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为卷,岁月为笔。在大竹县的沃野之上、山乡之间,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画卷正在铺展开来。
铜锣山间,茶山连绵起伏,茶农腰挎竹篓穿梭茶田,大竹白茶成为致富“黄金叶”;铜钵河畔,鸟语花香,湿地公园集聚人气,乡村生态治理带来“美丽经济”;糯稻基地,一行行新绿经季节变换到一粒粒金黄,希望的田野为“天府粮仓”添砖加瓦。
回首2023年,大竹县“三农”工作硕果累累:糯稻基地获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乌木镇、月华镇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2023年粮食播面172.5万亩、全面完成324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一个个荣誉、一组组数据,记录了过去一年大竹“三农”工作的坚实足迹。
大竹县高明镇水稻制种基地
稳中有进 筑牢粮仓根基
2023 年 8 月,大竹县55.1万亩水稻陆陆续续进入收割期。在月华镇蔡家庵村、永胜镇镜子坝村等地,收割机穿梭于金色“海洋”、村民们忙着装袋、运输……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大竹县牢牢稳固粮食安全“压舱石”,去年完成粮食播面172.5万亩、产量62.2万吨,同比增长0.34%、6.25%。农产品供给保障方面,种植蔬菜23.8万亩、产量 62.55 万吨、产值15.98亿元;种植水果3.47万亩、产量4.54万吨,产量较上年增长8.7%,预计产值2.3亿元;养殖水产23.2万亩(含稻渔综合种养面积),预计产量2.479 万吨、产值 7.3 亿元。高产攻关取得成效,最高产水稻 830.44 公 斤/亩 、玉 米878.7公斤/亩、油菜186.49公斤/亩。
稳产保供,离不开在“地”里做实文章。去年以来,大竹治理撂荒地 1000亩,改造种植园地1890亩,建成高标准农田 5.7 万亩,新(改)建机电提灌站34座,硬化2.2米宽田间道路和田间耕作道路 236.44 公里。截至目前,全县农机化生产道路累计里程达8526公里,其中硬化(黑化)5892.54公里,建成县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1个、乡镇(街道)服务站30个。
稳产保供,离不开从“技”里深挖潜力。大竹实施种业振兴,全县制种面积2.8万亩,试制新品种20个、亲本种子繁育50亩、无人机辅助授粉示范推广1200亩。完成机播面积133.35万亩,机收面积81.35万亩。积极推广粮油轻简化栽培,推行节肥节水节药节膜技术。完成农技人员知识更新150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359人,完成粮油、经作高素质农民培训686人,组织农业科技特派员7人开展服务80余人次。
花椒丰收,农户展笑颜
产业集聚 做强特色品牌
2023年12月28日,四川百岛湖稻虾产业研究院在四川百岛湖生态农业开发公 司挂牌成立。据介绍,这将帮助公司以稻虾种养技术、产品开发、市场供需等研究为核心,开展良种选育推广、养殖技术研究、稻虾产品研发、技术交流合作、稻虾人才培养等工作,将为省市稻虾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提供重要的创新平台和技术支撑。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石。近年来,大竹依托竹、苎麻、糯稻、香椿、白茶“5+N”特色产业,擦亮农业“金字招牌”。2023年,大竹品改苎麻1.9万亩,苎麻种植面积14.59万亩,产原麻1.19万吨,产值达4.5亿元;白茶种植面积8.3万亩,产干茶691吨,产值20亿元;种植糯稻20万亩,产量11万吨,产值3.5亿元;香椿鲜芽产量1.5万吨,产值3亿元,全产业链7亿元。同时新发展中药材0.27万亩,同比增长12.1%,全县中药材面积2.469万亩,产量2203吨、同比增长14.9%。
大竹县素有“中国香椿第一县”美誉。2023 年 12月,四川图拉香实业有限公司的香椿、竹笋喜获国际SRS 认证机构颁发的 SRS Organic Standard(SRS 有机标准)证书,标志着大竹香椿进一步迈向国际市场。目前,全县发展香椿12万亩,其中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面积 7 万亩,良种使用率超90%。常年香椿鲜芽产量超1.2万吨,产值超3亿元,亩产值达3500元以上。
如今,大竹做强“大竹白茶”“大竹香椿”“东柳醪糟”等品牌,创建中国驰名商标1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6个、中国名特优产品1个、四川名特优产品 3 个、绿色食品 3个、“天府乡村”产品20个。
以文化人 建设和美乡村
农家书屋焕然一新,文化之风扑面而来;乡村道路干净整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文明实践浸润心田,文明之风劲吹竹乡……寒冬时节的大竹,村里村外洋溢着欢声笑语。
以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为载体,大竹成功创建省级样板村镇3个、市级样板村镇18个。打造“百场文化下乡”品牌,送文化下乡80余场、放映公益电影4100余场次。持续深化乡镇公共文化提质增效工作,月华镇、石河镇获评省级魅力乡镇。农家书屋补充纸质图书10万余册,完成电子书屋建设,配备电子出版物47万余册,“农民读书月”“乡村阅读季”阅读活动常态开展。
为切实提升乡村“颜值”,大竹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向户延伸,建设美丽大竹·宜居乡村达标村181个,235个行政村全部通客运,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新(改)建农村无害化户厕14693户。统筹农村生态保护,累计建成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47座、垃圾中转站41个,实现乡镇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
乡村建设有“面子”,更要有”里子”。乡村治理注入文明内涵,加快推动“一镇一特色、一村一品牌”建设,培育县级文明村镇209个,文明镇村覆盖率均超65%。近年来,大竹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全面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2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目前,全县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注册志愿者15.2万余人、志愿服务组织1060个,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50余万人次。
新希望孕育新动能,新动能驱动新发展。迈步2024年,大竹“三农”阔步向前,将在广袤的田野中、在壮美的山河间,奋力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崭新画卷。(文/程一凡 沈怀良 图/高炼辉 李相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