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麒麟区“挂包帮”“转走访”

工作简报

〔2020〕第04期

麒麟区“挂包帮”“转走访”联席会议办公室 2020年02月29日

本期要目

● 东山镇:“双推进、双落实”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脱贫攻坚战、经济保卫战

● 越州镇:防疫期间脱贫攻坚不停步

● 三宝:观摩研究相搭配 脱贫人居互助推

● 永远做农民群众的贴心人

● 巾帼不让须眉--扶贫路上的铿锵玫瑰

● 脱贫致富故事:自助者天助之

东山镇:“双推进、双落实”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脱贫攻坚战、经济保卫战

麒麟区东山镇通过加强输入性排查、抓实防控救治准备、强化内部防控、做好宣传引导等措施,及时建立由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防联控,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科学防控、规范救治,全力以赴抓实疫情防控工作。在疫情防控的同时东山镇积极抓好脱贫攻坚工作及春耕生产、森林防火等当前重点工作,积极抓实企业复产复工工作,打好经济保卫战。合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东山镇将继续以村小组为网格单位,抓好重点人员排查管控,强化居家隔离户监管并做好消毒工作,居家隔离满14天的解除居家隔离后再开展医学观察7天,及时对照大数据反馈情况抓好工作落实。

坚持排查管控不放松,各卡点严格实行实名登记制,不能封闭管理的楼栋,及时设置楼栋长,疫情防控不力的商店、超市将及时启动处罚程序,充分发挥全体党员及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及战斗堡垒作用。

与生产无关的商业活动将继续禁止,对超市、药店等营业场所及各公共场所及时推广使用“云南抗疫小程序”,做到扫码进出,精准管理。复产复工企业及时做好员工活动轨迹排查,强化人员管控,严格开展岗前体检和宣传教育培训,各村(社区)配合辖区企业做好人员排查及相关复产复工工作,备足防疫物资,抓实生产区域的疫情防控及消杀工作。着力打响经济保卫战

组织市场监督管理所、护矿队、安监站等相关单位抓好企业复产复工检查工作。督促复产复工企业做到消杀防疫措施到位、宣传资料发放到位、进出车辆人员登记到位、车间班组为单位的管控到位、企业员工复工承诺到位。严格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消杀、坚持对每日进出车辆人员登记、坚持每天向安监部门报告复工情况。在保障安全和做好疫情防控的情况下,稳步开展复产复工工作。

及时抓好春耕生产工作、抓实春耕物资储备及烤烟育苗工作,水务等部门及时抓好农业水利设施的检修维护工作,实现农业生产有序恢复、工业生产稳步恢复。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继续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开展遍访遍查工作,并逐户分析、制定帮扶措施;继续拆除闲置危房,做好复耕复绿工作,及时做好人畜分居工作。鼓励各企业优先使用建档立卡贫困对象,确保各贫困户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并及时做好人际环境提升及控辍保学、医保费用收缴工作。

充分发挥“绿比爱心超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现扶贫与扶志双推进,做到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两手抓、两不误,稳步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发展目标。进一步发挥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的脱贫引领作用,发扬担当作为作风,团结协作,奋力攻坚,干出实绩,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立足东山镇实际,坚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双推进”“双落实”,同时在打好疫情阻击战的前提下打响全镇经济保卫战。

(付文飞 李自强)

越州镇:防疫期间脱贫攻坚不停步

当前,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越州镇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要求干部职工要当好防疫一线的急先锋和困难群众的贴心人,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逐户诊断预脱贫户脱贫短板弱项,对诊断出的问题,早发现、早整改,为今年脱贫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入户走访核查。工作人员对照脱贫标准,进行逐户逐项摸底核查,进一步摸准摸实预脱贫户的“家底子”,确保精准脱贫。重点对预脱贫户宣传了产业扶贫、就业培训、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方面的帮扶政策,全面排查扶贫惠农政策措施落实情况。重点关注贫困人口中年老体弱、无人照料、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制定具体有效帮扶措施及时帮助解决防疫期间各项困难和问题。

加强贫困户思想引导,扩展就业增收渠道。引导贫困户树立主动作为的发展意识,对有劳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引导发展短平快的种养扶贫产业,帮扶责任人加大对贫困户的就业帮扶;主动对接企业,及时安排临时用工、生产用工或季节性用工,切实帮助贫困户实现务工增收,按企业复工时间和用工情况,有序组织农民工返岗复工。

更新完善户档资料。对基本信息采集、帮扶措施、政策知晓等详细核查,掌握劳动力转移就业、自主创业、就业意向、技能特长等信息,夯实服务基础,对脱贫户的脱贫资料做进一步完善。

(周颖)

三宝:观摩研究相搭配 脱贫人居互助推

近日,为了确保街道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提升整治工作全面铺开落实,助推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提升整治等工作措施在三宝街道全面落细落实落小,三宝街道组织开展“现场观摩+实地研究+精准施策”脱贫人居互助推活动。

全面机制、包组到户。一项工作一个机制,一个机制一个工作组,一个工作组一个村小组,将脱贫攻坚、人居环境、危房拆除等工作全面落实、包保到底、不漏一处。街道严格按照党政主要领导带队,街道挂钩领导包组、包保干部包户的工作原则,全面健全、细化、完善机制,将15个挂钩领导、14个中心、办、所的负责人划分为8个小组全面覆盖长坡村委会8个村小组,也将长坡村委会的脱贫攻坚、人居环境、危房拆除等工作全面包严、包全,不漏一个角落。

现场观摩、实地研究。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分为两队队长,带领4个工作小组依次到4个村小组进行现场观摩,实地研究。每到一个村小组,每个工作小组一处一处地认真查看人居环境、脱贫攻坚、危房拆除等工作情况,一旦在现场发现有开展不到位或成效不明显的工作情况,现场细研究、现场出措施、现场明责任、现场定人员,确保不走形式、不兜圈子、实干到底。

精准施策、监督落实。街道一直将实际情况、工作措施与现场研究相结合的工作原则贯彻至整个工作过程中,在现场观摩过程中,各个工作组形成浓厚的讨论研究氛围,在结合各村小组实际情况的基础,大家纷纷出谋划策,一个村一个措施,全面实行精准研究、精准施策、精准出效。同时,为了让研究制定的工作措施真正落实到位、扎根到底,街道采取定人、定点、定时的工作监督机制,倒排工作日期,卡准工作范围、卡严工作要求、卡死工作人员,全面杜绝出现说过就忘、流于形式的工作现象。

(顾思静)

永远做农民群众的贴心人

吴俊花,一个长期扎根在麒麟区农业农村局基层广阔天地工作的女汉子,自1997年7月从云南农业大学毕业以来,连续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20多年,从没有出现过违纪违法行为和重大工作失误。工作期间受省农业厅表彰三次、区级表彰2次、连续4年被区农业局党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被区政府授予先进科技工作者。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吴俊花同志作为麒麟区农广校的负责人,带领全校干部职工挂钩在三宝街道滥泥箐村小组,经常深入基层,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帮助积极争取项目,为贫困群众工作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乐于奉献──一腔为民情意

农广校挂钩的滥泥箐村隶属于三宝镇长坡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三宝镇西边,距离长坡村委会5公里,距离三宝街道17公里。国土面积3.7平方公里,海拔2300米,年平均气温13.8 ℃,年降水量900毫米,适宜种植烤烟、包谷、洋芋、大麦等农作物。有耕地435亩,其中人均耕地1.61亩;有林地3300亩,水面面积20亩,其中养殖面积20亩;草地200亩;荒山荒地900亩,其他面积70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72户、人口273人,其中农业人口273人,劳动力18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83人,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滥泥箐村基础设施非常薄弱,2017年村组道路才完全硬化。农田水利设施逐年老化,有效灌溉面积逐年降低,村教育、卫生医疗设施落后,贫困人口有37户,传统的烤烟、包谷是群众的生活支柱,生产结构非常单一,群众经济收入来源较少,土地抗风险能力低,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往往造成生产受损、生活困难、农民减收、贫困加深,返贫突出。由于距离曲靖城区远,大量生产生活资料难运入,农产品难运出。农业生产仍实行广种薄收,靠天吃饭,致使多数群众生产难发展,贫困状况难以摆脱。由于思想消极保守,主观脱贫意识差,没有危机感,思想观念仍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懒思考、怕困难、怕担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加上信息渠道狭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差、机会少,致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得不到大的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农业生产效益一直在低水平徘徊。同时,缺乏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即使外出务工的劳动力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外出务工的收入也较低,对家庭收入的贡献不大,以上这些都是制约贫困村群众发展经济的瓶颈。针对这些实际,吴俊花同志深入一线,深入农户家中,通过走访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了解村情民意,找准贫困原因和发展瓶颈,围绕群众最盼望、最希望解决的问题落实帮扶重点,从产业扶持、基础设施、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等方面入手,明确帮扶任务,细化帮扶措施。发挥部门优势,从人才、资金、技术、项目、信息、协调扶持和技能培训等方面为贫困户提供帮扶支持,保证帮扶措施和任务的落实。

二、依托项目──解决贫困户急需

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切实帮助挂钩帮扶村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尽快脱贫致富,她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脱贫自生动力的主要手段,结合区农业农村局及街道、村制定的产业发展规划,对村里的主要产业和农民的需求进行了调查。2017年11月下旬在长坡进行了为期5天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暨脱贫攻坚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参训学员50人,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为提升培训效果,增强培训学员的感性认识,深入了解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让他们树立起脱贫致富的信心,真正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组织50名学员赴宣威市、沾益区和嵩明等多个地方实地参观了种养殖合作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及新农村建设。通过观摩学习,学员们真正开拓了视野,对现代农业有了新的认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转变了观念。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针对长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集中理论培训,聘请专家就适宜当地种植的农作物开展了种植技术培训。培训课上对学员们平时生产经营活动中关于品种选择、种植时令、水肥管理等细节进行了互动,及时指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一问一答的授课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内容,同时组织学员就本次培训进行座谈、交流,让培训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经过多方协调农广校与曲靖越州竹元红葱基地负责人商定为长坡村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提供长期就业岗位,根据实际可以长期务工,也可以短期用工,并提供食宿,切实增强了贫困户科学致富的信心。

三、找准路子──发展特色产业

吴俊花同志结合农广校的工作实际,同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商议,利用培训项目的开展,2016年组织长坡村委会50名村组干部开展为期15天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理论培训5天,外出参观5天,实践操作5天。聘请专家、技术员围绕长坡的实际,开展种养殖技术、农村政策与法规、市场营销、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家庭农场经营管理、农民合作社建设管理、新型农民素质与礼仪等课程的培训 。通过到大理、会泽、昆明等地参观,开拓了村干部的视野,解放了思想,增强了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2017年3月份,再次组织村组能人到贵州考察,看当地产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等。并对培训后生产经营起色较大或存在问题的农户加强跟踪指导力度,引导符合农业产业相关扶持政策的农户申报支农惠农项目或产业扶持资金。让学员在跟踪中得到服务,在服务中成长,在成长中提升,实现农民教育从培训到培育质的转变。

四、精神扶贫──重拾生活信心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有些甚至接近崩溃的边缘。为此吴俊花同志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这类贫苦户的心理疏导,采取精神扶贫。农广校挂钩的滥泥箐村小组贫困户刘树见,家有五口人,妻子是文盲,儿子刘雪林,31岁,未婚,初中学历,患精神分裂症,残疾等级二级,家里传统农业生产以烤烟、玉米、洋芋种植为主,生产结构非常单一,经济收入来源较少,土地抗风险能力低,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往往造成生产受损、收入锐减。儿子精神病经常复发,需要住院治疗,大额的医疗费用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生活黯淡无光。在村内走动时,见人“不抬头、不说话”透露出深深的自卑。为此,农广校职工多次深入到他家,同他谈心交流,同他讲解目前的扶贫政策,并帮助他家销售农产品200多斤松子、白菜、萝卜等,介绍外出打工,出致富的点子,现在他走路腰板也硬了,见人也热情了,2017年年底就实现了脱贫。

年复一年的扎根在农村基层,耕耘在农业农村一线,无怨无悔。在基层工作时,吴俊花同志坚守岗位,认真履职,以实际行动践行“永远做农民群众贴心人”的信念,为农业谋发展,为农民谋增收。为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训新型农民,她每年都通过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农函大培训、水库移民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等专题和讲座,聘请有关专家和老师进行辅导,不搞形式,注重实效,每年培训3000人次以上。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去找她反映需求和困难的干部群众,一直以来都是她第一时间接待,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解决。

如今,走在长坡的乡间小路上,农户在路上遇到她,都要热情的叫她到家里拉拉家常、吃吃饭,到城里来办事,有空都会到农广校坐一坐,谈谈近段时间的想法,庄稼的长势,老百姓亲切地说道:“小吴是为民办实事的好干部,是老百姓的贴心人”。

(麒麟区农业农村局)

巾帼不让须眉--扶贫路上的铿锵玫瑰

蓬乱的头发、黑红的脸庞,沾着泥巴和尘土的衣服以及走遍村里每个角落还带着泥泞的雨靴……麒麟区东山镇卑舍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杨克妹刚刚下村入户归来,脸都没顾得上洗,又开始忙碌其他工作。

杨克妹笑着说:为了脱贫攻坚,为了有效完成卑舍村小组易地搬迁和贫困村出列后期稳就业稳增收各项工作,大家都用尽了全力,也顾不上梳洗打扮了。作为我们基层干部脸晒黑了、头发吹乱了、衣服泥泞了,大家都不觉着丑,反而自豪地称这为“扶贫印记”。

杨克妹是麒麟区东山镇14个村社区中唯一的女书记。在之前,杨克妹任卑舍村委会牙比克村小组长,在任组长的数年中,她与农户深入交心谈心,切实了解群众所急所想,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不仅多方争取让牙比克村小组通上了水泥路,还积极寻找优良农作物品种,帮助老百姓增收,因工作出色,表现优异,经上级党组织推荐,自2016年4月通过换届选举为卑舍村委会党总支书记。从上任至今,一直坚守、奋战在扶贫工作的最前线,她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在开展扶贫工作过程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拓展经济发展思路,为实现卑舍村委会贫困村出列、贫困人口脱贫、完成卑舍村小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通过她向上级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定目标,全面改善卑舍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卑舍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良好的条件。

其中,卑舍老村由于地势较高,山体滑坡较为严重,水资源缺乏,住房开裂,平时老百姓用水、灌溉都很成问题,只能发展旱作农业,且只能发展传统农作物种植,想要发展特色农业、灌溉农业都非常受限制,而房屋开裂不仅影响农户的正常居住,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极易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这在老百姓心中积怨已久,多次到村委会反映情况,并多次到各级地方政府上访,由于年代久远问题积压,迟迟未得到有效解决,杨书记上任后,及时召集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代表了解情况,之后又通过换届选举,选出了在村小组中有威望、工作能力强的人员任组干部。同时,组织两委班子成员、组干部、有意向能力强的村民组成工作小组,深入到每户农户家中做工作、讲政策,在2016年6月,经过上级政府批准,各方协调,争取资金,正式启动了卑舍村小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工程,通过在安置点新址建新房、完善配套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等方式,经过1年多的努力于2017年12月前卑舍易地搬迁安置点搬迁户全部完成搬迁入住。在为农户解决了住房问题的同时,帮助村小组发展自有经济,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先后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起东山山里货加工厂、食品加工坊、绿币爱心超市、水果种植基地等后续产业,解决了搬迁后农户产业就业问题,让农户搬迁后的生活充满幸福感、获得感,最终达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卑舍易地搬迁安置点项目由最初的回填土方、打地基,到项目的整体完工,组织群众搬迁入住及安置点后续管理,汇聚了村、组工作人员的汗水,杨书记更是亲力亲为,每天都会到工地上观察项目工程情况,每周定时组织村组两级干部召开会议,了解工程进度与存在困难,在她的办公室、车里一直放着雨靴、安全帽等,以便在遇到问题后能及时到现场解决,不论晴天雨天,在最前线、在农户身边都有她的身影。

2019年10月9日,卑舍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率先在全区乃至全省首家完成税务登记备案,领取了税务发票。意味着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取得参与市场活动的“通行证”,掀开了“特别法人”名正言顺进入市场,充分展现发展潜力的历史一页。

几年前看过中央台的一档“两学一做”的专题节目《榜样》,当中有一位乡村教师扎根农村数十年,教育了整整两代人,她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坚守,而是因为只有坚守了才有希望”,这句话也同样适合用在杨书记身上,她用真心为老百姓着想、用真情为卑舍全体村民服务、用真本领带领卑舍村民共同建设美丽卑舍新家园,下决心、找路子发展卑舍村集体经济,她的这些付出都被村民们看在眼里,牢记在心里。

她是奋战在脱贫攻坚工作一线的铿锵玫瑰,用初心服务村民、用真心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及就业实现脱贫增收、用信心和本领带领农户创业致富,她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俏丽,用实际行动致力于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谱写着一曲曲歌唱美好生活愿景的脱贫进行曲,续写着一篇篇带领贫困群众努力奋斗的脱贫故事,坚定着“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信念。

(麒麟区东山镇)

脱贫致富故事:自助者天助之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用陶渊明的这句诗来形容如今的麒麟区三宝街道长坡村简直再贴切不过。初春伊始,雪花般净白的梨花瓣绽满路边枝头,宽敞明亮的新屋在山间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水泥村道蜿蜒至每家每户,没有车来车往的喧嚣,只有叽叽喳喳的鸟鸣,宛如一幅现实版的“世外桃源”画卷。

很难想象,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交通不便、产业单一、贫困落后的偏远村落,全村600余户的日子全得看老天爷的脸色,风调雨顺有收成,灾害来袭大减产。同时,受基础设施差、农技水平低等因素的限制,外面的先进技术引不进来,里面的农副产品和劳动力输不出去,老乡们的生活条件迟迟得不到改善。现在,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从“富口袋”转向“富脑袋”

“前些年,儿子和女儿都还在读书,生活开销大,我们老两口不识字,也没有技术,收入低,生活困难。多亏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挂钩我家的农业局干部不仅送来免费的洋芋和包谷种子,还随时来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我们种早洋芋的技术。一年光洋芋就能收两次,收入也增加了,生活也就好了。今年打算种30亩,希望卖得个好价钱。”蒿子冲村小组居民刘小六聊起致富经来满脸得意。

由于种植技术提高,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家庭收入也大幅增加,刘小六一家于2016年底实现脱贫。2019年底,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2万余元,尝到了小康生活的甜头。除了早洋芋的种植和推广,烤烟产业规模化也为当地百姓带去巨大实惠。“2013年,村子还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泥土路,地里的大白菜卖不出去,家里没什么收入。”蒿子冲村居民朱绍祥回忆道,“扶贫政策下来后,政府不仅安排专家来给我们指导烤烟种植技术,还补贴几千块给我们安装电烤房,烤烟的产量和品质上去了,家里也就不用再一直种包谷和白菜了。没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2019年,三宝街道办事处结合长坡村实际,在巩固和扩大早洋芋、烤烟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基础上,通过“产业扶贫平台”引进投资200余万元,建成规模存栏达5万只的高原爨鸡养殖基地,采取“分散养殖”和“代替养殖”互补的方式,大力引导村民开展爨鸡养殖,并负责全程技术指导和销路打通,构建覆盖辖区所有建档立卡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老百姓的内生动力得到充分激发和释放。

从“输血式”转向“造血式”

驻村工作队队员张玉良介绍,“2014年以来,村委会多次组织针对贫困户的业务技能培训,积极提供的外部就业信息,促进劳动力转移257人,真正让贫困户掌握产业发展技能与脱贫致富技巧。”

杨国仓,是团山村小组的建档立卡户,其一家4口在2014年通过技能培训后,到江苏一家汽车室内装饰制件厂务工,家庭人均收入由原来的2700元增加至1万余元。今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长坡村许多常年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后无法返岗就业,失去工作岗位,收入失去了保障。杨国仓得知该情况后,一边主动与所在企业联系沟通,一边向亲朋好友们介绍所在工厂的就业环境和待遇。2月27日,正当全国上下全力抗击新冠疫情时,在劳务派遣公司的安排下,杨国仓带领本村和邻村1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人)前往江苏苏州汽车室内装饰制件厂务工,老乡的收入有了保障,也有效促进了企业复工复产。

通过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和干部群众内生动力的有力激发,2019年长坡村委会实现经济总收入3186.76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36万元,已不再是原来那个偏远落后的小山村。

从“脏乱差”转向“桃花源”

“我们这里空气特别好,也清静,从地里干活回来,瓜果蔬菜现摘现吃。去城里我呆不惯,太嘈杂,吃的也不放心,去一两天就想回来了,还是我们这里住着舒服。有些老乡出去打工了,我就把他们家的土地租过来种,家庭的各样开支也够了。”白泥坡村小组村民黄永平自豪地说到。

长坡村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处在全区前列。但长久以来,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村内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也跟不上,生活垃圾、柴堆、粪草在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的现象比较普遍,村容村貌难以改善。

为扭转这一状况,长坡村积极思考,结合全区“双争”活动,积极争创“人居环境红旗村”,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从垃圾分类整治、生活污水治理、庭院环境美化等突出问题着手,持续开展一系列整治活动,村头巷尾“三堆”(柴堆、粪堆、草堆)少了,“三园”(花园、果园、菜园)多了,乡村自治水平提高了,群众生态意识增强了,一个风景秀美、村风文明、道路整洁、民房漂亮的美丽乡村初具雏形。

发生在长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实只是麒麟区脱贫攻坚成效的一个缩影,同样的改变,也正在其他乡村发生着。刘小六、朱绍祥、杨国仓等家庭脱贫致富的故事也不是个例,只是麒麟区已脱贫的2586个家庭中的代表。通过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德、扶勤相结合,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得到了激发,“等靠要”思想逐渐消除,切实鼓舞了还未脱贫群众主动脱贫的信心、决心和斗志。

(万汇洲)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