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虫又名方格星虫或光裸星虫,俗称“沙虫”,是我国南方海产珍品。它的形状很像一根肠子,呈长筒形,体长10厘米至20厘米,且浑身光裸无毛,体壁纵肌成束,每环肌交错排列,形成方块格子状花纹。沙虫虽然没有海参、鱼翅等海产品名贵,但味道十分鲜美。
近年来,海南省儋州市政府按照“一镇一品”规划,投入资金,不仅突破了陆基养殖沙虫的技术瓶颈,还将光村沙虫列为当地重点扶持和发展的产业。
过度采捕 光村沙虫曾面临灭绝
在儋州光村当地,人们自古以来就有赶海挖沙虫、吃沙虫的习惯。但由于过度采捕、栖息环境变化及部分海域污染加剧,导致沙虫自然资源迅速衰竭。
据当地人介绍,光村湾有25公里的海岸线,有2万多亩的海滩可采挖沙虫。近日,当记者踏上光村湾海难时,很快为眼前看到的一切所醉倒。洁白的沙滩、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海水,一群群挖沙虫的人,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的海景。
来挖沙虫的大都是当地一些上了年纪的妇女,她们说,沙虫喜欢藏在沙地下的洞穴里,过着近乎隐居的生活。而如何找沙虫洞,则是一门技术活。沙虫的洞眼就是像花瓣形的那一种。果然,在每一个花瓣形洞眼下,几乎都能挖出一条肥肥的像巨大型蚯蚓的沙虫。她们说,挖沙虫一定要眼疾手快,如果你手不快的话,这沙里面的水就会越来越深,就不容易看到了。
面对沙虫资源的迅速衰竭,光村当地一些有远见的养殖人也纷纷试养沙虫,但没有取得成功。养沙虫,似乎成了滩涂养殖人士过不去的一个坎。直到一个名叫王博文的人出现,才打破了“沙虫不能养殖”这个困扰养殖人已久的神话,从而让鲜嫩肥美的“光村沙虫”再次回到了老百姓的餐桌。
五年摸索 谱写沙虫养殖的神话
据王博文介绍,他老家就在光村镇屯积村,祖祖辈辈都是渔民,可能是割舍不下心中的那片海,1993年他开始下海搞养殖。刚开始养殖对虾,效益还可以。得知光村沙虫的资源迅速衰竭后,作为省养虾协会的会长,他觉得自己有责任为儋州人民保住这份独有的珍贵财富。于是从2010年开始,他开始对光村沙虫的生长环境进行探索和研究。经过5年摸索,人工养殖沙虫终于成功,他成了国内将沙虫从海域滩涂生长转移到陆基高位池集约化养殖生产的第一人。该项技术运用生物生态系统管理工程,利用独创技术将水体中有机物和沙虫代谢产物转化成沙虫的生物饵料,给沙虫提供生长所需营养,在国内外属于领先技术。
王博文介绍,海南文诚实业有限公司目前正在制定沙虫养殖行业标准和沙虫产品标准。该公司曾多次承担省科技厅水产健康养殖科研项目,并通过项目验收,也是儋州市唯一参与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企业单位。此外,该公司2009年被评为“省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0年被列为海南省出口欧盟水产品备案基地并通过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同时,该公司还是中山大学、海南大学等高校的科研实习基地。
王博文介绍,为了躲避天敌的侵袭,沙虫在很小的时候就必须练就快速钻沙的本领,而养沙虫的沙粒要适中,含沙量要达到85%以上。据他介绍,公司已完成高标准的沙虫养殖基地,可常年全天候采捕和供应沙虫产品。
与海共舞 让海产珍品回归百姓餐桌
说起光村沙虫的经济效益,王博文说:“这沙虫好养,它吃微生物,不用投喂饲料,只需种苗成本,投苗时间主要在每年清明节前后,由于光村海滩沙质水质都好,所以养出来的沙虫质量好。”现在,该公司养出来的沙虫肉厚、脆,易去沙,味道十分鲜美,已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光村沙虫这种海产珍品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王博文说,去年公司生产的沙虫产品有5万斤左右,今年估计能达到20多万斤,但即使这样,也还是供不应求。该公司出产的新鲜沙虫市场价格达到50—60元/斤,而干货的市场价格则达到900—1200元/斤。
对于下一步的计划,王博文说,公司已决定再发展2000亩沙虫养殖基地。此外,还计划建设育苗厂和深加工食品厂,延长产业链,继续做大做强沙虫产业,并继续完善“公司+合作社+农户+产品回收”的发展模式,以建设高标准沙虫育苗及培训基地为契机,辐射带动光村湾6个沿海村委会2890户增收,同时结合光村历史悠久的沙虫文化、千年美丽文明的古村落景观和革命老区历史文化,做好光村湾“沙虫王”形象设计和规划,打造出儋州特有,海南独特,全国唯一的现代渔业沙虫文化休闲观光园,从而带领当地的乡亲们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