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在全市教育系统引发热烈反响,现陆续推出相关内容,以飨读者。

一、搭建“三大平台”,唱好教师专业“成长戏”

通榆县教育局在实施县委、县政府确立的“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中,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坚持把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努力为教师搭建“三大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一是搭建学习平台。通过全县网络研修、线上研讨、业务讲座、示范课、现场评课、教学论坛、教学案例分析、教研沙龙、问题咨询、集体会课、课堂研磨等活动,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学习平台,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广大教师具体教学实践。2022年,开展了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师培干训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县共计800余人次参加了国培、省培,组织20个学科2000余名教师参加县本级培训。二是搭建研修平台。我县通过课程思政、教学信息化、课堂教学、质量检测、课题研究和语言文字六个渠道,探索研讨式、调研式、送教式、讲座式、网络式等各种开放、高效的教研形式,丰富教研内涵,助力教师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近年来,东北师范大学定点帮扶通榆工作,全县中小学教师(校长)近千余人通过视频网络参培。东北师范大学郭建华副校长亲率专家和名师团队,为我县送教送培提供专业保障;三是搭建展示平台。组织各学校教师开展专题研究、读书交流、业务竞赛、上汇报课、优质课、研讨课、公开课等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为了推进全县全员教师岗位大练兵,2022年通榆县举办首届“杏坛杯”课堂教学大奖赛。活动覆盖全县51所学校,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2500余名教师参与校级初赛,298名选手进入县级决赛,90人获得荣誉。此项活动得到市局领导的关注和县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总结表彰会将在今年3月中旬举行,届时也将邀请市局领导到现场观摩指导。

二、借助“三个工程”,唱好质量提升“关键戏”

一是借助成果推广工程。我县借助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的有利契机,分别在小学语文、中学语文、小学数学三个学科利用“五三九一”推广模式,积极开展以县教研带动激活校本教研。通过培训教研,指导教师反思课堂教学,有效助推全县教育质量提升。2022年我县承办了“白城市第六届教学开放日活动”,与兄弟县区分享了国家级成果推进工作中的点滴做法。二是借助青蓝工程。2009年至今,我县共招聘特岗教师1169人,全部充实到教学第一线。为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组织全县41所中小学校开展“新老教师,师徒结对”活动,做好“传、帮、带”,进一步明确“带德、带教、带研”的目标,实现老带新、互教互学,共同促进。三是借助大学区互助工程。我县统筹联动推进城乡学校帮扶共进工作。2022年重新规划全县大学区布局和实施办法,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延伸。全县构建5大学区,覆盖义务教育段乡镇中小学校36 所,覆盖乡村学生总数 10351 人。通过召开“通榆县义务教育段大学区现场会”,重新梳理工作思路。通过推进“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工作,帮扶农村薄弱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抓实“三项举措”,唱好教育管理“重头戏”

一是提升标准重引领。在疫情期间,教育局召开线上线下教学调度会议、学科衔接会议、教学质量分析等会议,统筹调度全县线上教学工作。研究制发教育质量提升全局性政策文件。疫情结束后,召开线下教学质量提升部署会,明确常规教学工作要求,指导学校抓实常规工作,促进教育质量提升。二是提升管理抓常规。以“抓牢教学常规管理,抓实教学常规检查,抓好教学质量监测”为切入点,教育局通过实施“校包保,周监管,月评估,学期总评”的方式,监督指导学校做到备、教、批、辅、考、评六个环节规范化和精细化。抱着“不达目标,绝不收兵”的信心,抱着“务必提质,必须增效”的决心抓牢常规教学管理工作。三是提升质量抓落实。我县实施联合检查和教学质量监测等常态化工作举措。执行问责机制,建立工作台账。教育督导组经常性深入学校开展常规工作落实情况巡回检查,做到严查严办,绝不姑息。规范了办学行为,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通榆县教育局将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珍惜荣誉、乘势而上,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奋力打造通榆教育新高地,谱写通榆教育新篇章,为全市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