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出钱去租一块
没土没水的石头地
你愿意吗?
几年前元江有位汉子租了一片
近300亩的“石头山”,投资600多万元
种出“金果果”,也取得多种效益
难以想象吧
石头山能产生什么效益
这背后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面对石漠化的恶劣生产环境,很多都种植户望而却步,而有的种植户却甘做“愚公”,先行先试,自主探索、筹资改造荒山荒坡,科学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凿石造良田,荒山穿绿衣,让石头地里长出了“金果”,让附近村寨的村民都惊叹不已,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而这个甘做“愚公”的人就是种植户---普亚云
01
情系热土地 “愚公”盯上“石头山”
近日,记者走进这片叫“石灰窑”的半山坡,层层叠叠的台地上,一棵棵果树含绿吐翠,铺满了山坡,和几年前乱石遍布的荒山秃岭形成鲜明的对比。
者嘎新村村民车福泰说:“像这里这样搞滴灌,咱们农民不敢想,这样的土质都能种果树,谁都不敢想。”
曾经的“石灰窑”一带,满山石头、土层稀薄、干旱缺水,这样的土地难以耕种,甚至因为跑水、跑土、跑肥,连元江当地普遍种植的芒果、荔枝等林果都种不好,因此被当地种植户称之为 “三跑坡”。
记者从元江县林草局获悉,这种因长期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岩石裸露的现象叫“石漠化”。在元江县10个乡镇(街道)中,就有5个乡镇(街道)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石漠化问题。据2014年监测调查结果,全县石漠化土地面积65.31万亩,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34.42万亩,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24.46%
而在村民们想都不敢想的地方种植释迦果,种植户普亚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6年,他在这片荒坡的山脚下承租了一片土地种植芒果,眼瞅着大片石漠化的荒山,不免觉得可惜。于是他说干就干,普亚云马上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军“石灰窑”,向“石漠化”宣战,而他这一干就是好几年。
02
向顽石开战 “三跑坡”变“三保地”
如何把石头山改为能种植释迦果的土地?普亚云下了不少功夫进行研究。2016年6月,几台挖机开进了石头山。大小挖机同时开挖,大挖机破碎大石块,小挖机和人工刨开种植穴、搬运小石块,普亚云采用砌成石墙、坡改成梯、梯改成地、地改成林的办法进行改造。
深挖塘、施足肥,铺滴管、盖地膜,普亚云还研究出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土地改良和种植措施。“挖机挖出来的每个种植穴宽度都是在一米以上,深度在80厘米左右,放土进去以后又加上了10公斤左右的有机肥和10公斤左右的草炭,混合均匀以后,把滴灌铺设起来,再把苗栽进去,最后再铺上地膜,起到一个保湿的作用。”普亚云说。同时他在基地内还修建了蓄水池、水肥池、沼液池,安装了水肥一体化的滴灌、微喷管道。经过土地整治、土壤改良等一系列措施,普亚云于当年改造了200亩石头地,并尝试着种上了释迦果树。由于管理到位,种出来的释迦果个头足、甜度高,供不应求。他说:“种进去以后,三年就开始进入挂果期了,挂果期的亩产量好一点可以到500公斤左右,不好的300至400公斤,如果管理得好,可以达到每亩8000至9000元的收入,进入四年五年以后产量就会越来越好。”
4年多来,普亚云先后在这片荒山投资600多万元,治理和改造了近300亩坡地。经过精心管护,以前的石头山摇身一变,满山绿油油的释迦果,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果山。这片郁郁葱葱的释迦果园不仅成为一道道生态保护屏障,也为当地石漠化治理、种植特色林果做出了示范。
03
心怀 “绿色梦” 誓把荒山变果园
目前,“石灰窑”种植基地已成为农业部门一个科技示范点,为推广种植管理技术提供和平台和服务。
作为一家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普亚云的公司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通过“公司+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种植管理技术研发,并通过合作社、协会等向农户免费提供推广宣传和技术培训,推广技术应用种植户 110 多户,示范辐射带动林果种植面积约 3000 亩。如今,部分种植户在尝试种植释迦果的同时,也开始学习普亚云改造荒山,利用整治后的石漠化坡地种植释迦果等特色林果,搞农业产业化开发。
南洒新寨村民杨玉春说:“我很佩服普老师,你看这些山上以前都是荒地,现在种出来释迦果以后,山也是绿了,收入也是有了。现在我在山上也改了10多亩的一片地,现在我的那片山也是绿起来了,现在也是有收入了。”
普亚云告诉记者,他还有一个心愿。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的农村青壮年留在村里种释迦果等特色林果,让这些石头山都绿起来。”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普亚云治理石漠化荒山的行动,是元江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持续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元江县通过实施巩固退耕还林、陡坡地治理、木本油料、县城面山绿化等项目,共完成涉及石漠化营造林项目17319.3亩。全县森林覆盖率从2014年的50.96%提高到2020年的66.67%,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全媒体记者:刘政佳 范魏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