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学名为环颈雉,又可称其为野鸡、山鸡,是目前我国主要饲养的特禽品种之一。稚鸡作为我国特色养殖业的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肉食产品,还具有一定的食疗作用[1]。

近年来随着野鸡养殖业的兴起和发展,产品也不断打入了国际市场,不仅获得了相应的知名度还繁荣了地方区域经济。

目前我国饲养雉鸡主要为中国环颈雉、天峨六画雉鸡、黑化雉鸡、白羽雉鸡、蒙古雉鸡、绿雉鸡以及申请鸿七彩雉鸡等,中国环颈雉也被称为是美国七彩山鸡,是目前国内饲养数量最多的品种。

中国对于雉鸡食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早在战国的史籍《周礼天官》和诗人屈原的《楚辞》中就有关于稚鸡入馔的记述[2]。野鸡的肉质和普通的家禽相比,具有滋味鲜美、野味浓郁以及风味独特等特点,颇受人们的喜爱。

野鸡在中国远不止食用,它更是某些地区文化的象征、记忆的符号。

野鸡养殖用药技术_野鸡养殖用药技术_野鸡养殖用药技术

民间游戏:“雉鸡翎,跑马城”也是一种文化

民间游戏,字面上来看好像就是一种地方游戏,也是一种具有特色的游戏,但是在“民间游戏”概念的解释上却仍然存在分歧,其中乌丙安认为“民间游戏指的是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的嬉戏娱乐活动,俗语称为玩耍”;陈建德则将它们归在游艺竞技民俗中。

王德刚认为“一定区域内广泛流传于民间并世代相传的、含有竞技特征但排除在正是比赛项目之外的、能够带来充分娱乐效果的游艺活动”[1]。

可见民间游戏并不仅是游戏这么简单,它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传承。“雉鸡翎,跑马城”这款游戏在书和地方志中都有记载,作为一个流传范围较广、参与人数较多,娱乐性质较强的民间游戏,黑龙江、河南、山东、山西以及河北等地区都很流行,甚至也流传到了其他的省份地区。

现保存于《中国歌谣集》中最完整的游戏对白如下文所示:

甲:雉鸡翎,跑马城

乙:马城开,打发丫头小子送马来。

甲:要哪个?

乙:要红缨

...

甲:干草垛,插兵刀,我的兵马济你挑。

该游戏的规则为:两队人牵手而立,便开始说上面的对话台词,派一人猛冲挑另一方的阵地。如果冲破防线则胜利;如果被包围则算俘虏,便要加入挑战的哪一方,接着更换队伍进行挑战。

游戏最后的结果则以冲过对方防线人数的多少来决定哪一队为胜方。

“雉鸡翎跑马城”的游戏形式很符合古代战场的游戏规则,在游戏中,双方队伍互相对喊,让对方派出一名“猛将”来冲破自己的防线。古代战场,两军相逢的时候,往往不是立即展开厮杀,而是相隔一段距离,排兵列阵,双方会先派出一名勇将进行一对一的打斗,若难分胜负的话,双方才会派出全部兵力出击。

一对一“单挑”也并非是戏剧虚构,它极有可能是从春秋时期的“致师”演化来的。

民间游戏“雉鸡翎跑马城”在各个历史阶段呈现出演变发展的轨迹,而该游戏的变迁是满足萨满文化、尚武精神的传承以及民族融合的缩影。通过游戏的方式不仅可以了解自己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还激发了游戏参与者的爱国热情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野鸡养殖用药技术_野鸡养殖用药技术_野鸡养殖用药技术

诗经》中雉鸡的多重意象

《诗经》中所出现的动物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也是古人生活中常见的,它们以一种百花齐放的姿态出现在优美的词句篇章中。

首先,雉鸡象征着周人对礼仪规式的敬仰。在周代婚俗当中,雉以其本体、羽毛、颜色,被周人赋予吉祥、美好、高贵的寓意,显示出周人对于礼仪的推崇。在《诗经》中,《君子偕老》、《硕人》等四首,便是借雉的意象,展示尊如王族,次如士族的周代贵族婚嫁风俗。

我国古代对于仪式是格外严谨的,这也是对于一种信仰的守护。周人的婚礼繁复且庄重,男女在大婚之前需要行采纳、问名、纳吉、纳徽、请期等系列礼仪,女子在出嫁之前,还需要受四教之礼,方可等来迎亲之序。

如《与子偕老》一诗中则描绘了齐姜出嫁到卫国的宏大迎亲之景,其中也有周代婚俗:“玼兮玼兮,其之翟也”,翟指的便是五彩之羽的野鸡,可见齐姜此时正身着绘画着野鸡图案的婚服,光彩熠熠。

其次,雉鸡还象征着远古人民对自然的崇拜。《诗经》中的雉鸡还常在舞乐祭祀的盛大场面出现,展现了先秦人民在社会劳动生产力尚不发达之时对待自然的思考看法以及自身的解释寄托。

万舞是周代祭祀的一大重要环节,于日中时举行,规模较大,由武舞、文舞两部分组成。《简兮》一篇中则再现了文舞的祭祀场面:“左手执籥,右手秉翟。”闻一多曾在《风诗类钞》中写道:“翟,雉尾长羽,舞诗执以指挥”。这里记载的是雉鸡的羽毛在文舞中为舞师所使用,能够起到调度舞蹈序列的作用。

野鸡养殖用药技术_野鸡养殖用药技术_野鸡养殖用药技术

除此之外,雉鸡的羽毛还是起舞时的重要舞具。由此可见周人利用干戚、舞籥等器具,完成万舞的武舞,文舞的祭祀仪式,正是对远古生殖崇拜的延续,也是自然崇拜的又一体现。

最后,雉鸡还寄托着爱情,尤指古代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在《诗经》当中明确区分了家鸡和野雉的概念,从而形成了不用的意象含义,但是二者都有寄寓情思之意。《君子于役》载:“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牛羊下括”,描写的是鸡群于落日十分归巢的情境,暗示了思妇对役夫的思念。

总之,雉鸡意象作为《诗经》禽鸟类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述所及的三种文化象征展现出先民们对礼仪的重视以及对自然的初步思考。而雉鸡背后的文化内涵,却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的呈现出新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琼,袁红艳,孙艳发,等.稚鸡肌肉品质性状测定与分析[J].中国家禽,2020

[2]李启军,宋超,邢秀梅等.我国家养稚鸡养殖现状分析[J].中国家禽,2017

[3]王德刚.传统民间游戏的源流、价值和保护[J].齐鲁学刊,2005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