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何搞好村庄规划的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如何搞好村庄规划的探讨.doc(11页珍藏版)》请在知学网上搜索。
1、 对如何搞好村庄规划的探讨【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村庄规划逐渐被提升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日程,特别是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及城乡规划法实施办法的出台,荥阳市在村庄规划编制方面,通过分析村庄规划建设的关键性内容,对新兴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的关键问题作了初步探讨,逐步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关键词】城市化 村庄规划 新型农村社区一、搞好村庄规划的背景近几年来,荥阳市按照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要求,瞄准“建设郑州新城区和西花园”的发展定位,紧扣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规划、试点先行”的原则,全市282个行政村, 30个城中
2、村,启动了252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和整合工作,在完成23个村庄综合改造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以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思路和新办法,重点打造了以贾峪镇洞林湖五村联建和豫龙镇槐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代表的示范带动能力强、建设标准高的14个新型农村社区和中心村。其中,以“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外资注入、群众参与、专家顾问”的五村联建洞林湖生态城建设项目,不仅是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和样板,也被专家和学者誉为新农村建设的“荥阳模式”。截止目前,荥阳市共完成郑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任务37个,累计投入各类建设资金达到了20亿元,打造了一批特色村和亮点村。在此背景下,如何做好村庄规划,按照“科学发展、城乡一体、
3、政府主导、村民自愿”的原则,对村庄实施“合村并城、合村并镇、合村并点”,合理、有效的改善和提高农村居住环境和水平,进一步集约、节约用地指标,走科学化、现代化、集约化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二、对“村庄”概念的认识和分类村庄,是指农村村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的聚居点。它有别于城镇,具有独特的发展特征,其规划也有特殊性。因此,村庄规划由于对概念的认识上存在差异,使村庄的分类不一样。(一)按村庄现状的配套建设内容和经济基础、区位条件分,村庄的类型可以分为近郊型村庄、经济发达型村庄、经济落后型村庄、生态农业型村庄,经济产业带动型村庄。(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镇规划标准gb 50188 2007规定,村庄分为
4、两类:中心村和基层村。中心村是镇域镇村体系规划中,设有兼为周围村服务的公共设施的村;基层村是镇域镇村体系规划中,中心村以外的村。因此,随着城乡经济和社会的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化进程的加快,村庄的功能及结构逐步发生变化。针对以上对村庄定义的概念,通过对荥阳市282个村庄的分析研究,将荥阳目前的村庄分为3类,村庄人口规模分布相对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在10003000人之间,该类村庄共有199个,占村庄总数的70.7%;1000人以下的村庄有48个,占17%,其中500人以下的村庄有6个;4000人以上的村庄有17个,如广武、高村、王村、邢村等,具体人口规模分布如图6-1。但由于对“村庄规划”的技术力
5、量偏向及村庄发展规律的研究和认识不够,使村庄的发展普遍缺乏整体性和发展的后劲;所以,如何搞好村庄规划的研究和探讨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1、村庄与工业混杂布局,环境压力大,制约了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村庄与工业企业混杂布局,许多企业布局在村庄,土地利用效率低,对环境造成较大压力。尤其是南部崔庙、贾峪镇煤矿、建材以及石材等工矿企业密集地区环境质量较差,固体粉尘污染、空气质量下降、水体污染等现象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该地区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2、复杂地形造成村庄居民点空间布局分散,村庄规模较小,土地集约化程度低荥阳市复杂的地形地貌,尤
6、其是北部、西部邙岭区域所在乡镇如广武、高村、王村、汜水、高山,南部环翠峪区域所在乡镇如贾峪、崔庙、刘河、环翠峪,地形复杂、沟壑纵横,多数村庄居民点空间布局较为分散,各居民点之间距离较远,人口较少,规模较小,土地集约化程度低,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这也一定程度上给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共享带来了影响,从而制约了人民生产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3、大型基建项目的规划建设范围内的村庄需要整理或迁建荥阳市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多项国家级项目从境内通过或在境内选址,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国电工业园区、西气东输等,该类大型项目需要征集大量土地,或对所在范围的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工程沿线或范围内的村庄需要迁建或综合整理。4、塌
7、陷区、采矿区村庄需要综合治理煤矿塌陷区的村庄房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耕地出现下陷,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降低,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与安全,村庄需要综合迁建治理。多数村庄缺乏搬迁费用,合理搬迁补偿机制缺位。缺乏远期考虑,部分就近新建居民点刚建不久仍然出现搬迁点地面塌陷、居民房屋裂缝等类似问题,严重影响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甚至危及其生命安全,不仅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也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悖,更造成了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5、多数村庄生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完善部分村庄存在潜在地质灾害、缺水、饮水不安全、交通不便、耕地不足、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制
8、约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崔庙、贾峪、刘河等山地丘陵地区村庄水资源缺乏,个别村庄人畜饮水困难,影响了村庄群众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多数村庄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交通、通讯、教育、水利、卫生等)仍较为缺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部分地区村庄甚至不能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较大地制约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6、农村宅基地管理不完善,人均用地过大,“空心村”现象存在据初步统计,目前荥阳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到53000多人,占农村人口的10.5%以上,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利于荥阳市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但是同时同时由于农村宅基地管理政策与制度的缺失,造成了农村宅基地的闲置;目前农村普
9、遍存在沿村庄外围或道路重新建房,村中房屋破旧无人居住,村庄中“空心村”现象明显,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同时,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对农田的疏于管理,造成农田荒芜或影响了农田粮食产量的提高。7、村庄建设缺乏规划,村容村貌缺乏特色与文化传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地理条件、居民点分布、历史传统等各方面影响,多数村庄村容村貌较差;缺乏统一规划与部署,蔓延式扩张, 建筑外形、色彩、规格凌乱而无序,道路、公共设施与建筑不符,整体表现较为混乱, 表现出村容村貌较差,缺乏特色;同时,村庄建设中普遍缺乏对历史文化传统的尊重与保护,村庄整体风貌千篇一律,失去特有的文化气息,从长远来说,不利于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传承。8、新型农村
10、建设缺乏统筹考虑受土地制度的影响,土地调整困难,村庄搬迁一般只能在本村内进行,难以选择合适的用地,造成重复搬迁。村庄各自为政, 更多考虑自身利益, 缺少村庄之间的统筹安排和协作。各地区村庄生产发展的不平衡以及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的不同,造成村庄的规模、分布密度、生产能力、经济效益及农民的物质文化水平等各不相同。9、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低多数村庄农业仍是处于“小农经济”的小规模经营状态,土地流转政策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小规模经营使得新的农业科技不能得到有力推广,资源利用率低(水、电等),投入产出比较小,无法实现农业的规模效应;农业多以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缺少产后加工处理,产业链条短;产品以
11、自产自销为主,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没有形成,组织化成都有待提高。10、规划主导思想的错误首先,过去各级政府不够重视乡镇村庄的规划建设,使规划滞后,认识不到位,“重城轻乡”的现象严重,使村庄规划在主导思想上存在错误,政策上缺乏实质性措施,并且,多数村委在规划思路和理念上缺乏认识,片面的认为村庄规划就是大拆大建,整个村庄推倒了重新建设,有的甚至模仿城市居住社区规划,在撇开旧村的前提下,另外选址建设多层的居住小区,认为这样就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这样就是城乡统筹发展,造成的后果是新村占压基本农田,新居成为无人居住的烂尾楼。四、村庄规划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分析 (一)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党的十
12、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其“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5句话20个字的要求,不仅包含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包含了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综合概念。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它直接关系到新时期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村经济持续繁荣,关系到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关系到全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全面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问题。这是关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也是对新时期村庄规划的具体要求,同时,党的十七大又提出“
1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要求,并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三民”问题。(二)村庄规划与新农村规划的关系分析目前进行的村庄规划建设,多属于旧村整治并适当发展的范畴,完全新建是少数,因此 ,村庄规划要强调是不要改变用地的性质,对村庄主干道路的走向,按照大部分建筑物的朝向,尽量避免大拆大建。做好旧建筑物的建筑质量等级鉴定,为规划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一般情况下尽可能保留一级建筑,整治改造二级建筑,拆除或改造三级建筑。坚持原地改造与搬迁改造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利用,逐步改造,不断完善。特别是村庄道路规划应体现村庄的功能、布置,并配套各类公用设施,反映村庄面貌。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是要对农村人
14、居环境进行治理。农村人居环境会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有所好转,但是农民庭院建设参差不齐,排水排污设施不畅,人畜居住混杂,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齐备等仍然是目前农民急需改善的主要方面。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与检验标准,就是有规划和有政策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即要努力促使农村从根本上克服脏乱差状况,使其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形成社会秩序稳定、村容村貌整洁的新面貌。因此,村庄规划和新农村建设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五、村庄规划编制的探讨(一)从规划原则上对村庄规划进行定位分析村庄规划从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出发,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民
15、的迫切需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城乡规划。1、尊重村民意愿,遵循村庄建设规律。强调村民参与原则,对规划每一步成果征求村民意见。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做到量力而行,因地制宜。2、规划先行,统筹安排。按照统一规划中心村和加快建设新农村的要求,村庄规划编制要始终坚持人与环境的和谐,贯穿生态理念,体现文化内涵,反映区域特色,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以及交通、水利等规划相衔接。村庄规划的生活、生产区布局合理,体现乡村特点,做到实用性与前瞻性相统一。3、保护生态,协调发展。村庄规划要重视生态环境规划,实行田、林、路、河、住房、供水、排污等综合治理。与土地整理结合起来,集约利用
16、土地。与产业开发等结合起来,改善投资环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4、以民为本,整体推进。以人为本,重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要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坚持生产与生活条件同步改善,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完善村庄管理制度等村规民约,整体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科技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二)村庄规划编制方法的探讨1、从规划建设资金入手建立集体和农民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社会各方力量支持的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的有效机制。也可以运用市场机制吸引外来投资参与建设。明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任务,整合各方力量,加大扶持力度。2、从尊重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入手与村庄改造相结合,与国家引导性资金政策相结合。规划要根据本村经济实力和当地特色,通过调查了解当地的习俗民风,确定治理的重点内容。3、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