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种植量达10万袋以上的规模化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育种、灭菌、制棒、接种、养菌、烘干全部采用机械标准化生产,香菇大棚安装智能化设备实时监测并控制温度、湿度、光照……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生产为随州香菇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23年,我们村种植香菇60多万袋,实现营收252万余元,规模化种植降低了成本,带来了集体增收村民致富。”1月23日,在广水市郝店镇关店村乡村合作公司的香菇种植基地里,村党支部书记李绪强高兴地说。

李绪强介绍,以前关店村是后进村、空心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2021年,村里成立乡村合作公司,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各方资金,发展香菇种植。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关店村采用“集中制棒、集中灭菌、分散出菇”的生产模式,由乡村合作公司统一集中制棒,统一搭建标准化大棚,出租给农户种植香菇。

大棚内,村民孙远美正一边巡视一边采摘部分已成熟的香菇。去年,他租用公司的大棚,种植了8000多袋香菇,总收入达11万多元。“收入还算可以,主要是这种模式相比传统种植省时省力,公司和我们种植户都有钱赚,应该大力推广。”

在工厂化模式的加持下,关店村香菇种植规模迅速扩大,菇农从种植“千袋菇”轻松迈入“万袋菇”,而且每袋菇的生产成本降低了1.5元。全村种植规模从不足10万袋,迅猛发展到66万袋,产值达1200余万元,实现了村集体债务清零,并盈利47.3万元,带动务工2000多人次,激活了乡村人气。

机声隆隆,一袋袋长宽固定、容量一致的香菇菌棒顺着传送带前进,被运送至养菌室后,由工人码放整齐,在这里静静地为华丽“绽放”作着准备。这是广水市吴店镇湖北红仓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现代化集中制棒生产线上的一幕。

公司负责人攀晓枫介绍,公司香菇工厂化生产基地年制棒500余万袋,拥有70个智能化香菇大棚,标准化生产车间、高标准灭菌车间、全自动接种车间、冷链养菌保鲜冷库等设施一应俱全。“标准化、智能化生产大大促进了降本增效,香菇产业走这条路才能更好发展。”他充满自信地说道。

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为推动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市按照集聚集约、提质扩量、转型升级的思路,大力推广“集中制棒、分户出菇”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

据了解,截至2023年底,全市3万袋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基地达到459个,规模超过100万袋的香菇种植基地有7个,日生产能力1万袋以上的集中制棒厂68个,年集中制棒能力8000万袋以上,随州香菇生产模式正在逐步从“庭院式”栽培向“规模化”种植转变。

大棚入口处电子屏实时显示温度、湿度、光照等,菇棚内一排排架子整齐排列,香菇菌棒“住”在里面舒适地享受着适宜的环境,菌菇有的已张开伞柄,有的才刚冒头,走进棚内一种香菇特有的芬芳扑鼻而来。这是随县殷店镇塔儿山菌业有限公司的智慧大棚。该公司负责人李金国介绍,大棚安装了自动控温设备、自动灌溉系统,依托智能化设备、大数据应用,只需打开手机APP,就能随时监测到棚内香菇生长情况,根据情况实时调节光照、温度、湿度和通风,实现自动化控制。

“机械化、工厂化的生产技术,自动化、智能化‘集中制棒’和分区域、分品种‘分散出菇’模式是食用菌行业的发展方向,我们将努力做好服务,不断提高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生产水平,推动随州香菇产业在全国保持领先发展优势。”市食用菌产业首席专家张祥龙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