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打独斗到产业集群,从单一种植到全产业链……素有“中国秀珍菇之乡”美誉的罗源,走出了一条科技化、合作化、园区化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一朵朵小菌菇,如同一把把“致富伞”,千千万万个菇棚和厂房,拼出乡村振兴的“最美版图”。
工厂化出菇棚升级改造,秀珍菇搭上“科技快车”
从单双季出菇到四季采收,可喜的变化得益于菇棚的升级改造。近年来,罗源县大力推动食用菌产业科技化,通过政府专项资金扶持,以龙头企业为示范,推广带动食用菌企业建设智能化菇棚,实现全年生产。
走进秀珍菇标准化种植菇房,温暖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宽敞整齐的菇床上,秀珍菇如雨后春笋般竞相从培养料中冒出。据介绍,基于传感器、物联网技术,菇房具备远程智能控制、标准化生产管理等功能,可实现对菇房内的湿度、温度、二氧化碳和光照等远程自动化控制,通过精密监测与数据化管理,实现食用菌生产的工厂化和周年化。对生长参数的控制结束了菇农靠天吃饭的时代,降低了菌包的感染率,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菌菇品质。
“手机种菇”更轻松,海鲜菇置身智慧菇棚
2019年,随着智慧园项目的完成,百谷农业的物联网系统进一步完善提升。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终端搭载互联网通信技术,将生产车间的摄像、传感器、控制器、机器等与员工联系在一起,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的远程管理控制,让员工实时监控生产车间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实现高效快捷的生产经营。
此外,百谷农业与福建农林大学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引进胡开辉教授为首的专家团队,组建了百谷团队,通过“研发中心 + 专家技术团队 + 研究生 + 企业 + 技术员”的示范推广模式,公司不断引进培育新品种,栽培技术水平及科研实力显著提升,实现了专家技术成果在企业的就地转化与应用。
攻坚克难敢于尝试,绣球菌落户起步镇
绣球菌是世界上唯一的阳光蘑菇,每天需要10个小时以上照射时间,生存环境要保持2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和菇农们以往的种植习惯完全不同,培育难度很大。
2020年7月,福建珍菌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400万元,启动建设“食用菌珍稀品种(绣球菌)示范推广基地”,采取工厂化栽培技术,选购优质专业制冷设备、雾化系统及装袋系统等生产相关设备,通过智能控温、控湿、光照等全方位“哺育”,为绣球菌打造“新家”。经过一年的频繁试错,不懈努力,素有“万菇之王”美誉的绣球菌在罗源县栽培成功。目前实现日产 1万袋目标,热销省内外。同时,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种菇企业积极准备转型,改建智慧化工厂,投身绣球菌种植行列。
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点燃发展“主引擎”
发展食用菌精深加工,产业升级步履不停。建立食用菌品牌培育计划。罗源县发挥3家市级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强化“罗源秀珍菇”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运用推广工作。在罗源县重要路口、区域,规范设立宣传标语。携“罗源秀珍菇”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福建)食用菌产业博览会,提高品牌知名度。
搭建“线上+线下”联合宣传平台。罗源县在“线上”参与“县长带你买好货”活动,并开设“菌之路”直播间,持续带旺罗源特色农产品。“线下”联合县域连锁餐饮机构开发“十大食用菌菜肴”,并打造成品菇、鉴菇、制菇体验中心。
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流入。争取乡村振兴专项债券用于补齐产业短板。在金融服务方面,依托“政银担”“菌菇贷”金融服务,已推荐农业企业白名单11家,切实帮扶农户降低融资成本,实现扩产增资。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罗源县在抓牢秀珍菇产业的同时,科学谋划,积极探索,鼓励各乡镇因地制宜,探索更多适合栽培种植的食用菌品种。越来越多的智慧菇房正在代替传统大棚,越来越好的食用菌品种落地生花,越来越响的特色品牌为人熟知,罗源交出了一张张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满分答卷”,而更多科技兴菌、品牌强菌的故事将继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