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 芳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方针。本文以某区水利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为例,探索在水资源审计方面应用大数据审计技术,揭示部门监督管理的盲区和漏洞,发现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过程中的短板、盲点,提出水资源管理数字化的建议,为审计同类问题提供借鉴。
一、大数据分析思路和成果
(一)理清关系,梳理数据库
一是理顺水资源管理部门关系。审计人员发现该区水资源的主管部门是水利部门,主要是对水资源费征收、取水许可证监管、水域管理等方面行使行政职能,但污废水处理、供排水、城市公共管网运维等方面由供水公司、排水公司、生态环境局等其他部门进行管理或监督。各部门均有数据库,但各部门之间尚未形成数据库共享平台,需要分别提取数据库。
二是分析水资源有效数据库。审计人员分别向水利局、供水公司、排水公司、生态环境局等部门提取取水、供水、排水等数据库,并根据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污水处理费征收办法等规定,对各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换设定合理的计算方法。
(二)多维度比对,锁定疑点
一是部门内部数据比对。审计人员在提取取水数据库时发现,水利局有2个水资源监管平台同时监管企业取水信息,分别是水资源GPRS远程监控数据平台和省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但2个监控平台数据差距较大。同时发现水资源费未按规定按月征收,存在跨年征收现象,导致个别企业年度用水量计算不清,未对相关企业超计划用水量双倍征收水资源费。
二是部门之间数据比对。审计人员以办理取水许可证的企业为筛查重点,将取水、供水、排水等多个数据库进行比对发现,部分企业取水数据常年为零但有大量的排水记录,部分企业排水量几十倍于供水数据库显示的水量,部分企业显示供水水源来自M公司,但M公司却未办理取水许可证等疑点。
(三)现场查看,核实数据疑点
一是现场核实取水监控设备。审计人员对有疑点的数十家企业现场核查发现,部分取水企业的监控设备破损严重,计数不准确。按合同约定水资源监控系统的运维公司应在24小时内进行修复,但该公司数月未修复,导致监控虚设。
二是现场核实用水企业现状。审计人员对长期零计数的取水企业进行核实发现,主要是由于部分企业自身经营等原因已超过2年未取水,但水利部门未按规定及时取消其取水许可证,收回水资源份额。
三是现场核实关联企业现状。审计人员发现M公司未取得取水许可证,但已向周边17家企业供应工业用水近5年,涉及水资源量较大。因区主管部门未与排水公司的数据库比对,未发现M公司长期非法取水的情况。
(四)提出建议,促进部门整改
审计部门对水资源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系列整改要求和水资源管理数字化的建议,区主管部门进行了积极的整改:
一是制度约束明确责任。根据整改要求出台水资源管理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的相关制度,明确按月征收水资源费、水资源费征管要求和责任科室部门。
二是完善水资源数据库建设。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对水资源监管系统进行整顿,关闭水资源GPRS远程监控数据平台,每年节约财政资金数万元。同时全面维修取水端监控设备,对未履约的设备运维公司提出违约赔偿。
三是加大水资源监管力度。区主管部门对非法取水的M公司补征了水资源费,并移送综合执法局对M公司进行行政处罚。同时对长时间未取水企业进行筛查,按规定取消该类企业的取水许可证,合理分配区内水资源。
二、大数据经验的推广和探索
水资源大数据审计经验提供了自然资源审计的有效经验。在审计中自然资源的监管往往涉及多个部门,部门内部数据的监管是否存在漏洞、部门之间数据协同机制是否形成闭环是审计的切入口。审计人员在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管理等审计中运用水资源审计的思路,采取多部门数据比对,发现部分企业未按规定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的现象。
一是对数据库完整性依赖度较高。自然资源数据库是否完整有效直接影响到大数据审计的效率。取水企业监控设备破坏导致的数据误差,不像社保、财政等大数据信息缺失可以精确推算。资源类数据动态变化、随机性高,一旦缺失很难再精确推算。
二是对审计力量配置的要求较高。自然资源审计覆盖面广,进行大数据审计疑点筛出率高但精准度一般,核实全覆盖很难做到。主要是自然资源审计疑点现场情况一般较为复杂,数据疑点较多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即使适度抽查也比其他审计类型多好几倍工作量,存在重要疑点漏查的可能。
三是机制制度缺失影响审计效能。在优化营商环境等客观因素的条件下,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依法监督更多以事后监管为主。大数据协同机制缺失,自然资源保护中事前的“防破坏”远比事后的“强治理”来得弱。水利及建设等有关部门并未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导致部分建设项目竣工后都未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因此环境保护效能低,同时对相关部门的责任认定较为困难。
三、大数据审计的几点建议
一是建立健全自然资源数据库。各级政府正在不断推动数字化建设,自然资源各主管部门可以借此机会建立健全自然资源数据库,各部门之间形成数据库共享,同时实时跟踪形成闭环管理机制。
二是培养技能复合型审计人员。自然资源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自然资源审计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具备大数据审计思维和技能。因此,需要通过专家培训、以审代训、以老带新等方式培养多重审计技能的复合型审计人员。
三是完善自然资源监管制度建设。自然资源各主管部门独立,但各种资源客观上相互包含交叉。审计建议各主管部门在完成自身监管职责的同时,加强协商合作,建立和完善多部门监管协同机制,明确职责职能,全流程监管,杜绝监管漏洞。
(作者单位:绍兴市上虞区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