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为广告信息
仲春三月,记者走进位于哈喇河镇的贵州泉海中草药材有限公司种植基地,阵阵药香伴着春风扑面袭来,工人们正忙着在田间地头,为白芨种植地浇水、除草、施肥,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工人们正在为白芨种植地除草
2021年初,哈喇河镇党委政府通过引进宣威市福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入驻资金2000 万元,建成海外村中草药种植基地,并成立贵州泉海中草药材种植有限公司。近年来,该公司在哈喇河镇党委政府的大力帮扶下,通过发展壮大中药材种植产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流转群众闲散土地和吸纳群众务工就业,有力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为推动哈喇河镇乡村振兴事业开出了“良方”。
白芨种植地
海外村中草药种植基地负责人马仁豪说:“今年,我们公司在哈喇河镇种植各种中草药500多亩,其中白芨350亩、草血竭60亩,还有黄精、乌头、岩白菜等各类中药材。虽然中药材成熟周期较长,例如白芨就需要种植3年才能采收,亩产8000斤左右,但是市场价格稳定,每市斤价格在10元左右,收益有保障,除去种植成本,平均亩产年收益能达到15000元左右。”
有苗源、种得出,还能卖得出。按照市场需求,该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基地组培中心,配备有标准的培养基消毒室、接苗室、培养室等,实现自主育苗、种植。该公司还实施中药材“订单农业”,与云南宣威福康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亳州的制药厂合作,种出的中药材由合作方收购,不愁销路。
种植基地育苗室
中药材种植是个“细活、累活”,因此基地每年都需要大量工人,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目前,种植基地一共有务工群众70余人,其中技术人员18人,普工60余人,每人每月平均工资在3000元左右。到夏季白芨等中药材的采收季,基地还将大量招募群众,每年可为附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近200个。”马仁豪说。
技术人员正在培育白芨幼苗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在种植基地门口悬挂着一块产业招商服务牌,这块标注着“贵人服务·毕须办”的牌子上,有着政府对该公司帮扶的负责人员、服务范围等。马仁豪告诉记者,这是哈喇河镇政府专门为他们提供的招商引资服务项目,正如服务牌上标注的一样,在种植基地建立过程中,得到了党委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支持和服务帮扶,为公司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种植基地悬挂的政府服务牌
哈喇河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锁俊龙说:“近年来,哈喇河镇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逐步形成辐射中心、覆盖周边的省、市、县的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产业链条,发展以白芨、黄精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仅中药材种植一项产业,年产值超 600 万元,每年带动周边群众务工 4000 余人次,劳务费支出 30余万余元。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为哈喇河镇产业发展、农户增收、助推乡村振兴事业打下了扎实基础。”
威宁融媒记者 彭 凯 李玉琴
顾飞燕(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