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蒙氏幼儿园混龄班主任工作总结共3篇 幼儿园蒙氏班班级总结,欢迎参阅。
蒙氏幼儿园混龄班主任工作总结共1
混龄教育是蒙氏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混龄合作学习环境不仅是孩子家的延续,同时也弥补了独生子女家庭没有玩伴的不足,更是一个真正的小社会雏形。而传统教育按年龄编班的形式对发展孩子健全人格危害甚多,蒙特梭利明确指出:“把人根据年龄分隔开来。是一件非常冷酷又而不符合人性的事情。对于儿童也是一样,这样会打断生活之间的联系,使人与人之间无法互相学习。” 混龄班里各年龄段幼儿的学习方式:
1、年幼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参与、学习年长儿童的工作,获得年长儿童的关照、引导和帮助。
2、年长幼儿:通过独立工作或协助年幼儿童工作,获得自信心、责任感和领导力。
3、同龄幼儿:互相学习、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混龄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帮助:
1、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类似于”家庭”的混龄编班形式,对克服独生子女适应力不足的现状,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幼儿通过与不同年龄的同伴相互交往、共同生活,自然地学会了与人交往方式和方法,避免以自我为中心。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蒙氏混龄班级就是一个“小家庭”。孩子们在和”家庭”中的其他成员相处的过程中,会自然地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工作,有利于建构健全人格。
2、有助于幼小衔接顺利进行。这种不分年级制的混龄教学方式,是孩子从幼儿园教育自然地过渡到正规的小学教育的最佳模式。实践证明,在爱的堡蒙氏混龄班生活、学习过的孩子,个个都呈现出自信、专注、阳光、健谈、善于社交、乐于合作等特点,而且进入小学、中学后品学兼优,个个都是班干部,呈现出全方位的爆发式效果。
总之,在混龄班中,幼儿的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幼儿从最初的“被照顾者”发展到“照顾别人”,从一个“弱者”努力地学习“强者”,最终发展成为“强者”,在混龄的家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成长!
一个人在充满友善的环境下成长,就会对世界多一份关怀,就会养成感恩的美德。蒙氏混龄教育既是雏形小社会,又是孩子们快乐、健康成长的大环境。
幼儿园蒙氏班班主任工作总结
蒙氏幼儿园小班班主任工作总结
幼儿园蒙氏班工作总结
幼儿园教师混龄班班主任工作总结(共8篇)
幼儿园转蒙氏班教学工作总结
蒙氏幼儿园混龄班主任工作总结共2
---- 幼儿园蒙氏混龄教育模式初探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本文从完善我国幼儿园评价体系,逐渐调整幼儿园的设备建设,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混龄教育试点研究,努力提高我国师幼比以及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混龄教育模式。
蒙台梭利教育”是意大利女教育家玛丽娅·蒙台梭利博士所创建的,它以其独特的教育方法和富有成效的教育魅力风靡世界,并受到普遍的欢迎,影响了整个20世纪,并在21世纪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蒙台梭利的许多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已经为我们所实践并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蒙台梭利关于幼儿教育的思想并不算深奥难懂,却处处充满了真知灼见。
一、混龄教育概述
在蒙台梭利的众多教育思想观点中,混龄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所谓混龄教育是指把三至六岁---- ---- 的学龄前儿童组织在一个创设好的区域一起学习共同生活及游戏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打破了班级和年龄的界限,这种教学类似生活实际,能使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学会理解和关心他人,并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国外蒙台梭利式的幼儿园和蒙台梭利教育中,班级组织形式基本上采用了“垂直式”的混龄编班,因此混龄编班可以被看作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一个重要特点。蒙台梭利认为“按年龄实行隔离是一个人能够做的最残酷最不道德的事情之一,对儿童也是如此。它打破了社会的契约,剥夺了生活的滋养。在大多数学校里起初是按性别,然后是按年龄进行分班的… …这其实是一种人为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意识的发展。”因此她提出,混龄班有利于幼儿的交往与合作。因为,5岁儿童的心理比我们更接近3岁儿童的心理,幼儿很容易学会我们认为是难以传授的东西。在他们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人们在成人与幼儿之间很少发现的交流与和谐。
二、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
在我国,当下独生子女家庭较多,独生子女在个性发展上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责任感差,独立性---- ---- 差,缺乏与他人沟通交流能力,不懂友爱和关心他人,并且不怎么懂得谦让与宽容;除此之外,教师的整体水平与素质也处于需要不断提高的状态,教师要判断和分析不同儿童行为的发展意义,及时采取有效的应答和指导策略。因而对教师的环境创设能力,观察能力和教育机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在同一班级中,年龄跨度越大,成人和儿童所能接受的行为和成绩的跨度就越大。具体而言,在混龄教育活动中,面对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因为榜样的自我心理暗示,年长的幼儿更愿意表现自己的谦让,勇于作出分享的行为,从而享受当哥哥姐姐的乐趣与责任,这有助于克服独生子女身上任性霸道等消极的情感。而年幼的幼儿在与年长幼儿的交往过程中,其理解能力、观察能力及模仿能力均得到了发展,独生子女的自私、缺乏责任感、独立性差、交往能力低等不良行为和性格也得到了纠正。混龄教育的实施也改变了幼儿被动的学习方式,为幼儿提供了再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因此,不管对年长幼儿,年幼幼儿或是特殊儿童都需要有观察模仿多种能力的机会,也需要有在同辈中发现同伴的机会。在幼儿园实施混龄教育”为幼儿营造了一种类似于兄弟姐妹相处---- ---- 的大家庭氛围”弥补了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的不足,更多地满足了幼儿社会性交往和合作学习的需要。增加了幼儿体验、认知、发展的机会,促使幼儿自我学习,获得成功,成为自主、自立、自信的人同时对幼儿的角色扮演和交往能力、社会责任感的形成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三、我国实施混龄教育的具体策略
实现目标的游戏策略,培养合作增强认知,社会认知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个体对自我、他人和人际关系的认知。认知教育包括对自我及他人的认识,对日常行为规则、社会性交往规则的了解与掌握,对他人意见和想法的理解、领会与尊重。提高幼儿的社会知识是开展幼儿社会性认知教育的知识基础。认识自我、他人、社会的有机结合是开展幼儿混龄教育的必然选择;培养情感学会分享混龄教育的实施对幼儿社会性情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影响尤为突出,其作用体现在情感体验、交流、调控三大方面。
所以,在进行对幼儿园蒙氏混龄教育模式的探索---- ---- 中我们要多考虑到现在社会的现状与现在教育的模式。多考虑孩子们的想法:一些游戏孩子们是希望与年龄相仿或年龄不同但相差不大的孩子一起去探索还是与教师一起,并且要尊重信任孩子的成长速度与能力,为他们的以后兴趣习惯的建立奠定基础。
实际上却可以收到常规思维中难以产生的效果。即使有的学生不能实现目标,但把握过程总比放弃过程好,有目标总比无目标好,希望总比失望好。
五、尊重式激励。
鲁迅认为“要教育儿童必须尊重和理解儿童,如果不先行尊重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发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作为一名教师,要始终尊重学生成长的需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在健康发展中发挥自己的潜能。新课程理念要求珍视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对教师基本的品德要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在我们的尊重里,同时也表示出我们对个人的要求。”用信任和尊重传递出期望和要求,远---- ---- 比任何说教、批评都更有效。“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班主任应摒弃年龄、权威、阅历方面的所谓优势地位,主动蹲下来,去了解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平等地与他们沟通和探讨,要从心底尊重另一个心灵。
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快乐教育”思想的要旨就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就得善于运用符合“快乐教育”思想的各种激励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挖掘其潜能,激励他们积极向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身“内部力量”的作用,培养出让社会满意的合格人才。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
蒙氏幼儿园混龄班主任工作总结共3
一、丰富的材料设置满足了不同个性孩子不同的兴趣需要,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为活跃的成分。
孩子开始面对这么多丰富的学具材料时,不知道选择哪一种。因此他们会频繁的更换学具。吴宇小朋友在一次操作活动中,二十分钟之内竟更换了十几种学具,过了大约半个月之后,吴宇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他很喜欢到数学区去进行排序的活动,他会很专注的操作一种学具。刘倩则喜欢用木块搭建不同的造型,无论是正方体、长方体,还是层层叠中的小木条,她都会摆弄得津津有味。每个孩子都从蒙氏教具中找到自己的兴趣。
幼儿有不同的兴趣,也会有不同的发展需要,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差,手眼不协调,他就可以去练习倒珠子、系扣子、插牙签、穿栏杆的工作;有的孩子观察力不够细致,他就可以到感官区做配对。我们班的陈帅和董芊羽小朋友来园时有口吃的毛病,当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回答问题时,口吃的现象就会加重,因此他们有练习正常说话、正常表达自己意愿的需要,我注意观察他们两个人,他们俩总是会选择语言区讲故事的学具材料去操作,一边摆弄小卡片,一边自言自语的讲着故事,他们此时很放松,很投入,口吃的毛病也得到了缓解。丰富的材料设置满足了孩子们不同的需要。
二、蒙氏活动中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是个性心理结构中的控制系统,蒙氏活动可以让孩子自主地选择,不依赖成人,促进自我意识的形成。
刚刚开始操作活动时,我们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懂得自己去选择学具,有的孩子就坐在蒙氏线上一动不动,有的孩子则转来转去无所适从,有一些缠着老师问:“老师,我玩什么呀?”这些现象都是自我意识缺乏,没有自主性的表现。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有的孩子通过观察获得经验,有的孩子通过教师的引导,他们都能够自主的去选择学具了。
有时孩子对自己的操作行为不能够进行自我评价,总会问:“老师,你看我这样摆对吗?老师,你看我做得好不好?”这时老师可以让他看一看订正卡,或是问一下他:“你自己觉得怎么样呢?”以此来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评价。
三、蒙氏活动针对孩子的不同能力来开展
能力也属于个性心理的一种。它可以比较突出的表现出个别差异。即使是同龄的孩子,他们的能力也会不同,通过蒙氏活动能使每个孩子在自身原有的能力上有所提高,
例如在走线活动中,有的孩子平衡能力差,就可以让他们先做模仿动物走,只要能走在线上就可以了,有的孩子平衡能力强就可以让他练习托物走。
另外每种学具的设置也要有不同的难度,不同的层次,以满足不同能力幼儿发展。例如:穿的工作,可以有穿扣子、穿贝壳、穿栏杆、穿线板等几种不同的学具。让孩子可以循序渐进地使自己的能力在不同层次上有所提高。
在教师的展示过程中,要给孩子留出创造的空间,让孩子对学具进行变化延伸,体现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