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州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边陲,与越南两省四县接壤,边境线长184公里,是中国面向东盟的重要门户和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之一。作为广西第一个脱贫摘帽的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8年以来龙州县举全县之力、汇全县之智,聚力守边固边兴边富民,全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突出党建引领促进边民和谐稳定

蔗浪翻腾,蕉林翠绿,道路宽阔,红旗招展,楼房错落有致……龙州县下冻镇布局村板局屯边民的生活让人羡慕。村支书潘文娇说:“板局屯的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就在两三年之间,关键因素是屯里的党支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也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龙州县以“党旗耀边关”工程作为抓手,大力实施“一屯一党支部”“一屯一产业项目”“一屯一治理机制”“一屯一教育基地““一屯一风貌提升”的“五个一”工程,进一步夯实党在边境地区的执政基础,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不断推动祖国南疆边陲繁荣稳定、和谐安宁。

“乡亲们,脱贫攻坚结束了,接下去我们还要把日子过得更好更幸福,大家还要一起努力加油干!”派驻彬桥乡安镇村的第一书记农天翔在电视夜校上说。这也是龙州县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心声。

龙州县坚持按照党中央关于“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继续落实结对帮扶政策,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干部扎根基层优势,利用“电视夜校”村民议事会平台,带动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当前,全县各级“结对”帮扶单位160家,200名干部常年驻村帮扶,近8000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脱贫户、监测户18068户。2021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5400元,比2020年(13327 元)增加2072元,增速15.55%。

抓好“两种”“两养”夯实产业基础

乡村要振兴,做大做强产业是关键。龙州县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狠抓“两种”“两养”(种甘蔗、种坚果,养猪、养牛),发展壮大农村产业基础,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广西紫苏种植基地_广西种植紫苏致富_紫苏在广西叫什么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大力发展澳洲坚果种植和加工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蔗糖是龙州县第一支柱产业,不少农户以种植甘蔗为生,全县蔗糖种植面积达52万余亩,2020—2021年榨季(编注 :榨糖的季节,一般从每年的11月下旬开始至来年的3月底结束)入厂230.14万吨糖料蔗,蔗农收入11.7亿元。上降乡呼咬村那弄屯村民隆承山2020—2021年榨季入厂120余吨糖料蔗,按每吨500元计算,收入6万余元,一家4口人靠种植甘蔗稳定增收。

同时,龙州县瞄准巨大的甘蔗尾叶市场,积极引导群众在甘蔗地间套种玉米,向群众大量收购甘蔗尾叶、玉米等原材料制作青饲料,同时通过粤桂协作引进鹤山市企业在龙州成立甘牛集团发展肉牛产业,不断延伸拓展甘蔗循环产业链条,让群众收入持续稳步增长。2021年,甘牛集团甘牛总园项目(首期)栏肉牛0.82万头,肉牛产品直销粤港澳大湾区。中禾恒瑞 ( 广西 ) 有限公司龙州万头进境(编注:动植物入境)母牛繁育基地通过海关总署验收,2022年预计进境母牛1.2万头。通过中央帮扶单位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引进生猪养殖龙头企业新希望六和公司,2021年生猪养殖项目一期出栏生猪5.3万头, 2022年预计出栏生猪15万头。引进广西桂垦牧业公司,2022年平岭母猪场预计进猪1.05万头,年出栏生猪18万头。

龙州县大力发展澳洲坚果产业,按照“一户四亩百株”目标,着力把澳洲坚果产业打造成为有效带动乡村振兴的第二大富农支柱产业。目前全县共完成坚果种植面积13万亩。在龙州县2021年举办的第三届坚果丰收节活动上,龙州镇塘巧村噤塘屯蒙志金的3亩连片地坚果园,荣获“2021年度龙州坚果丰产园” 称号,这片果园总产量为3108.6公斤,按每公斤12元计算,可收入约3.7元。不仅如此,蒙志金还表示:“坚果地间套种凉粉草可以有效利用土地,坚果不减产,凉粉草增收,我们综合收入也跟着提高了。”

广西种植紫苏致富_广西紫苏种植基地_紫苏在广西叫什么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武德村坚果种植基地,已成为周边村民学习种植坚果技术的示范基地。

做足“边”文章大力发展工业产业

龙州县充分发挥水口口岸列入进口坚果、粮食、水果、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的优势,大力发展进口产品边贸落地加工业,引导边境群众参与边贸加工,增加收入。目前,落户龙州县5个边境乡镇的外贸企业、加工企业、物流企业,已为边民提供管理员、业务员和办公文员等200多个工作岗位(月薪2000元至8000元)。同时,龙州县积极打造全国最大坚果贸易加工交易基地,发展农村电商平台,引导边民发展边贸电商新业态。

此外,龙州县以申报创建国家级龙州边境经济合作区为契机,在水口口岸易地搬迁点附近规划建设占地3000亩的水口边贸加工扶贫产业园,规划布局中草药、木材、农副产品等加工,将互市进口落地加工原料来源地向东盟各国拓展,推动形成多边开放合作的特色产业集群。同时,政府投资建设1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按“免三减二”政策(即对入园企业,前三年租金全免,后两年租金减半收取方式)将厂房出租给加工企业,吸引了广西宇峰食品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落户,直接提供搬运、分拣、清洁等就业岗位600多个。此外,根据入园企业用人需求,该县还组织移民搬迁户和边境村庄群众参与“雨露计划”“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和订单式技能培训,掌握1-2门实用技术,并就近入园转移就业,获得相对稳定的工资收入,实现安居乐业、扎根边疆、驻守边疆。 目前已落户水口产业园区的企业有14家,建成投产12家,规上企业4家,互市商品落地加工企业8家,2021年园区累计总产值1.5亿元。

龙州县还把做大做强工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重大举措,抓住国家出台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等系列重大政策,对接自治区大力实施工业强桂战略,充分利用边境丰富铝矿资源优势,引进生态氧化铝重大项目。新翔生态铝业有限公司是自治区“双百双新”项目,占地约3000亩,年产氧化铝100万吨,年产值达60亿元,带动龙州县直接就业人口 2000多人,间接辐射带动就业人口上万人。

红色资源拓展边境旅游新业态

“这里山清水秀,红色资源丰富,是旅游、接受红色教育的好地方。”这是来自区内外各地游客在龙州县上龙乡新联村红军路景区游览时的普遍感受。红军路景区位于上龙乡水陇屯、甫茶屯之间,这里曾是“马帮古道”,也曾是龙州县通往外省的咽喉要道。当年,邓小平领导百色起义、龙州起义,曾两次经过这条古道,并在此地召开水陇平叛会议。

龙州县在开发红色资源的过程中,努力探索红色产业“三步棋”:充分利用“红军路”“水陇平叛会议”遗址等现有资源,打造高品质红色文化体验线路 ;整合资源,建设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的“红军村”,提升红色旅游景区深度;盘活红色产业,采取“支部引领+股民入股+合作经营+定期分红”模式建设红军饭堂,利用当地的农产品推出特色“红军餐”,让游客深度体验“红色”土地的饮食文化。2021年“七一”期间,红军饭堂接待游客2万余人,营业收入达25万元。红军村知名度不断提升,在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中也成为全区“打卡红色教育基地”网红点之一。

龙州县还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打造全国有名的弄岗观鸟基地。通过引导村民建民宿、当鸟导、办鸟赛,带动饮食、住宿、手工艺品等第三产业发展,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双赢之路。通过连续成功举办5届“秘境弄岗”国际观鸟节,龙州县已打响“秘境弄岗”这一观鸟旅游品牌。目前全县开展观鸟生态经济的村已达10个,专业“鸟导”近40名,观鸟线路12条,观鸟生态农家客栈20余家,观鸟基地日接待量可达150人,年接待游客量达2万多人次,基地农户通过从事观鸟相关服务或务工年均增收1.5万元左右。

( 农彩霞系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乡村振兴局干部;周丽霞系龙州县委组织部干部)

来源 | 《中国扶贫》《中国乡村振兴》2022年第05期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