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历经三个半月的伏季休渔后,福建全省10457艘渔船结束伏季休渔,渔民们奔赴远洋,出海追“鲜”,开启新一轮“耕海”生活。
来自海洋的味道,顺着海风,将再次在舌尖掀起波澜。
图源:福州晚报
《闽人智慧》栏目推出蓝色系列,寻觅福建人耕海牧渔的独门秘笈。
福建坐拥13.6万平方千米的广阔海域,125个大小海湾、2214个海岛,全国第一岸线曲折率,全国第2位的海岸线长度、海岛数量,在数千甚至上万年前,福建先民便开始走向海洋。
平潭岛 图源:平潭融媒体
蓝色家底丰厚
福建海洋生产总值常年保持全国前列。
2021年福建水产品出口额突破70亿美元,连续9年居全国第一,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1万亿元,水产品总产量853万吨、增长2.4%左右,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霞浦紫菜海上牧场(资料图片) 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通讯员 朱世刚 摄
大黄鱼、南美白对虾、牡蛎、鲍鱼、鳗鲡、紫菜等六大优势品种全产业链产值均超100亿元。远洋渔业产量超60万吨,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
焕发“芯”动力
水产种业是现代渔业的“芯片”,是渔业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
自主创新,正让福建水产养殖业焕发出“芯”动力。
福建突破了大黄鱼全基因组测序组装破译,形成诱导三倍体牡蛎等关键技术,建立家系选育为核心的鲍鱼育种技术体系……
单个体超过250克的绿盘鲍 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摄
厦门大学鲍鱼遗传育种团队培育的鲍鱼新品种“绿盘鲍”,具有耐高温、生长快、规格大三大特点,打破了国内市场大规格精品鲍和高端干鲍长期被国外野生鲍垄断的局面,大幅提升了我国养殖鲍鱼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在渔业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的推动下,大黄鱼、鲍鱼、白对虾、海带、紫菜等大宗养殖良种规模化育苗供应量保持全国第一。
智慧化养殖
福建传统养殖业正向深远海、智慧化发展,由单点应用向连续协同演进。
拥有全国首个深海鲍鱼机械化养殖平台“振鲍1号”、全国首个深海绿色自动旋转海鱼养殖平台“振渔1号”、福建省首个本土研发的深远海养殖平台“福鲍1号”……
“振渔1号”。王锴煌/摄
面朝大海,劈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