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平菇致富_致富种植平菇图片_致富经种植平菇年收入百万

在国外学习、生活10年后,怀柔姑娘董伟回到了家乡。盖大棚、养新菇、尝鲜高端菌种、参加竞赛拔头筹……经过12年的耕耘,董伟的菇棚盖到了河北、贵州等地,总面积达14000余亩,年产值超过4亿元。昨天,记者来到董伟位于怀柔区的中菌菌业种植基地,寻访这位80后海归的蘑菇“生金”路。

一头利落的短发,笔挺的身姿,明亮的笑容,39岁的董伟给人的第一印象有点飒。跟随她来到位于怀柔区庙城镇王史山村的温室大棚,只见一个个小伞般的蘑菇顶盖从土中钻出来,看上去皱皱巴巴,笔直的菌柄呈象牙白色,村民们手持特制的小弯刀,娴熟地将蘑菇从根部割下,不一会儿就装满了一筐。“这是羊肚菌,一种珍稀食用菌,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香味。”说起蘑菇种植,董伟如数家珍,“羊肚菌是低温菇,温度一上来就不行了,收获已经接近尾声。”

别看个头不起眼,这个长得有点怪的蘑菇可大有来头。羊肚菌被誉为“菌中之王”,是一种珍稀名贵食用菌,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医疗价值,以最低市场价格120元每公斤计算,在5个月生产周期内,可实现每亩纯收益4万元。

蹲在田垄间,董伟讲述了自己的创业故事。回来种蘑菇之前,董伟曾在加拿大留学,在国外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都跟农业不相干,更没有接触过蘑菇种植。“我家是个传统的农民家庭,对土地有份特殊的情怀。跟亲友聊天时,发现大家对食品安全很关注,愿意为健康的食物买单。”董伟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个机会。2010年,董伟带着自己的梦想回到家乡怀柔,跑遍十几个镇乡、近百个村子,最终在庙城镇王史山村落脚,从种香菇起步。

买材料、建大棚、学习菌类种植知识……这一年,董伟经历了众多的“人生第一次”。第一批香菇出棚,因品质良好被抢购一空,董伟成功收获“第一桶金”。但她并未满足于此,此后一年多时间,她邀请专家现场考察,到全国各地的优秀种植基地“取经”,大胆尝试先进种植技术,培育出错季栽培品种“新20香菇”。2012年,董伟带领农民生产的香菇通过了有机认证,并参加北京市食用菌高产创建竞赛获得一等奖;同年,董伟还荣获北京市农业局颁发的“北京市食用菌种植能手”称号。

摸到门道后,董伟开始拓展自己的种植品类。“我这大棚里还有不少宝贝。”董伟略带神秘地说,随后带着记者钻进并排的温室大棚:黄澄澄的金耳、肥嘟嘟的赤松茸、香气四溢的灵芝、仿佛穿着白裙的竹荪……400亩土地上,生产着10多种珍稀食用菌,让人大开眼界。

从单一种植香菇到培育稀有菌种,12年来,董伟的创业道路越走越宽广。眼下,王史山村的温室大棚,作为董伟的北京基地,主攻新品种研发和珍稀菌种的培育。在这处“研发总部”之外,她又陆续在河北省丰宁、围场、兴隆等地,以及贵州省黔西南州、黔东南州、毕节市等地建设了菌类种植基地,以研发促进生产,既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和农业技术提升,也收获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如今,董伟的蘑菇产业年产值超过4亿元,总种植面积达14000余亩。

记者手记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