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5日,全省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现场推进会暨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工作推进会顺利召开,旨在深入推动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显著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加快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美好愿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怎么干?省教育厅公布31个典型案例。本期推出第三批5个典型案例,供学习借鉴。
一、五华区推进学区化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创新治理机制。2019年、2023年先后印发实施《五华区学区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关于进一步推进五华区学区制建设与发展的实施方案》,构建五华教育高质量发展“一体三翼”(以二环高架为界,一体:五华教育整体,三翼:龙泉路北市片区、翠湖中心片区、黑林铺和高新西北片区),并通过“横向学区化、纵向集团化”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体系。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建立五华区学区建设领导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学区建设工作的整体推进。各学区采用“1+X”理念,设立1个法人主体和多个法人单位,分别成立“学区发展理事会”,设立 “学区发展委员理事会办公室”。学习借鉴省外优秀的学区建设发展经验,在专家团队的引领、培训、指导下,制定理事会章程、工作规程、学区建设和发展三年规划等。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每年由区财政下拨20万元经费作为学区基本运行保障经费。建立学区绩效奖励激励机制,根据学区年度绩效考核和学区规模实施奖励。三是加强资源整合,联动实现资源融通。结合实际制定学区联动计划,依据学区内不同学校在学科建设、硬件资源、师资团队方面的差异和优势,整合各校同质化资源,建成一批课程项目。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学段融通为目标,聚焦课堂教学目标的深度达成开展“学段衔接同课异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课题研究,让学生成为学区课题研究的最大受益者。昆二十四中与龙翔小学联合组织开展小初衔接同课异构,以小学课程为载体,让学生提前感受初中的学习生活,缩短适应周期;丰园小学与昆二十四中联合开展“建构深度学习的科学课堂”学科示范研讨活动。
二、红塔区深入实施学区制和集团化办学,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是高位推动,实现城乡协同发展。党政“主导”,建立区级、乡(街道)两级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印发《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规划》《城区校点布局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十三五”以来投入16.2亿元、实施项目623个、新增学位1.1万个。部门“主管”,成立学区建设领导小组和集团化办学领导小组,印发《学区建设实施意见》《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完善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的组织形态、职能定位、管理模式、运行方式等制度。学校“主建”,横向上遴选8所优质学校牵头组建学区,均衡组配中心城区、城乡接合部、山区等28所义务教育学校;纵向上成立玉溪一小教育集团牵引5个校区发展。二是融合互通,确保改革行稳致远。研学互助,通过多维度、多学科教研和竞赛活动,实行“流动式”送教、“点菜式”送培,开展多样化、同平台师生活动,加快补齐学校教研、教师成长、乡村教学短板。模式互通,按照“优质学校+新建校”“优质学校+托管校”“优质学校+待建校”等模式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三是队伍互动,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将校长队伍建设纳入区委管理,在全市率先兑现2022年度校长职级制绩效奖励资金,激发校长“治校育人”活力。结合“县管校聘”改革均衡配置师资,老中青结构比例分别达24.2%、63.8%和12%。遴选城区优质学校骨干教师开展定点支教和帮扶工作,落实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助力教师成长。四是评估导航,促进优质均衡发展。“督政”强基,构建“政府督导+行业主管+属地落实”的共治体系。“督学”固本,由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牵头遴选退休老校长组建“老校长督导团”,深入乡村完小指导标准化创建。“评估”提质,加快构建“学区建设排头强基、集团化办学深入引领”的全域义务教育发展实践体系。
三、隆阳区优质集群带动发展战略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高位推动,集团化办学“百花齐放”。成立区级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集团化办学工作领导小组,构建“政府统筹、部门协作、社会支持”的工作格局。研究制定《保山中心城区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健全完善集团化办学系列制度。实施“一个法人、一体化管理”,保山中心城区组建5个小学教育集团,覆盖学生14900人;组建1个幼儿教育集团,覆盖幼儿5414人,形成小学教育“五马竞争”、幼儿教育“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二是优化配置,整合资源筑牢改革根基。采用“城区名校+新建学校”“城区名校+农村学校”组建模式,将隆阳区幼儿园教育集团优质资源覆盖到17个乡镇(街道)潜力园;将城区5个小学教育集团优质资源覆盖到中心城区以外17个乡镇(街道)中心学校;将2所优质一级完中优质资源覆盖至全区中学,全区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100%。三是办学提质,从资源共享到品牌共生。以教育集团牵头校为主,选派优秀管理人才到成员校组建管理团队,通过实行“五个一体化”管理,使优质学校办学理念在成员校培植和发展,引领薄弱学校逐步提升办学质量。依托教师发展中心,构建区级、集团、校级三级学科教育科研体系。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促进义务教育教师有序流动,解决当前教师资源校际间不均衡、区域教师流动不科学等问题。
四、瑞丽市探索实施学区化管理,满足群众“上好学”的美好愿望
一是精准施策,突出优势。以瑞丽市第一小学为先导和一体化管理下,瑞丽市民族小学迅速成长,第五小学和第七小学成功孵化,办学理念、学校章程、管理团队、师资队伍、课程计划、教学管理和常规管理等实现高度统一、一体化推进。二是高度集中,同向发展。瑞丽市第一小学学区按照“一套班子、一个法人、民主集中、统一管理”的模式强化学区学校管理,筑牢教师互派、教研联合、资源同享、考评一致的深度融合机制,呈现资源互补有力、队伍素质提升、课堂质量优良、学区学校前景向好的发展态势。三是强化质量,效益突出。在统一课程建设、统一师资配比、统一考核标准的学区管理机制下,瑞丽市第一小学学区教育教学成效显著:学生个性化发展广受赞扬、教学成绩稳居全市之首、广大家长“上好学”的愿望得以实现、大班额及择校热有效缓解。四是队伍夯实,本领过硬。瑞丽市第一小学学区始终注重团队建设和个人能力培养,坚持把优秀教师培养成年级骨干、把年级骨干培养成班子一员、让班子一员成长为管理精英。
五、文山市学区办学谱新篇,共研提质促发展
实施学区化联盟办学改革,实现乡村学校全覆盖结对帮扶。一是顶层设计发力,规划“一盘棋”。全市按照“2+2+1”城乡联盟办学模式即2所优质的城区中小学校+2所较薄弱的乡村学校+1所乡镇学校为一个学区的形式,组建五个学区城乡联盟校。各学区根据实际制定学区学校联盟章程、学区管理办法和发展规划,实现学区优质优势资源共建共享。二是组织领导有力,部署“一张网”。深化学区办学内涵,推进学区长负责制等各项组织协调制度,建立常设协调管理机构,健全“设置合理、目标明确、职责清晰、运行协调、保障有力”的学区化组织管理和运行体制。三是政策支持给力,打造“软服务”。印发《文山市教育体育局关于推行义务教育学区化办学试点的实施方案》《文山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化办学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积极构建学区教育教学文化,形成学区办学特色。四是配套服务用力,促进“一心齐”。用好“县管校聘”机制,加强学区内教师合作与流动,通过学科基地建设、联校教研、师徒结对等方式,建立教研一体的学区化培训制度,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五是学用结合助力,布局“谋长远”。选树学区优秀典型、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激发教师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六是提炼成果用心,实践“新路子”。召开学区化办学改革阶段性成果现场展示会,推进党建、德育、教学、教研、课程、管理等工作精细化、网格化、多样化清单管理,取得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