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芹栽培技术与管理_胡芹种植致富_致富经芹菜种植技术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6月21日讯(胡耀明)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近年来,平和县九峰镇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县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开展产业发展项目“提升年”活动、“七比一看”竞赛,全镇上下凝心聚力、开拓进取、迎难而上,全力以赴抓项目、促发展,乡村振兴呈现新面貌。

九峰镇复兴茶叶初加工厂属产业发展、村财增收项目,计划总投资400万元建设一栋钢结构厂房,配套道路硬化及室外管网等,其中建筑面积约2800平方米、计容面积约5200平方米。项目总进度约完成60%,已完成土地平整、土方外运、挡土墙及厂房主体结构搭建,下一步将进行铁棚搭建、配套道路硬化等工作,预计今年8月份可完工。建成投产后将主要经营白芽奇兰茶等各类茶叶加工、销售业务,预计可为村民提供岗位近30个,每年可加工茶叶约150万斤,贡献产值近亿元,增加村财收入约30万元。积极开展“强村带弱村”结对帮扶活动,复兴村分别与三坑、眉山、澄溪、联峰、新山等5个茶叶主产村签订《茶叶生产合作意向书》,届时可推动1300余户茶农近5000名村民增收致富,进一步实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茶叶初加工厂项目只是九峰镇抓项目促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2023年以来,九峰镇深入实施“十镇百村”示范工程,共筛选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约1370万元,截至2023年6月已完成投资801万元,其中已完工项目2个,在建项目6个,项目建设进度居全县前列,奋力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全力冲刺“双过半”目标任务。

致富经芹菜种植技术_胡芹栽培技术与管理_胡芹种植致富

小茶叶长成致富“黄金叶”

日前,北京福建大厦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场平和白芽奇兰品鉴会在这里举行,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快白芽奇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座谈交流。

白芽奇兰是平和县的传统名茶,跻身福建五大名茶,是该县仅次于“平和蜜柚”的另一大农业支柱产业。近几年来,平和县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实施“三茶统筹”融合发展战略,鼓励茶农、茶企抱团发展种好茶,内练筋骨提品质,外闯市场打品牌,全力做好做足“茶旅”融合发展文章,实现茶产业量的扩张、质的提升和品牌的拓展,茶叶成为富裕一方百姓的“黄金叶”。

一个茶产业富了一个镇

从平和九峰高速出口出来后,右拐进一条村道,车子沿着蜿蜒的山路向大山深处行进,连片的茶园葱郁,缕缕茶香沁人心脾。时值夏茶采收季,在三坑村白叶塘组的茶园里,茶农穿梭其中,忙着采摘茶叶,采完后还要晒青、晾青,一刻也不闲着。

漳州种茶历史悠久,境内多山,有闽南第一高峰大芹山,有风光险峻奇特的灵通山(旧称大峰山);多水,漳州市有5条主要河流的源头在平和,五江之源日夜流淌。好山好水出好茶,因此,清康熙版《平和县志》有“茶出大峰山者良”的记载,在清代已开始出口南洋等地。

“平和县种植的茶叶品种有许多,但主要以奇兰茶为主,有数百年历史。” 平和县白芽奇兰茶协会会长张国雄说,上世纪80年代,平和在奇兰茶的基础上选育出新品种,根据茶树嫩梢黄绿,芽头白毫显,成叶深绿,叶张又似竹叶奇兰特征,茶香浓郁,带有独特“兰花”香气,取名为“白芽奇兰”。

“平和适合种茶的地方是九峰、崎岭、大溪、国强等乡镇靠近大芹山脉的高海拔山区!”作为平和县白芽奇兰茶协会的会长,张国雄对茶的研究始于20多年前。2000年,出于着对茶冲动、痴迷,他毅然从县城上大芹山,在九峰镇三坑村白叶堂边上,承包了2800亩山地经营权,建立了白芽奇兰茶生产基地,并注册成立了“福建省天醇茶业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是平和县白芽奇兰茶产业的龙头企业,带动当地茶产业的发展。

这是平和县本地茶企发展的一个缩影。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白芽奇兰已跻身福建五大名茶之一,是平和县仅次于蜜柚的另一大农业支柱产业,品牌价值超过36亿,不仅连续获评全国区域茶品牌百强,还入选了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成为享誉国际的平和“福”名片。

据九峰农业站站长朱永滨介绍,目前九峰全镇茶叶面积1.9万亩,主要分布在三坑、澄溪、联峰、眉山、新山5个村,总产量4000余吨,辖区内共有茶叶加工作坊120余家,较知名的包括海山茶叶、祥兰茶叶、坤城茶叶、辰丰农业、季茗茶业、皇兰茶业、九峰茶叶、谦福茶庄、鑫香韵茶业等,助力全镇产业的发展,许多农民因种茶而致富奔小康,是一项富民产业。

一片黄金叶富了一个村

茶叶成为富民产业,许多农民因种茶而脱贫致富。但说起因茶而致富,莫过于白叶塘这个小山村的完美的“逆袭”。

三坑村地处漳州第一高峰——大芹山山麓,平均海拔约1000米,而白叶塘属于三坑村的一个小自然村,到了三坑村后,还得再爬上一道山梁才是白叶塘,这里是漳州市海拔最高的村庄之一,放眼四周群山连绵、云雾缭绕、植被茂密。

“山高路远,就是一个山旮旯!” 三坑村党支部书记朱涛说,过去这里主要种植水稻、竹子、柚子和少量茶叶,但由于山海拔偏高,水稻、柚子的产量低,价格不好,村民收入微薄,到了2007年,村民们的人均收入还是不到3000元。

说起以前的白叶塘,今年已近70岁的村民杨国雄深有感触:“太穷了,许多姑娘不愿嫁进来,有人介绍对象时,一听到白叶塘都吓跑了!”

20多年前,随着平和白芽兰茶产业的发展,三坑人开始尝试扩大茶叶种植面积。

“这里海拔高、而且原生林植被茂密、生态好,很适合种茶!”张国雄说,他虽然承包了2800多亩山地,但事实上只种植了不到1000亩,其余近 2000亩全部保留原生林,保持绿色生态。

山地海拔高气候冷、云遮雾绕不利于蜜柚生长,但却是茶树喜欢的气候,种出来的茶叶品质优良,慢慢地引起一些茶商茶企的关注。

“白叶塘的茶是在2015年一炮打响的!”朱涛说,2015年的厦门98投洽会上,产自白叶塘白芽奇兰茶从上千个茶样中脱颖而出,成为投洽会唯一指定乌龙茶,也成为全省茶叶中的唯一入选者。

自此,白叶塘的白芽奇兰茶开始进入公众视野,许多茶商农纷纷来到白叶塘,找茶、制茶、品茶及合作种茶。

“可以说,白叶塘就犹如是武岩山的牛栏坑!” 九峰镇副镇长曾建良说,三坑及白叶塘的茶叶目前是公认全县最好的,今年春茶毛茶每公斤收购价达200多元,是其它地方的二至三倍,即使这样,还供不应求,如果不是熟悉的茶商、如果没提前和茶农预订,即使带上钱来到白叶塘也收不到茶,在白叶塘不大的山幼里,密密麻麻插着数十家茶商茶企“种植基地”的牌子,目前,三坑村茶叶种植面积已达3200多亩,年产值96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约5.5万元。

茶叶使得白叶塘这个曾经的山旮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小洋楼盖起来了,小汽车买起来了,跟外面交往也有底气了。

做大品牌 打造茶叶集散地

九峰是茶叶大镇、是白芽奇兰茶核心产区,但长期以来,茶叶制作加工多为人工操作,作坊虽多,但普遍规模不大,初制技术较为传统,精制加工不高,精细化、科技化的初制加工厂较少。这些因素导致许多茶农主要以茶青的形式进行销售,茶产品附加值较低,目前该镇已认识到这个产业短板,正通过多方举措,谋划推动茶产业发展。

在通往三坑村的国道路口附近,一座占地6亩多的茶叶初加工厂日前正式建成。这座茶叶加工厂投资400多万元,其中建筑面积约2800平方米、计容面积约5200平方米,目前正准备安装制茶生产线,年底投用后,将成为全镇最大的茶叶初加工厂。

“复兴村处在高速出口附近,全村主要以田地为主,不产茶叶,但却是5个茶叶主产村的交通汇集地,交通便利!”复兴村驻村第一书记说江飞剑说,去年村里三资清理中,收回一块6多亩土地,正处于国道边、高速路口附近,交通条件好,于是经过镇里谋划后,决定兴建这座茶叶加工厂,预计可为村民提供岗位近30个,每年可加工茶叶约150万斤,贡献产值近亿元。

一头连着广袤茶山,一头连着茶企加工厂,目前,复兴村已经和分别与三坑、眉山、澄溪、联峰、新山等5个茶叶主产村签订《茶叶生产合作意向书》,届时可推动1300余户茶农近5000名村民增收致富,进一步实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包括这个茶业加工厂,推进复兴村茶叶加工基地建设,在高速路口规划用地100亩建设集贸易、精加工、展示推广于一体的茶叶贸易市场,探索创建茶叶贸易集散基地。”九峰镇镇长傅炎民说,目前,九峰镇正规划实施大芹山茶产业发展项目,完善4000亩生态茶园的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备先进制茶设备、制茶车间,打造高山茶文化旅游产业园;同时依托印象半径、名峰山庄、石鹰宫等特色景区,创新开发采茶体验、制茶DIY、品茗静修、休闲康养等旅游产品,积极参与、积极提供乡村旅游、朝圣旅游等配套服务,加大茶旅捆绑力度。

九峰镇是平和县的老县城,当年王明阳平乱后向朝廷奏请设置“平和县”,县城就设在这里,有着浓厚的明阳文化基因,而且又是全市最大的朱熹后裔聚居地,“深入挖掘当地特色制茶工艺,植入阳明心学、朱熹理学等本土元素,以特色文化赋能茶企发展、提高茶叶附加值。推动茶企茶叶作坊做大做强,抱团培养成规模茶叶加工企业、限上茶叶企业,促进茶叶出口,进一步拓展税源。”傅炎民说。

(本报记者 萧镇平 通讯员 罗龙海 陈金彪 林彦彤)

致富经芹菜种植技术_胡芹种植致富_胡芹栽培技术与管理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