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入侵物种”问题已经成为了多数国家都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尤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更是如此,因为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如今各国之间的外贸交易十分频繁,不少国家都在争相将自家的特色产品推销出去,以此来赚取大量的经济收益,但在这样的过程中,一些物种很有可能会附着在上面,跟着外贸的脚步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并且带来往后一系列的生态问题,所以外贸的经济发展需要小心翼翼,不能放过一个“外来客”。
但有趣的是,其实很多外来物种的入侵泛滥其实还是有意的,在漫长的发展中很多国家都会引进一些外来物种作为食用或者观赏价值,这样的案例其实真的不少,水葫芦是因观赏价值和作为猪饲料而引进的,后来泛滥在大江南北。巴西龟是作为食用和水族宠物引进的,但因为放生的缘故而簇拥在放生池中,清道夫是因为水族清洁的缘故被引进的,但已在部分地区泛滥。而福寿螺也同样是作为食用而引进,但后来也泛滥在了中国南部地区。由此可见引进是风险的,管理不当的话很容易就会变身为“入侵物种”。但也有例外,就比如今天要介绍的这个笋壳鱼就是一个例外。
中国在80年代引进的笋壳鱼,以食用作为目的
笋壳鱼是尖塘鳢属鱼类的俗称,来自于塘鳢科,关于塘鳢其实国人应该不陌生,中国共有16属30种塘鳢鱼类,笋壳鱼是其中一种,但却是不是原产于中国的,它原产于东南亚国家和澳洲大陆,是虾虎鱼中一种比较大的名贵淡水种类,在东南亚的淡水湖泊中并不是特别难以遇见,因为美味可口,所以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时候从东南亚引进了云瓣尖塘鳢和线纹尖塘鳢,先后引进到了我国的珠三角地区,并作为特色品种而推广,后续也十分热门。
引进早期逃逸成野生,入侵广东珠江水域
只不过和其他引进物种的经历相似,笋壳鱼受到了大量养殖户的青睐,但因为早期市场的接受程度不高,且广东台风多的缘故,导致了笋壳鱼逃逸后成为野生,开始悄悄入侵泛滥珠江各个水域,据了解早期在广东的淡水池塘和水库中还蛮常看到这样的一个物种,数量难以预估有多少,但确实并不难见。
因被大量捕捞,如今只能靠人工养殖,市场价不便宜
不过有些挫折的是,随着养殖成功笋壳鱼在市场上的接受程度不断拔高,也引起了民众的大肆捕捞,如今野生笋壳鱼在野外的数量特别稀少。因而市面上的笋壳鱼如今都是人工养殖的,但即便如此,这个鱼的市场均价也并不低,均价60元比大多数的鱼类都要昂贵,如果是野生的话,价格还能再高上一截,就知道它到底有多红火了。
只能说对于引进物种而言,好吃无害就好比一张“催命符”,要是如清道夫那样难吃,福寿螺那样不能吃,也就不会落得这个下场了。不知道你如何评价这件事呢?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