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 见习记者 郜阳)在刚刚举行的首届中国(福州)世界金鱼大赛上,闽侯金鱼在23个单项和2个特等奖上,斩获了11个冠军,几乎占据了世界金鱼大赛奖项的半壁江山。获评“中国金鱼之乡”的闽侯县,究竟如何做到“世界金鱼看中国,中国金鱼看福州,福州金鱼看闽侯”的?全国35家晚报的编辑记者6月2日来到闽侯进行了实地科考。
闽侯好山好水好金鱼
昨日上午,35家晚报的编辑记者首先来到闽侯春园鲤生态养殖场考察采访。还没进入金鱼养殖场,编辑记者们就被渔场背后云缠雾绕的多重山峰深深吸引。得知这些山峰属于4A级景区十八重溪时,深圳晚报文体中心执行主任姚峥华发出赞叹:“风景这么好,难怪这里可以产出好金鱼!”
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主任杨小强作为此次科考的技术专家,向各位编辑记者介绍:闽侯县位于福州近郊,地处闽江流域,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独特的地理气候,为金鱼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福州多山,植被丰富,山间多溪流,闽侯县南通镇的十八重溪是其中著名的一条,打开福州金鱼分布图,你们可以看到十八重溪附近金鱼养殖场分布最集中。”杨小强说。当得知金鱼用富含多种营养物质的溪水养育时,编辑记者们都发出赞叹:“真是好山好水好金鱼啊!”
据了解,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闽侯金鱼及其水族文化走向社会,已成为一种时尚休闲趋势,目前闽侯金鱼在国内外市场上需求量与日俱增。
小金鱼身上有大科技
仅有过硬的自然条件还不够。在闽侯潘氏观赏鱼养殖场,编辑记者们刚刚进入渔场,就发现科技含量颇高的发明——一种水生动物养殖系统。这是该养殖场和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共同研发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水生动物养殖系统,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发明专利。
“在水循环过程中,将活力不佳的绿藻由集污管逐渐收集带离养殖池,而养殖池里已沉降的微藻又可通过水流重新悬浮上来以获得光照,从而恢复活力。”杨小强解释说。得益于这项技术,去年这家养殖场的金鱼产量直接翻倍,而成品鱼的数量也增加了至少一倍。而通过时间差实现的反季节销售,也让这家金鱼养殖场在业界领跑。得知这套系统在金鱼养殖方面运用得如此成功,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分会顾问姜松不住点赞。
除此之外,2017年,这家金鱼养殖场自行研发的新品种“奶牛寿”三代同堂,全世界仅有7尾,种鱼千金不卖。黑白分明、体态圆润的“奶牛寿”深得市场的喜爱,在今年逐步实现了量产。
目前,闽侯的金鱼养殖场还在政府的技术支持下,钻研着如何培育新花色的金鱼品种和高抗病性的杂交金鱼等多个金鱼科技课题,35家晚报的编辑记者都表示将持续关注福州金鱼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