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赋能

兵团养殖扶贫政策有哪些项目_兵团大棚种植致富_致富经大棚种植致富经2020

3月28日,在一师七团设施农业基地温室大棚,种植户忙着采摘甜瓜。近年来,一师阿拉尔市坚持科技兴农,依托温室大棚发展特色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丰富了职工群众的“菜篮子”,鼓起了职工群众的“钱袋子”。截至目前,一师阿拉尔市拥有各类温室大棚3670座,面积达1.6万亩。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洋 通讯员 冯俊 摄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一幅春耕春播时节最常见的画面,近些年在兵团各团场悄然发生了变化。不少职工群众养起了鱼虾,走进大棚种起了特色果蔬。

农田四季不闲,产业生生不息。近年来,兵团充分依托资源、区位优势,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优质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延伸产业链、提高价值链,集中力量加快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出了一条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现场直击

离海最远的地方,却靠着“海鲜”火出圈,这是为啥?

3月23日,在三师红旗农场新疆首个盐碱地智能生态海产养殖基地,新疆粤兵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小虎拿起网兜用力一抄,满满一兜活蹦乱跳的墨鱼幼苗便浮出水面。

李小虎笑着解答记者的疑问:“新疆没有海,却有着丰富的盐碱水资源。我们通过在盐碱水中添加微量元素和益生菌,从而调配出适合不同海产品生长的‘人工海水’。”

红旗农场有集中连片重度盐碱地6.3万亩,占农场确权土地面积的37.9%。

如何向盐碱地要效益?兵团出政策、出资金引导各南疆师市利用盐碱水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业。目前,红旗农场已建成恒温大棚16座,安装标准化养殖桶180个,养殖南美白对虾、石斑鱼、罗非鱼、加州鲈鱼等,2023年农场水产养殖综合产值达2765万元。

在偏远山间的盐碱地上养活了“海鲜”,兵团人也打起了荒凉沙漠的“主意”。

趁着春光明媚,这几天,在一师十团十九连的万亩西瓜温室大棚种植基地,数十名工人正忙着移栽西瓜幼苗。

大家拿着小铲子在铺好地膜的田垄上打孔,小心翼翼地放入瓜苗,然后覆土、浇水。这是项技术活,直接关系到西瓜苗的成活率。

“比对待自己的娃娃还仔细嘞!”十团二十一连居民艾麦尔·阿代克打趣道。因为这些苗上长出的西瓜,一颗能卖出近100元的价格。

十团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不少地块沙丘起伏、土壤贫瘠。2021年,阿拉尔市郭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团场,108座现代设施大棚在沙漠戈壁上拔地而起。

“这是公司自主培育的优良西瓜品种‘早春蜜三代’,具有成熟早、糖度高的特点。西瓜采用立体式吊蔓种植,使其能够拥有足够的透光、通风空间,一株藤蔓上只收获一颗瓜,确保瓜的绝佳品质。”大棚种植基地技术员孙杰介绍,西瓜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一颗2公斤左右的西瓜,每年4月、10月可收获两次。一座西瓜大棚的年产值可达60万元。今年,阿拉尔市郭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解决了周边连队近百人的就业问题。

背景延伸

什么是农业特色产业?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农学系教授孙杰表示,其关键在于独特性,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要充分考量地域特色、物种资源特色和气候特色,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从而推动团场连队各展其长、各美其美。

在以棉花、红枣见长的一师阿拉尔市,目前已拥有设施大棚4340座、面积达1.2万亩。

“不与粮争地、不与粮争水。设施农业的发展,突破了传统农业对耕地和水资源的高度依赖,前景广阔。”一师阿拉尔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袁劲松说。

近年来,一师阿拉尔市通过引进农业企业、合作社带动、技术指导、建设基地等方式,鼓励、扶持职工群众发展设施农业,打造多个设施农业产业集群,设施农业已成为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2023年,一师阿拉尔市成功入选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示范区。

“今年,我们将加大设施农业推广力度,通过与科研院所、高校通力合作,建设科研机构,着力打造高品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袁劲松说。

立足农业高质量发展,兵团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持续稳粮、优棉、强果、兴畜、促特色,因地制宜培育优势农产品、壮大优势产业,确保农产品不仅有“量”更有“质”。

在挖掘新特色的同时,兵团不断推进“土特产”全产业链发展。如八师一四三团蟠桃、六师“金皇后”甜瓜、北屯瓜子、十四师和田玉枣……如今,兵团已有100余种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特色农产品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产业支撑。

前景展望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近年来,兵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特色产业,为农业增效、职工增收和农业强国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各师市特色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呈现出区域分工明显、基地集中连片、产业链条逐步完善的良好态势。

“今年,兵团将全力推进特色产业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强主体、育品牌,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注重前端、中端、后端紧密协同,进一步推动师市、团场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争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在丰富和满足城乡居民餐桌的同时,持续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和职工增收。”兵团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春潮澎湃,广袤田野气象新。在奋进的春天里,各师市抢抓机遇,积极发挥特色优势,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不断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刘美惠子)

让科技成果在广袤田野开花结果

“金教授,您啥时候来我家?我家的核桃树长得可好了,等着您再来看看。”3月28日,金强接到了和田地区墨玉县喀尔赛镇哈塔村核桃种植户玉荪·麦合木提的电话。作为塔里木大学园艺与林学学院果树系副主任、教授,到基层推广农业新技术、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帮扶,是金强每年必做的“功课”。

“自从2004年到塔里木大学工作后,只要有空闲时间,我就往种植户的果园里跑。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大小县城我都去过,给当地各族群众传授特色林果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金强笑着说,“由于我讲核桃种植技术较多,他们都喊我‘核桃教授’。”

每年都去基层开展技术帮扶,金强与许多种植户成了亲密的朋友,墨玉县喀尔赛镇哈塔村村民让他印象最为深刻。

金强说:“以前,哈塔村的核桃树完全不修剪,有的特别高,有的长偏了,大部分只有树干,没有树冠,结不了几个核桃。”

看到这样的景象,金强立刻拿起工具给种植户们做修剪技术示范。“把树干降低,促进树冠形成,这样产量更高。”金强说。村民热扎克·塔依汗见状,连连摆手:“这样不行!我们就指望顶部的那些枝条结核桃呢,你把它们都剪了,核桃树靠什么结果实?”

金强不慌不忙解释:“简单来说,修剪树枝是为了让树冠长得大、长得好,这样才能结出更多的核桃。如果任由树枝自然生长,营养供给不足,核桃产量自然不上去。”

经过金强一番讲解,种植户们明白了修剪核桃树的重要性。

从2010年起,金强每年都带领科技帮扶团队来到喀尔赛镇哈塔村。在金强和团队成员努力下,哈塔村的核桃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走进那里的核桃园,你会看到修剪得整整齐齐的核桃树,收获时节,核桃树枝繁叶茂,核桃挂满枝头,产量从每亩100公斤增加到220公斤。”金强说。

近年来,在金强和科技帮扶团队的帮助下,和田地区的核桃种植水平明显提升,产量平均提升了20%,核桃树成了“摇钱树”。

“过去,种植户赶着毛驴车下地。现在,很多人开上了小汽车。他们的日子越来越好,我们特别高兴。”金强说,“希望通过我们的科技服务行动,带动更多兵地职工群众增收致富,让科技成果在广袤田野开花结果。”(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徐彤彤、实习生王雨蓉)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