜕壳阶段补充了小球藻、绿藻后,长势比之前好了不少!”江苏长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营220亩蟹塘,总经理秦亮表示,他们是技术的直接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