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村里红’蜜薯,绿色无公害!”“今年的玉米收成很好!”“今年的苹果、山楂真红火!”……这样热闹的景象出现在今年的农民丰收节上。
瓦房店太阳街道王店村带着满满丰收的喜悦,通过“庆丰收、晒丰收、话丰收、享丰收、促丰收”的各种活动,用短视频和直播形式宣传推广地方特产及农耕文化,以此庆祝瓦房店农业大丰收。
王店村曾是一个贫困、需要扶持的村子。在村党支部书记于晓东的记忆里,二十几年,村子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的结果让人欣喜,如今的王店村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劲,都憋着劲努力,要让生活过得再好一些。”于晓东感慨。
A立足自身优势找方向为农民创收
王店村曾历经三次修建东风水库、三次移民搬迁,受水库移民搬迁影响和水源保护地政策限制,长期以来面临发展空间小、产业发展路径窄的窘境,也因此成为大连市级贫困村。
面对群众强烈脱贫致富愿望,立足自身优势为农民创收,是村党委一直坚持并践行的“致富经”。
“以前王店村穷,自己没有产业,农业不成规模,那时候大连市财政局、亿达集团、中石油管道公司都定点帮扶过我们。”谈及王店村的“前世”,于晓东唏嘘不已。多年来“输血”帮扶能解燃眉之急,但是只有村经济发展起来自己“造血”,才能真正带着村民奔小康。
逐渐,王店村利用上级各项惠农政策,利用地多水多等优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优质水果产业以及养殖业。在地势平坦的周屯居民组,首先搞起设施农业,短时间内,各类冷暖果蔬大棚从零栋发展到500余栋,成为村民持续增收的“聚宝盆”。
王店村村民通过“庆丰收、晒丰收、话丰收、享丰收、促丰收”的各种活动,庆祝农业大丰收。
在以山坡地为主的小龙口、杨店和杨树沟村民组,村委会引导村民新植大樱桃树、苹果树、油桃树。村民们栽植这些苗木,全部由村委会免费提供,村委会无偿为村民挖树坑、浇水、看护、修田间作业道。现在,苹果、大樱桃和油桃全部进入丰产期,三组居民开始抱着“摇钱树”过日子。
在赵屯村民组,村委会从荷兰引进矮化果树栽植500亩,建设优质水果产业示范区。去年,“红王子”苹果全部通过电商销售,每500克售价达到4元。从一贫如洗,到农业发展有了底子,于晓东又开始思考村民增收的新途径。
2018年,王店村引进了中海华集团“农光互补”光伏温室大棚发电项目,占地面积120亩,总投资1.5亿元。该项目采取棚上光伏板发电,棚内种植高附加值灵芝菌,实现土地双利用,双收益。光伏农业产业基地带动当地再就业,让村中80户困难家庭解决务工难题,28户村民从承租土地获得收益,人均每月稳定增收约3000元。村民不用出村就有活干, 收入增加了,生活也得到改善。
“我们单位所在地与王店村是定点帮扶关系,而单一的给予式帮扶再多,也不如产业扶贫带来的效果好。”大连中海华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瓦房店基地负责人张万新告诉记者,无论是光伏发电还是灵芝种植,都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在实地考察过王店村后,最终使得这一产业落户王店村。
2019年4月,基地在32个大棚内种植灵芝,首批灵芝成品通过破壁技术提取灵芝袍子粉,产量达2万斤,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王店村人均收入也达到1.7万元,成功拉动了瓦房店地方经济的发展。“农光互补”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无污染、零排放的特点与高科技大棚有机结合,同时创造了经济和社会效益。
B返乡创业打造品牌 依托“合作社”创收
在王店村东赵屯,人们正享受着丰收的喜悦。以前的地瓜产多了,村民就愁地瓜卖不出去,卖不上价钱。自打有了“合作社”,村民只管好好种地,其它事儿都交给“合作社”了,省力省心。
村民口中念念不忘的“合作社”,就是瓦房店兰泰果蔬专业合作社,创始人于春海是土生土长的王店村人。他不仅是“合作社”的法人,还担任瓦房店薯业产业协会副会长。2015年7月,于春海组织当地173位种植户联合成立了“合作社”。
1986年出生的于漫,是于春海的儿子。他告诉记者,他高中毕业后跟父亲在市内大菜市做蔬菜批发生意,后来自己创业,做了6年金融行业。2018年,父亲返乡,在村书记于晓东的帮助下,他承包了果园并连续两年在果树中间种植了地瓜,收成特别好,受到父亲影响,他也对农业有了兴趣。
“2020年,我就回乡跟父亲种地瓜,村里于书记热心帮助,几经周折,地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在果树中间套种新品种无公害富硒红薯,还创建了自己的品牌,注册商标‘村里红’。目前已发展至600亩,并带动周边村民也种起了地瓜。”于漫说,今年,他亲力亲为,在干旱的时候连续20天昼夜不停给地瓜浇水,地瓜产量达到500万斤,丰收的喜悦心情无以言表。
据了解,为了拓宽销路,“合作社”与大商、元初食品超市签订销售合同,供应无公害地瓜,同时开通网店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取得可喜成绩。他们还与盒马鲜生合作,成功进军东北全域市场,为推动当地农业转型升级做出贡献。
C从“穷得掉渣”到“富得流油”华丽转身
王店村村委会通过产业扶贫、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完成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村民持续增收提供了硬件保障。“现在不管到设施农业小区,还是到水果产区,保证畅通无阻!”于晓东自信地说。
现在,村设施农业大棚小区硬化率100%,果树集中栽植区作业道硬化34公里,硬化率达到70%以上。王店村从东风水库引水,建500立方米天池一座,提水泵站一座,引水管线9130米,安装灌溉放水阀110个,村委会配套80千瓦变压器一台,可灌溉上下赵沟、陈屯、王山咀、李山咀等居民组果树和设施农业面积4000亩,确保大旱之年丰产丰收,同时有效降低了果树灌溉成本。
近年来,王店村已确立设施农业果蔬大棚、“农光互补”光伏发电、各类名特优果树生产为主,养殖业为辅的农业产业格局,村民通过建果蔬大棚,栽植大樱桃等收入大幅度提高。王店村充分利用上级各项惠农政策,将开发建设、环境治理、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转劣为优”的特色之路,实现了从“穷得掉渣”到“富得流油”的华丽转身。
如今,村民人均纯收入比之前已翻倍增长。2018年,人均纯收入增至15600元;2020年,人均纯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全村建档立卡的特殊困难群体从2016年的112户到现在全部清零。(文/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徐婷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