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青山连绵,眼前茶园连片,茶农在其间忙碌,游人络绎不绝。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毛坝镇,这样热闹的场景让村民欣喜不已。
发展绿色经济,引领产业振兴。如今的毛坝镇,建成茶园面积10.6万亩,其中有机茶2000亩、绿色认证茶两万亩,培育大小茶叶加工企业153家,茶叶年产量达到1.4万吨,产值突破7亿元。
把茶叶发展成脱贫致富“黄金叶”,诸如毛坝镇的故事在恩施州各地频频上演。
自2021年恩施州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其立足“土硒茶凉绿”特色优势,构建了以生态文旅康养、特色富硒、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绿色新兴等产业为主体的绿色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质量”相得益彰的绿色之路。
守牢生态安全底线,夯实绿水青山本底
提起湖北恩施州,如诗如画的山水风光和特色的土家文化为其平添几分独特的光彩。
身为长江中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恩施州特色资源富集、生态价值高,被誉为“世界硒都”“华中药库”“武陵生态明珠”“土苗风情园”。
可这里也一度经济基础薄弱,曾是全域贫困地区,2020年全州GDP仅占全省2.56%,“富饶的贫困”成为最大的阻碍。
美丽恩施清江。肖华林摄
走“两山”转化之路,无疑成为恩施州全域振兴、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恩施州成立了以州委书记为组长,州委副书记、州长为第一副组长的“两山”基地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以州委常委和副州长双挂帅的“两山”创建工作专班,扎实推进“两山”建设。
守牢生态安全底线,夯实绿水青山本底。在恩施州生态环境局范宏涛副局长看来,“在保护好现有自然资源基础上,厚植生态底色,是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此,恩施州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印发了《恩施州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并监督实施的方案》,初步建成了全州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系统;在全省首创五级“山长制”管理体系,出台了全国首部城市规划区山体保护条例;建立了州、县、乡、村四级“河长制”和州、县、乡、企业四级“库长制”,水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全面实施“林长制”,森林资源管护能力不断增强,被纳入全国林地分等定级试点。推动建立“田长制”,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与此同时,综合统筹治水、治气、治土、治山、治城,大力推进生态建设。
筑牢绿色高质量发展基石,恩施州环境效益突出,绿水青山“颜值”更靓。
恩施州保持“气质”优良,2021年,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到95.9%、PM2.5累计平均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均居全省第2位;“水质”亦清澈,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进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前20位,清江入选全国“最美家乡河”;“土质”更安全,2020年底,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生态价值”稳定,森林覆盖率达到69.23%。
恩施的优势在生态,潜力在生态,未来也在生态。恩施州坚守绿水青山的发展底线,为激活绿色产业奠定基础,擦亮了“仙居恩施”的亮丽名片。
深挖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
临近初冬,恩施州鹤峰县走马镇金岗村党员徐华军一边忙着茶园冬管工作,一边和茶农聊聊天,分享有机茶种植心得。
作为金岗村“有机茶产业示范户”,徐华军坚持不打除草剂、不打农药、不施化学肥料,并主动承担起技术员职责,深入田间地头,义务为农户提供种植有机茶技术指导,引导全村发展优质有机茶2700余亩。
以茶为核心、以山水田园为载体,走马镇持续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扩大有机食品、有机茶叶的生产种植规模,大力推进“企业+”模式,通过凯荣、鑫农等农业企业带动百姓发展有机农业;拓展生态农业循环种植模式,探索推行“有机稻+葛仙米”融合发展的产业模式,建设走马“葛稻共生”生态产业示范园区,让乡村更美丽、农业更兴旺、农民更富庶。
鹤峰走马镇万亩茶园。徐诚良摄
走马镇的变迁,正是恩施州扎实走好“两山”转化之路,构建绿色循环低碳产业体系的缩影。
恩施州锚定目标,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将特色资源优势嵌入生态产业,拓展延伸生态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生态经济规模不断壮大。
“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强调产业生态化。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严控‘两高’项目,推进传统产业迭代升级,倒逼落后产业‘腾笼换鸟’,加速新兴产业培育引进,守住绿色发展的安全边界。”恩施州生态环境局范宏涛副局长对记者表示。
抓住产业发展的良机,恩施州经济效益显著,金山银山“价值”更高。继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GDP)首次跨过千亿元大关后,2021年恩施州实现GDP1302.36亿元,同比增长16.52%。
在全域谋划、强力助推的布局中,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产业集群稳步发展,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329元、13096元,同比增长10%、10.5%。
探索多种“两山”转化模式,生态价值转化为市场价值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在恩施市白果乡两河口村阳昌隆生态农场,一条小溪顺山而下,绕着山田,淌进民居,三两村民围坐在巨幅墙绘下售卖当地特产,游客们在草地上支起帐篷体验露营。
“种了一辈子地,没想到村庄成了景区,我也吃上了‘旅游饭’。”村民田保国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同样在恩施州咸丰县唐崖镇彭家沟村,曾经困于高山之巅的乡村,如今一边走致富路,一边将循环农业、生态发展、绿色无污染作为全村发展产业的“生命线”,开展环境大整治,推进“美丽庭院”建设,干净整洁、花香四溢、果木飘香成为每家每户的新图景。
“好的评价也是吸引力,名声好了,游客也多了。今年5月,我开了农家乐,最多一天接待了100多人。”32岁的官辉尝到好生态的甜头。目前,村里还有更多村民计划开民宿和农家乐。
“2000平方米的村智慧农业中心这几天就投入使用,我们的电商团队也将入驻开播,为彭家沟产业发展助力。”武汉来的唐良坤十分看好这里的前景,他将与村里联合成立了彭家沟农旅发展有限公司,将为这里的乡村旅游“插上翅膀”。
在利川市,也以全域旅游发展为引领,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文化内涵,发展当地生态文化旅游,将旅游与康养、农业观光、文体等有机结合,南坪田园综合体、苏马荡康养旅游、柏杨非遗文化网红街、白鹊山民宿、中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利川站赛(国际赛)等成为“旅游+”“+旅游”融合发展的典范。
利川佛宝山
放眼恩施州,其以乡镇、村、旅游区等为突破口,探索形成了“旅游+转化模式”“政府引导+科技转化模式”“生态修复+转化模式”“生态农业转化模式”等“两山”转化模式,也涌现出了恩施大峡谷自然旅游、唐崖土司城文化旅游、花坪镇种质资源利用和鹤峰九连山林场生态系统修复等典型案,不仅社会效益凸显,也让“两山”基地名片更亮。
万山挡不住,蹚出致富路。恩施州坚持立足守护优美生态,用绿水青山敲开绿色发展的大门,绘就美丽恩施的崭新篇章。
原题:湖北恩施:在绿水青山中激活“金山银山”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