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忠县绘制生态涵养发展画卷。(图片来源:重庆市水利局)
新华网重庆2月29日电(韩家慧)忠县,位于重庆市中部,三峡库区腹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忠”字命名的州县城市。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土质脊薄等自然因素,忠县2010年以前农村家庭年收入一两千元。近5年来,随着水保工程的实施和柑橘产业链的建设,忠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成效显著,忠县驶入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据忠县县长熊世明介绍,“十二五”时期,忠县致力于打造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示范县,共规划水土保持工程15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2.45平方公里。近年来,忠县抓住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县建设机遇,结合柑橘产业“命根子”工程,年防治水土流失569.8万立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10个百分点,年涵养水源2.3亿立方米。据悉,截至2015年底,忠县定植柑橘35万亩,产量28吨,年综合产值13.34亿元,带动22万果农增收致富。
47岁的忠县友谊村村民罗文军,曾是广东制模厂的一名技术员。近几年随着水保工程的实施,村内道路、人行便道、蓄水池、喷灌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发现商机的他回村承包了980亩果园,并在果园内建农家乐搞乡村旅游。据罗文军介绍,果园去年纯收入170万元,村里像他一样的承包大户有四五户。
如果说“罗文军”们是依托水保工程发家致富的典型,那么谭传义就是脱贫奔小康的代表。今年64岁的忠县老鹳村村民谭传义是地道的农民,家里有十几亩地,随着水保工程的实施、柑橘的大面积种植,年事渐高的他,按每亩五六百元的价格把自己的大部分土地流转给承包大户们,而农闲时节自己也可以在果园打打零工,一天挣个五六十元。在谈到这几年生活条件的变化,谭老伯脸上乐开了花,“现在条件好了撒,收入翻了翻,我娃子还买了车。”水土保持项目竣工后,忠县流传这样一句话:田里饱肚子,山里找票子。村民们在山下低海拔的地方种植水稻、红薯等传统粮食作物,填饱肚子;有了蓄水池、排水沟、塘堰等水保工程后,山上可种植柑橘林,使收入多元化。
随着水保项目的开展和道路的修建,农户大面积种植的柑橘除了鲜果销售还有哪些出路呢?重庆派森百橙汁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非浓缩橙汁加工厂,是重庆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也是重庆市实施“重庆百万吨优质柑橘深加工项目”重点单位。公司已建成“优良品种选育—苗木培育—果园基地建设—果汁加工”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条。据悉,2015年公司收购加工柑橘鲜果3.6万吨,生产橙汁1.3万吨,销售收入1.98亿元,净利润3000万元。三峡库区种植柑橘,气候条件得天独厚,这种因地制宜开展农产品深加工的模式对全国其他地区农业生产也有很大的启发借鉴意义。
未来“十三五”可期的是,乘着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东风,借助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水利基础设施大投入等机遇,忠县实现“一江碧水、两岸橘香”的美丽愿景不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