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在《人民日报.大地周刊》陕西站工作,一次去人民日报修改《飞越秦岭西汉高速公路的思考》一稿。期间编辑老师顺便问我:你的老家是陕西哪里?我答汉中洋县。编辑老师忽然又问:“洋县有个罗曲院你知道吗?”我当时吃一惊,便试探性问:老师和洋县罗曲院有渊源?编辑老师即刻打开了话匣子,说其外公是个老红军,1946年中原突围时在洋县负伤掉队,当地保长要杀他,被罗曲院好汉杨某所救,在杨家还生活了两年,后来到延安归队。
回陕后,一直打算去洋县罗曲院走一趟,但由于琐事缠身,一直未能成行。前不久,应罗曲院村支书任中攀,村主任任小强邀请,踏上征途。洋县罗曲院,号称“汉中桃花源”。出洋县城东30公里,汽车沿茂密的松树林盘山路爬上山顶,再下沟前行两公里,豁然开朗,但见一群山环抱,山水相连的神奇的大村落。放眼望去,周围五座山一座连着一座,犹如莲花的五个花瓣,村民们居住的小山坡处在五座山围成的园型凹地的正中,它独立于五座山峰又与其中两座山的半坡相连,它低于五座山峰而又高于周围的田野,犹如莲花的花蕊。刹那间,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便出现在我的面前。
罗曲院村委会在一株几人不可合围的千年古柏旁边,深情的树冠伸出20多米的巨手,喜迎远方的来客。热情好客的村支书任中攀,村主任任小强早已在古树下迎接客人们的到来。
1935年3月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二二三、二二五团和军直机关,在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政治委员吴焕先、政治部主任郑位三率领下,由佛坪县袁家庄、西岔河进入本县秧田乡碗牛坝村,到罗曲院休整,期间当地纷纷群众捐款捐粮,杀猪宰羊。得到休整的红军部队经阳河、茅坪于3月8日到达华阳。在华阳镇南7.5公里的石塔河设伏,伏击张飞生部。共毙伤张飞生部500多人,俘团长以下官兵300多人,缴获一大批枪弹和军需物资。1946年8月9日,中原军区三五九旅、第五师十五旅和军区直属机关共6 000多人,在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震率领下,从宁陕县两河口经秧田坝乡进入洋县境内,至酉水街兵分两路:一路由王震率领主力经庞家山、三里河、高原寺,沿龙溪河向大牛岭挺进;一路由王恩茂、陈先瑞率军区直属机关和十五旅,经店里沟、楼房沟到罗曲院。部队在罗曲院休整一天,期间当地石匠杨春霖以母亲生日为掩护,做土席30桌招待红军指战员。原三五九旅七一九团副参谋长任晨文章回忆:腿部负伤,得到洋县父老群众的大力支持,铭刻于怀,终身难忘。回忆诗云:“镇安城外腿中弹,父老抬我到洋县。酉水河畔村连村,罗曲叶庄把身安。未进村前进祠堂,长袍礼帽换戎装”。据杨春霖的女儿今年70岁的叶庄组杨珍娃老人讲,“陕南游击王陈先瑞”临走时吩咐父亲杨春霖寻找掉队红军伤员。红军走后第二天,父亲杨春霖就带领徒弟到秧田坝乡以揽工为名寻找失散红军。当时秧田坝保长把一名受伤掉队的红军小战士捆到大树上准备杀害,杨春霖说:这是小孩,不能杀!并出10个大洋将其买下,带回罗曲院藏到房后的石洞里,天天送饭,抓药治疗,半年后康复。由于红军已经走远不知去向,国民党部队沿红军走过的地方搜索捕杀搞白色恐怖,小红军拜师杨春霖学石匠并在杨住下。随后这位名叫向华葵的小红军不仅秘密发展杨春霖入党,还和杨春霖拉起一支拥有20多条抢的游击队伍,对外称罗曲院民团。
1948年初夏,杨春霖给向华葵准备好盘缠,一路护送向华葵到华阳,二人作别,向华葵孤身翻秦岭到达延安。1949年全国解放,1951年春夏,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以杨春霖解放前家里有枪有人举报将其以绳之以法,押送汉中报请镇压。时任汉中地区法院院长的向华葵在审批名单时发现,当即到监所核实,予以纠正,证实杨春霖是革命同志,并将恩人接到家中,从头换到脚,吃住一个月。向华葵执意留杨春霖参加法院工作,杨春霖说自己是个石匠不识字,决定回乡参加建设。向华葵院长恋恋不舍亲自驾车将杨春霖送回罗曲乡。杨回乡后,带领徒弟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先后修建了叶庄大桥、罗曲院大桥,洋县引酉工程5号洞,为家乡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罗曲院地处秦岭南麓,汉水支流酉水河畔的半山区,现属洋县槐树关镇罗曲村,是一个群山环抱,山水相连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放眼望去,周围五座山一座连着一座,犹如莲花的五个花瓣,村民们居住的小山坡处在五座山围成的园型凹地的正中,它独立于五座山峰又与其中两座山的半坡相连,它低于五座山峰而又高于周围的田野,犹如莲花的花蕊,左有酉水做伴,右有群山相连。当地老人世代相传,左青龙,右白虎,风水先生称其为“莲花宝地”。罗曲院周围五座山,五条龙,中间的高地酷似“大佛”,人们又把它称为“五龙捧圣”之地。据说说这地方出过“娘娘”呢。
罗曲院不仅村委会旁边有株千年古柏,这株古树的正北三百米还有两株更大的参天古柏。据村支书任中攀介绍:古柏树树下原是一座拥有百十间屋的文曲星大庙。八百罗汉在此诵经。庙的后背就是北城山。史载西晋泰始三年(267年),分益州立梁州,置黄金县(治设今酉水乡城山)。山顶古城遗址历历在目。陕南有句古语:吃面要吃棒棒面,看戏要看木脑壳。洋县罗曲木脑壳(也叫咣咣剧团)至今已有700年历史。洋县罗曲院木偶戏诞生于元末明初,特别是明末李自成起义,张献忠的农民义军驻扎北城山时,就随军演出的木偶戏,木偶桄桄戏传遍了汉水流域、长江南北,甚至传到了西南边陲。民国中期达到了鼎盛。以罗曲杨虎德班(秦腔)为首的木脑壳咣咣剧团在洋县家喻户晓,源远流长,至今还在洋县大地巡回演出。
精准扶贫,再创辉煌。由于罗曲院村气候宜人,四周群山环绕,农作物传花授粉受外界干扰影响极小,是制种业的绝佳基地。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被国内多家制种公司看中。村主任任小强说,过去罗曲村种植普通的玉米、杂粮等,种类分散效益低,普通农户一年的农业收入仅能达到三四千元。为了帮助群众致富增收,村两委调整本村种植业结构,最终把突破口瞄准在玉米制种上。经过村支部成员示范种植,打消了农户的顾虑。汉中华盛种业公司与该村农户签订了繁育玉米、油菜杂交种子的合同,村民在玉米制种中尝到了甜头,种植热情空前高涨。2016年该村繁育油菜种子400多亩,玉米种子近百亩,平均亩产200多公斤,按每公斤12元的收购价计算,每亩地产值是传统种粮收入的2倍多,亩收入超过2000元。任支书说,县、镇党委政府对罗曲院村这个世外桃源非常重视,县委胡瑞安书记2016年7月冒着酷暑到村里来检查精准扶贫工作,发动镇村党员群众迅速给特困户叶寒红三孤寡老人建起4间一层半楼房。最感动群众的是包扶罗曲院村的汉中炮兵五团,政委姬峻峰和团长及连长,多次长途跋涉急行军100多公里过来,立即进村入户慰问困难户,问寒问暖,多次和村两委商量发展项目,还拿出11万元发项目发展资金。乡亲们动情地说:“军民鱼水情深,红军又回来了”。
拳拳赤子心,殷殷桑梓情。罗曲院村过去一直是泥巴路,2014年政府投资40万拟建道路,但资金缺口30万元,村民任土生,原是韩城矿务局工程师,后创办橡胶厂,眷念乡土,慷慨解囊30多万元,打通了水泥路,道路通畅,百业正兴。
产业发展一枝花,在洋县槐树关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罗曲院村里成立了“洋县罗山农村专业合作社”。11组贫困户叶怀德身残志坚和父亲投资十几万元在小曹家沟山上办起养殖厂,散养土鸡1000多只,常年给洋县城酒店、农家乐送货。2组杨树林户,8组杨建庆户养殖厂规模更大,土鸡养殖均上3000只,不仅养鸡还养羊,每天给鸡放秦腔。村里还大力发展土蜂养殖,目前全村有蜂箱500多桶。村支书任中攀说:现在土鸡都有9斤多了,鸡和蛋品质一流,但是由于这里地理封闭,包括村里许多人家产的土蜂蜜,销路成了大问题。(洋县罗山农村专业合作社任小强18291696888)年轻有为的村主任任小强,对罗曲院观光旅游业信心百倍。任主任说:村边北城山下就是奔腾不息的酉水河,水质清冽,水深10米以上,是个天然绝美的钓鱼场,一经开发,前景不可估量。(记者翟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