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野生动物保护专家指出,无论是从违法的角度,还是食品安全的角度,食用野生蟾蜍都有百害而无一利。
由于非法狩猎、经营野生蟾蜍的利润极高,时至今日,以中华大蟾蜍为原料的“熏拉丝”的暗中交易仍难以根除。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今天(9月21日)宣布,近日联合上海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总队,在山东、四川、浙江等地公安机关的配合下,在全国多地开展集中收网行动,成功侦破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陆生野生动物系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1名,现场查获国家保护动物中华大蟾蜍活体1万余只、已加工中华大蟾蜍13万余只,实现了对源头猎捕、收购存储、跨省运输、分销售卖等犯罪环节的全链条打击。
公安部门查获活体蟾蜍后,迅速取证并将蟾蜍活体移交绿化市容部门处置。
9月9日,在上海自然博物馆等方面的专家指导下,上海市区两级绿化市容部门及公安部门在金山区廊下镇等区域选择合适生境,在多个适宜的地点将蟾蜍放归。
中华大蟾蜍为国家“三有”保护动物 图片来源:上海植物园
执法人员表示,在高压监管下,夏秋季节郊区古镇熟食店、小餐馆广受欢迎的“熏拉丝”逐渐绝迹,一些餐饮服务经营者转而使用人工养殖的牛蛙代替中华大蟾蜍制作“熏拉丝”,另一些则由明转暗,采用订货直送和熟客私下交易等方式继续制售以中华大蟾蜍为原料的“熏拉丝”。
这类违法行为发现难、取证难,仅采用行政执法手段尚不足以根治。
今年年初,上海11个相关部门根据国家部委要求,组织开展“2022清风行动”,重点打击非法滥食“熏拉丝”等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针对“熏拉丝”治理难题,绿化市容部门与公安部门积极磋商,研究部署联合打击行动。
近年来,以食用为目的的蟾蜍养殖也在推进退养,加之人工繁育蟾蜍饲养成本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明显不敌被非法猎捕的野生同类,因此,人工繁育再难成为“野味”洗白的借口。
上海绿化市容部门表示,将继续联合公安等执法部门,持续巩固部门协作和执法联动成效,全力保障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对查获的蟾蜍进行鉴定 钱也乜 摄
野生动物保护专家指出,无论是从违法的角度,还是食品安全的角度,食用野生蟾蜍都有百害而无一利。
野生动物资源属国家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出售、购买、利用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针对野生动物的犯罪,我国《刑法》规定了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以及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
2021年3月1日起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增加了相应条款,规定违反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法规,以食用为目的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以外的陆生野生动物,情节严重的,以犯罪论处。
众所周知,任何野生动物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寄生虫和细菌。以蟾蜍为例,当其受到威胁时,会分泌毒液到全身,人类触碰这层“毒衣”后,可能导致触碰部位出现瘙痒、发烫、脱皮等症状。
碰一碰都有风险,更不要说食用它们的危险了。除了毒素,蛙、蛇等野生动物体内还“住”着线虫、吸虫、绦虫、棘头虫等各种寄生虫。没有通过科学分析和检疫,擅自食用野生生物,会对人体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寄生在野生蟾蜍体内的线虫 图片来源:上海市林业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