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魏小燕邂逅社工

收录于话题

#点我看长者领域相关文章汇总\uD83D\uDC49

57个

还记得第一次走进养老机构大门时,我二十七岁,今年的我三十一岁了,在养老机构当了四年的社工。这也是养老机构第一次引入专业社工。

常常能听到老人们说:“社工,谢谢你!你来到敬老院后,我们老人家多了很多的娱乐活动,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最重要的是,有人陪我们聊天,关心我们。”听到这些鼓励和肯定的话语,我在养老机构里,一待就是4年……

下面分享一下我在敬老院工作的一些经验和心得,希望能给到同工一些启发。

1.

初入养老机构

进驻养老机构后,快速掌握入住老人的姓名、认识老人。从有“特点的”、“活跃的”老人入手,寻找可以交流的老,这一类型的老人较为开放,对外界的接受度较高,社工自然而然地与老人交谈,认识老人,建立关系。

对一些较为沉默,不太愿意外出活动的老人,他们对新面孔的人会有明显的警惕心,社工可通过询问身边的后勤人员、护理员,快速认识老人并记住老人姓名,在交谈时,自然地喊出:“XX爷爷/XX奶奶,你好!”,而展开话题。

但是一开始的时候,尽量不要与他们交谈太长时间,而是通过多次地“刷脸”和简单的问候,从而使老人对社工越来越熟悉,慢慢建立关系。

对于失能老人,哪怕只是一个笑容,一句简单的问候,老人也能感受到社工对他们的关爱。

在与院舍老人建立关系时,可多使用礼貌性语言、鼓励性语言、安慰性语言、激励性语言等正面交流技巧,进入老人的世界和理解老人,关注老人的感受和尊严。

2.

活化养老机构

在建立了初步的信任关系后,社工要对养老机构的老人进行了需求调研。比如我所在的敬老院过去十多年,老人并无太多的休闲娱乐活动,偶尔会有一些热心人士/爱心企业到院舍开展爱心探访活动,生活较为单调。

于是我在院舍内形成“每日晨操及晨检、每周经典影视放送、每月手工活动及义剪服务、每季度长者生日会、每年长者外出活动、每位长者个案管理、每个传统节日的主题活动、每个探访慰问活动以及组建一支稳定的敬老院志愿者服务队伍”模式,开展适合老年人身心特点的活动及个别化服务,促进院舍老人的身体、心理及精神健康发展,活化养老机构。

3.

总结经验,深化服务

一方面开展一系列适合老年人身心特点的休闲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升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对院舍老人进行各类评估并开展特色及个别化服务。

如配合养老机构对入院老人开展入住评估,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疾病诊断、用药情况,评估老人的需求是否与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相匹配,也可以通过掌握以上内容,在院舍开展老年人常见病及慢性病讲座、老人用药管理服务等。

如使用《老年人能力评估》量表,对院舍老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精神状态、感知觉与沟通及社会参与这四个指标等级做出判定,将院舍老人能力划分为四个等级,为养老机构为老人的护理等级提供分级依据,也为院舍老人开展适宜的养老服务提供依据,社工针对不同等级的老人开展个别化服务。

如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以筛查院舍老人认知情况,评估老人的认知功能,可开展认知症科普讲座,以及为院舍长者提供早期的非药物治疗干预介入服务等。

社工还需掌握老年人护理的基础知识、长者情绪疏导、沟通技巧等等,以便社工更加专业地开展相应服务。

以上经验分享并不尽然,同工们还可通过阅读书籍、参加各类培训、继续教育等,了解养老行业政策及发展规划,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和行为,将所学知识内化,并运用到服务中。

愿各位社工同行,可以继续奔走在自己的热爱里。也愿有更多的社工同行加入到老年社会工作这个大家庭。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