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养殖青鱼方法图解_养殖青鱼致富方法_青鱼养殖技术致富经

桂平市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示范基地部分圆池。

盛夏季节,记者前往桂平市垌心乡督的村采访,只见村道旁边溪流潺潺,一排排硕大的蓝色圆池井然有序地排列,场面壮观,圆池里鱼儿欢快游动。这里是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基地——桂平市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示范基地。基地负责人陈辉与工人正在给池里的鱼投食、供氧,忙得不亦乐乎。

桂平是黔江、郁江、浔三江交汇地带,有较广阔的淡水养殖水域,淡水水面34万多亩,大小河流80多条,池塘水库星罗棋布,鱼类品种资源丰富,加上气候温和,雨水丰沛,适宜鱼类繁殖生长。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近年来,该市依托水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业,采用陆基圆池、“跑道”养鱼新模式,实现高密度智能化养殖,养殖用水循环使用,水产养殖产业迈向高效化、规模化。

A 一个圆池可养鱼4000公斤

陈辉介绍,基地由垌心乡星辉种养专业合作社筹建和经营,有陆基圆池200个及供氧、推水、排水、污水处理等系统设施,每个圆池直径10米、深2.2米,占地面积30多亩。旁边是溪流水坝,山泉水可以直接注进鱼池里,每个圆池配备8个供养管、2个推水器,排泄物和食物残余被不断推送到集污区,圆池里的水24小时循环流动,鱼儿不停游动,肉质鲜嫩。“今年3月投放第一批鱼苗440万尾,主要是禾花鲤和鲈鱼,禾花鲤4个月就可养成出售,一年可以养3批,鲈鱼则要养8个月才能出售。一个圆池可养殖4000公斤成品鱼,预计今年生产成品鱼700吨左右,按目前市价,产值约2000万元、利润200万元左右。”

“这是一种新型高效、环保水产养殖模式,它最大的优势和特点是占地面积小、产量高,空间利用率大,不受地形地势影响,一个圆池养的鱼相当于2.5亩传统鱼塘的产量。”桂平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股股长陈寿福介绍,同时节省劳动力,200个鱼池只需4—5个人就可管护好。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先进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模式,基本实现养殖尾水零排放,既能确保鱼的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对优质鱼产品的需求,又能保护环境。目前,这种新型养殖模式正在全市推广。

在距离圆池基地不远处的人工湖里,并列着10条漂浮式养殖水槽,村民正在捕鱼。陈辉说:“这是‘跑道养鱼’,2020年建成,主要养殖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常规鱼类。现在捕捞的这条鱼槽,约有2万公斤成品鱼,价格比普通鱼塘养的鱼每公斤要高6元左右,销往区内和云南、贵州、重庆等地,产品供不应求,预计今年产值约400万元。”

采用“跑道养鱼”的还有桂平市蒙圩镇蒙圩村高岭屯边的三棵竹水产品养殖公司,182亩的水面中间,16条“跑道”整齐划一、并列而建,一把饲料撤下去,原本并不平静的水面更是激起阵阵水花,密密麻麻的鱼争相抢食,拥挤程度让人喘不过气、却又十分壮观。这里生长着约100万尾鱼。

致富养殖青鱼方法图解_青鱼养殖技术致富经_养殖青鱼致富方法

工人在桂平市循环水养殖示范基地的“跑道”里捕鱼。

B 渔业生产注重绿色环保

陈寿福说,得益于本地水产养殖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该市大力发展新型水产养殖业,探索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路径,成功培育、发展了“跑道式”养鱼和“陆基圆池”养殖新模式,利用“小空间”实现了“大产业”发展。

目前,该市已建成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即“跑道”模式)74条,分布在垌心乡、大湾镇、江口镇和蒙圩镇,产量增加1780吨;发展陆基圆形池养殖桶340个,增加产量850吨。目前,这两种模式养出来的鱼因运动量大,不仅品质好,价格也较高,已成为本地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渔业产业增产增收、推进渔业生产向绿色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

据介绍,淡水鱼养殖影响环境的关键性问题在于尾水的直接排放,但该市的这两种模式充分利用固体排泄物自净、环保型高效水处理等技术,具有占地少、不受地形地势影响、养殖池自净能力强、不破坏土地性质、能够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地表地下水资源等优势,实现高密度智能化养殖、养殖用水循环使用达到零排放目标,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满足人们对水产品质的需求,成为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为广西最大的淡水鱼养殖基地,近年来,桂平市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业,将渔业产业作为增产增收重要抓手,以特色产业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驾护航。据了解,目前,该市淡水鱼养殖规模7.36万亩,预计今年渔业产值17.3亿元,产量8.72万吨,分别同比增长8.1%和8.7%。

养殖青鱼致富方法_青鱼养殖技术致富经_致富养殖青鱼方法图解

桂平市垌心乡督的村溪流瀑布的优质水源为渔业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C 村民积极参与新模式

三棵竹水产品养殖老板陆修恒,以前在本地江口镇三布村(浔江江段水域)进行网箱养鱼,2018年响应国家环保整治要求,自动拆除养殖基地网箱,次年在蒙圩镇蒙圩村高岭中承包182亩鱼塘(采矿留下的大坑)建造了3条长22米、宽5米、高2.5米的“跑道”进行养鱼,当年开始养罗非角、草鱼、斑点叉尾鮰等获得成功。2020年获得政府补贴,扩建13条“跑道”。目前,他的16条养殖水槽,每年可产成鱼70多万公斤,年产值超650万元,提供5个就业岗位。同时通过养殖示范和技术指导,带动周边10多户养殖户养鱼致富。

垌心乡督的村脱贫户黄东寿2015年以1.5亩土地入股养鱼。他说:“除了每年可分到3万元入股红利,在这里务工每月还收入3000元左右,一年收入7万多元。”像黄东寿这样以土地方式入股成为股东的脱贫户还有4户。基地租用的土地20%来自脱贫户,每亩年租金800元,合作社每年支付入股分红和民工工资约50万元。督的村集体也注资入股,每年可获得分红3万元。

垌心乡党委书记黄秋慧介绍,目前该乡水产养殖面积共600多亩,年产值约2000万元。“我们在巩固传统水产养殖的同时,加大新型高效、绿色环保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力度,让更多的农民、脱贫户参与其中,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产业保障。”

近年来,桂平市通过设施渔业养殖技术推广与培训,有13户养殖户发展陆基圆形池养殖524个、6家企业发展池塘工程化“跑道”养殖水槽144条,助力当地设施渔业发展,带动了周边养殖户发展渔业生产。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