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定格在《诗经》里的生存之叹、人类之盼,回响于历史长河。

2021年2月25日,中国向世界宣告,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这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的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这一天,历史铭记了彪炳千秋的伟业。

这一天,来自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大苗山女儿杨宁登上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领奖台。大苗山沸腾了,党中央的嘱托,是对所有大苗山儿女的嘱托。

这一天,乡村振兴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中华儿女站到了一个崭新的起点上。

攻克过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的大苗山儿女,在新起点上,以怎样的姿态起跑?

荣光录:殷殷嘱托 再踏新程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江门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宁,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代表登台领奖。

“这是最高荣誉,也是责任、使命和担当!”当天,杨宁激动地在微信朋友圈写下一段话,“我们村干部要继续努力加油干!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这是大苗山儿女的荣耀。杨宁的心语,是所有奋战在苗乡的干部群众的心声。

广西种植竹荪致富_致富广西种植竹荪视频_广西适合种植竹荪吗

杨宁与村民谈论地里收成。黎寒池摄

“希望杨宁保持本色,带领群众走出新的幸福路。”杨宁的父亲、江门村村民杨子善既为女儿高兴,更对未来充满憧憬。

“站在新起点,我们将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代表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融水县大年乡党委到北京领奖的乡党委书记莫先伟,信心满满。

这是柳州人民的自豪。这次表彰,柳州市共有8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4个集体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柳州市委书记吴炜表示,这是党和国家对脱贫攻坚工作者的最高褒奖,也是对柳州市脱贫攻坚工作的最大肯定。柳州人民将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为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努力奋斗。

一棵春苗,可见整个春天。作为曾经的脱贫攻坚主战场、而今乡村振兴最前沿的大苗山,此时,万物生长,生机勃发……

春光,在这方水土上凝眸。

春耕图:不忘初心 踔厉奋发

元宝山钟灵毓秀,泗维河奔流不息,江门村坐落其间。村内,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庄严矗立,见证着红色血脉代代传承。

92年前,红七军两过大苗山,扶弱济困,点燃星星之火。

12年前,大苗山女儿杨宁成为大学生村官。“红军留下的足迹,就是我的起点!”铮铮誓言,实干兑现。

1年前,杨宁从最高领奖台载誉归来,把党中央的嘱托带给父老乡亲。在乡村振兴的新长征路上,她继续冲锋在前。

2月18日,晨曦微露,薄雾缭绕,几声鸡鸣划破山中静谧。

杨宁脚穿解放鞋、手提年货,到下泗欧屯跟苗阿嫂们商量高山泉水西瓜种植新计划。

“去年西瓜收成不错。今年我们打算选更好的瓜种,还试点在瓜地套种金桔,大家看怎么样?”“我有亲戚在融安种金桔,好得钱!”“杨书记,你讲了算,我们跟你走。”……大家围坐在火塘旁打油茶,你一言我一语,跳动的火苗闪烁在每个人的眼眸。

苗阿嫂杨哲说:“我春夏种西瓜,冬天在村里的腊味加工厂打工,一年下来有上万元收入。这都得感谢杨书记!”

春雨说来就来,杨宁撑起伞又到长架屯走访防止返贫监测户董兴云。

董兴云今年46岁,大女儿去年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小女儿今年也将中职毕业。“小云哥,你们可以享福了。村里准备组个建筑队,你加入进来咧,这样也不用出去找工作了。”“好啊,只要村里需要,我就干。”笑声回荡在董家亮堂的房屋里。

茂密的竹林,林梢伸向天际,林下,一朵朵香菇静静地生长。杨宁、江门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柳容和村民正在端详香菇长势。“前两年我们开始在这里试种香菇、竹荪,今年准备扩大种植面积,为加工厂提供原材料。”张柳容指着不远处的腊味加工厂说,该厂去年8月投产至今,销售额达200万元。

去年,张柳容驻村期满后主动申请留任,“村里一些产业刚起步,我想助力村里顺利度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期。杨宁是个爽快人,跟她共事很愉快!”

“要向杨宁姐学习的地方,真是太多了。”苏州大学毕业的回村大学生、江门村“两委”后备干部梁樱林记得,去年刚回村,杨宁就跟她讲起自己当年毕业时,奶奶送解放鞋的事,“杨宁姐也送给我一双解放鞋,希望我们一起走好乡村振兴路。”

“这些年杨宁把江门村带活了。乡里将以江门村为示范点,辐射带动周边村屯发展特色产业。”安陲乡副乡长吕柳芬介绍道。

江门村里,一座村史馆正在兴建,一个生态农产品加工园正在规划。

蓝图,正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创业赋:榜样力量 遍地英雄

苗乡歌谣:山歌越唱越开怀,泉水越舀越有来。好山好水好儿女,前浪推去后浪开。

大苗山人爱唱歌,榜样故事处处传扬;大苗山娃重行动,返乡创业处处建功。新的起跑线上,杨宁的小伙伴们比学赶帮超,争相写就乡村振兴版的《新儿女英雄传》。

春节刚过,拱洞乡培基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蒙泰名便走村串户了。“阿嫂新年好!去年你家4亩田里养螺,捡田螺收入三四千元,今年要多养点。”在脱贫户蒙田咪家,蒙泰名帮她算起产业账。

“最美的风景在家乡。”作为一名曾经辗转于各地景区给游客拍照的摄影师,今年35岁的蒙泰名深有感触。几年前,杨宁返乡创业的佳话传到他耳里,思乡情切,他回了村并高票当选为村“两委”干部,组织群众发展“稻鱼螺”综合种养产业。目前,培基村示范基地达800亩,每年产螺12万公斤。

“小马师傅种菌有一套!”同练瑶族乡朋平村的村民王家体说,他试种了2000棒黑木耳,纯收入就达到5000元,那是小马师傅多次上门指导的结果。

“小马师傅”名叫马林,是与杨宁同乡的乌吉村人。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景观园林设计专业的他,本可以在城市就业,但他了解到菌类市场前景好,能助力家乡群众脱贫,于是选择返乡。通过多方学习种菌技术,几年来,他参与种植生产的香菌、黑木耳菌种总量约500万棒,按每棒纯利2.5元计算,能给150户种植户带来1250多万元的收入,他也成了“土专家”。“能助父老乡亲致富,我非常开心!”这位园艺生,已把“论文”,“写”在了家乡的土地上。

知识就是力量,当“红薯妹”的昵称在大苗山传开时,其背后却是书香与薯香的结缘。

出生在融水镇水东村小洞屯的石秋香,从广西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到深圳工作。一次回村时,她吃到一个很少有人种植的高山红薯,从此对那一口香味、一口乡味念念不忘。为此,她辞职回乡创立品牌,并发动村里的留守妇女和老人种植高山红薯。几年来,她带动了周边3000多户农户种植鲜薯11000多亩,农户人均增收2800元以上。

“我有一个梦想”,石秋香今年一开春就制定“小目标”——“全国红薯战略布局”计划,“我想通过这些途径,帮助更多的乡亲增收致富。”

嘱托记心间,榜样在身边。乡村振兴这一年,大苗山人选准杉、鱼、优质稻、油茶、中药材等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特色产业,并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同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如今的大苗山,“大年”林木茂、“白云”稻花香、“大浪”油茶醇、“香粉”好风光……七镇十三乡,镇镇握“灵蛇之珠”,乡乡抱“荆山之玉”,“一村一品、一乡一特”格局已然形成。

广西种植竹荪致富_广西适合种植竹荪吗_致富广西种植竹荪视频

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漫山遍野的红杜鹃已经盛开。黎寒池摄

共鸣曲:融水实践 中国故事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从前,穷在山上,苦在路上,山重水复隔断了道路,更隔绝了梦想。“深山苗族半居楼,楼上群峰翠欲浮。桐子更兼茶子利,一年生计在山头。”这首从清代流传下来的竹枝词,形象地再现了千百年来苗家靠天吃饭的生活。

今天,当山成了金山银山,当路成了康庄大道,新一代大苗山人,不仅跨越了山路十八弯,更飞越了心路上的万水千山,蹚出了一条条他们的祖祖辈辈想也想不到、梦也梦不到的路。

有一条路,接通虚拟与现实、线上与线下,那是“互联网+”的思路。它让源自深山的“苗村倌”“呀呀呜”“秋野家”等品牌闻名遐迩;它让大苗山人沿着它,一直走到中国最高学府的讲台上。

“虽然我有很多头衔,但最中意的还是乡亲们对我的别称‘大苗山发电人’。”一名85后苗家小伙,站在清华大学的讲台上,将大苗山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模式娓娓道来,引发师生共鸣。他就是融水农村电商带头人吴绍林。

“刚回乡时,杨宁的‘苗村倌’品牌已经做起来了。我去请教,得到她很多指导。”有了小伙伴的鼓励,2016年,吴绍林用融水返乡创业政策支持的10万元贷款,聚集一群“新农人”打造大苗山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去年,其团队累计实现电商交易额超4000万元,带动农产品基地103个,带动农户1800多户。

幸福属于勇敢的追梦人。当一张张融水“名片”走出大山、走向全国、走向无穷的远方时,更有一种路,连接中外,雪中送炭。苗山人沿着它,载着减贫治理的融水实践、中国智慧,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传播中国故事。

融水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罗凤宽的电脑里,保存着一段影像资料:老挝万象市桑通县版索村,泥路坑洼、房屋破旧、尘土飞扬……这样的场景,因一群中国人的到来而逐渐成为历史。

版索村是中国在老挝实施的东亚减贫示范合作技术援助项目村之一。作为中国援助老挝扶贫专家组成员之一的罗凤宽,结合自己在融水汪洞乡平时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积累的经验,帮助村里修路、盖房、建桥、发展生产,让这个偏远的小村庄旧貌换新颜。

“听到当地人赞许‘一定要把中国的好经验用起来’时,非常自豪!”罗凤宽认为,这就是祖国赋予他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2月8日,刚一上班,他迫不及待地打开新一年的工作日志,“乡村振兴,一定会为人类减贫探索提供更多新路径、新经验。”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大苗山人唱出的青春之歌如此铿锵激昂,吸引着天南地北的志同道合者纷至沓来。

有一条路,从山城到山村。毕业于重庆大学的95后重庆小伙、广西定向选调生彭强,主动向组织“请战”,到融水三防镇洞马村任驻村工作队员:“杨宁是我的榜样,我愿将青春献苗乡。”

有一条路,从渭河到融江。7年前,远在古城西安的西北工业大学的师生,跨越千里,根据融水自然资源禀赋,引进陕西、甘肃等地中药材企业,打造林下中草药全产业链和特色产业集群。为大苗山打造一支“不走的帮扶工作队”,是他们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坚持。迄今,该校39个基层党组织与融水36个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参与的师生党员上千人。

有一条路,从“海誓”到“山盟”。2017年,粤桂两省区确定湛江与柳州建立结对关系,广东省湛江市的廉江、遂溪、吴川三县(市)分别与广西柳州市的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安县、三江侗族自治县结对帮扶,奏响山海相连的脱贫奔小康协奏曲。至今,广东省给予融水2亿多元资金支持,助力苗乡跑出“加速度”。东西部“粤桂协作”成为践行构建国内大循环格局的有益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

春来大苗山,春驻大苗山。

满山苗青青,一天天拔节,终将巨树参天,终将成林成片,终将万山红遍。

2月初,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活动中,杨宁作为少数民族基层村干部代表,担任火炬手,“今天,我跑出这一小段,把奥运的拼搏精神带回苗寨去,跑出乡村振兴的一大段!”

高擎信念之炬,永怀似火激情。这,就是大苗山奋斗者的姿态。

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大苗山儿女携手各族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必将创造大苗山红红火火的未来,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胡康怡、黎寒池、陆晓艺)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