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溪市大业镇年产虎纹蛙120多万只,面对去年的低迷市场行情,养殖大户黄绍锋选择了坚守,期待挺过虎纹蛙价格“寒冬”,迎来好收成

养蛙致富天地宽

迎着明媚的阳光,来到大业镇板么村兴富垌,但见用塑料薄膜呈半圆形盖起的白茫茫的一片蛙池,主人黄绍锋撩起蛙池入口的膜帘,一股让人窒息的热浪从保温棚扑来,但见密匝匝的青蛙或蹲在浮于水上的塑料网格,或在水里嬉戏,或在位于两个长型蛙池中间的喂台上进食……见人“看望”他们,他们亮开喉咙在呱呱的叫,似乎在欢迎我们。黄绍锋也被当地人称作“蛙人”。“蛙人”告诉我们,到了晚上青蛙叫得更欢,鸣奏曲响彻四野。

2012年元月,50岁的黄绍锋在兴富垌租用15亩水田建起大业黄五虎纹蛙(又称泰蛙,原产泰国而得名)养殖场,期待打一个翻身仗。原来黄绍锋养鳖,2010年的一场大山洪冲毁了他的养鳖场围堰,数千只鳖被冲走了,一下损失了30多万元。

黄绍锋决定转养虎纹蛙。2012年元月,他请来挖掘机挖了18个长40多米,宽4米多的蛙池,每个蛙池被在中间留出宽80厘米的泥土喂台一分为二,蛙池四周用水泥批灰,池底则不用批。还在蛙池旁边花了8万元建起了一个钢架木屋,整个蛙场基建花了50万元。接着他花了2万元从广东三水以每尾2分钱购进100万尾蝌蚪。黄绍锋介绍说,别以为蝌蚪便宜,每尾1分钱也不算便宜,因为每个池要放养10万尾蝌蚪,从蝌蚪到成年蛙的成活率仅是三成左右。

“蛙人” 拿出他的野生动物驯养证告诉笔者,虎纹蛙又名田鸡, 可理解为“田里的鸡”,营养和肉质可与野生棘胸蛙相媲美,现野生青蛙数量较少且属保护动物。为满足市场供应需求,只有驯养虎纹蛙等蛙只来替代。虎纹蛙有“亚洲之蛙”之称,成年体重200克左右,生长3~4个月即可上市,每年可出3批,但一般出两批,即4月中旬至7月中旬和8月至12月各出一批,每只200平方米的蛙池每批能产约3万只共4000公斤蛙。

保温棚内的蛙池温度在40多度且氧气少,笔者不适应不敢进,但“蛙人”已经习惯可从容的走进去。他说蛙池冬天时也要抽井水以保持青蛙适宜的水温。

黄绍锋攻克了繁殖、孵化虎纹蛙养殖的关键技术。他说四五月份开始育苗,育苗要对产卵池、孵化池进行消毒,而后注入约20度的恒温井水,然后将青蛙从保温棚移出,并用5mg/L的高锰酸钾药浴5分钟并移入产卵池。产卵池水位保持在0.2米,常常是在青蛙进入产卵池后2小时-16小时就全部产卵。育蛙时很辛苦,几乎要24小时寸步不离的守护,还要用氧气机供氧到池水里,如果一旦断供氧半小时,蛙苗就会缺氧而死。自己育蛙成本是低一点,但避免不了近亲繁殖,近亲繁殖导致虎纹蛙成活率就低,而今,黄绍锋大部分蝌蚪是去广东三水进的远亲蝌蚪。

离黄绍锋的15亩蛙场5公里外的回村梁龙组也有一个23亩的蛙场—岑溪双汇水产养殖场。41岁的场主陈接秋2011年初放弃在广东的五金店,回家投资80万元建蛙池和购进蛙苗。2012年和2013年由于市场低迷,虎纹蛙虽然全部销售出去,但价格太低还是亏了30多万。2014年陈接秋缩减了养殖规模,期望将损失降到最低。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目前,陈接秋正在清理修复弃用了一年的蛙池。他说预测到今年价格会回归理性。

面对起伏不定的价格,大业镇的虎纹蛙养殖户希望与电商携起手来,打开网上销售之路,养蛙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庞广蛟 罗振明)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