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林泉乡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依托特色农产品加工,改造废弃村小为加工基地,囊括种植、加工、包装、销售全链条式环节,以集体经济建厂、脱贫户务工等多种特色模式,走上了强村富民的“薯”光大道。

精准把脉,找到红薯种植“金钥匙”

小小红薯真的能成为“脱贫法宝”?在村里决定以红薯作为根基产业时,村里的农户心里还直犯嘀咕。

“红薯作为老牌农产品,具有稳产高产,旱涝保收的特点,平均亩产可以达到五六千斤,亩均纯收入可以达到1500元。”听完清塘驻村第一书记黄序保算过一番精细的“脱贫账”,以前家家户户吃腻了的“土疙瘩”,已经摇身一变致富增收的“金疙瘩”。

为了能确定红薯种植是一把“金钥匙”,村里组织帮扶团开展实地考察,远赴都昌、瑞昌等有规模、有成效的红薯基地“取经”,同时邀请科技特派员进行技术指导,实行选种推广、示范引导、深入加工三步走,力争将“双高”红薯效益做到最大化。

致富经种红薯视频_红薯苗致富_红薯种植致富故事

特色帮扶,结成利益联结“传帮带”

红薯产业要想做大做强,推动规模化种植,提升产量尤为重要。清塘村积极探索新发展模式,采用“村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由村委会挑选农技“头雁”带领种植户种植,再由合作社进行统一保价收购,这样一来,就可以形成种苗有保障、种植有指导、产品就地卖的良好循环。

红薯种植走上了正轨,可那些没有地、没有启动资金的脱贫户该怎么办呢?这是扎在驻村第一书记黄序保心里的一根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清塘村精准扶贫、精准施策,采取不同的帮扶模式:对于没有劳动力的脱贫户,村里帮忙流转土地耕种,脱贫户可以收取流转费;有想法、有能力的脱贫户,村里提供技术、种苗,为其申请小额信贷,还为其提供“家门口”务工机会增加收入。

“很感谢村里关心我们这些脱贫户,给我们提供了基地务工的机会,在这里我们一天务工能有90元的收入,不仅保障了日常生活,更可以照顾家庭。”在基地务工的脱贫户李国宝说道。

2021年以来,清塘村通过流转100余亩闲置撂荒地建设红薯种植基地,今年预计可以收获二十万斤红薯,其中8户脱贫户通过种植红薯,户均收益超过15000元。

致富经种红薯视频_红薯苗致富_红薯种植致富故事

产业发展,念好集体经济“致富经”

在红薯种植取得重大产量突破之时,黄序保却思考着清塘村特色农产品致富的宏伟蓝图。为了村里能有属于自己的“村企”,他趁热打铁,组织村“两委”干部、种植大户、农技“头雁”实地考察粉条生产、红薯加工等项目。

考察归来后,村“两委”当即决定建设清塘村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以此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扩大村集体收入。为了能够将红薯“吃干榨尽”,清塘村开发出一系列红薯深加工产品,将红薯“最大化”利用,并且将“红薯热”传播到周边村落,形成“抱团发展”新态势,助推当地农产品发展。

在绿色农产品基地的展示厅内,包装精美的红薯粉条、清塘大米、屏峰生姜、林泉羊肚菌等农产品琳琅满目。“不是来这里,我还真吃不到这么美味的红薯干,有小时候的味道。”一位刚品尝完红薯干的游客赞不绝口道。

“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发展红薯产业,实现了从田间到舌尖的全产业链良性发展,带动群众脱贫的动力十分充足,预计人均务工增收超过3000元,村集体经济超过50万元。”清塘村党总支书记王校明介绍道。

崭新的加工设备、洁净的基地厂房、金黄的红薯粉条……在清塘村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一副产业兴旺的乡村“富足图”正徐徐打开。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