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台湾商人在海南 养石斑鱼养出千万财富

洪宜展抓了一条好大的龙胆石斑鱼。15年前,当时28岁的台湾小伙洪宜展独自踏上海南岛。他在文昌铺前镇养起了龙胆石斑鱼,别看这石斑鱼笨笨憨憨的,它可有两三百斤重呢,一条石斑鱼需要六、七个人才能抱起来。让人惊奇的是,他养鱼却不只是为了卖鱼,而是凭借独特的眼光和靠着一项秘而不宣的特殊“变性”技术,积累了千万资产。靠着这一项技术,他打通了整个石斑鱼的产业链。现在,洪宜展的石斑鱼养殖面积达到2000多亩,企业年销售额8000多万元。

南国都市报记者

吴岳文文/图

一公斤石斑鱼鱼卵最高卖到7万元

9月8日,文昌市木兰湾的海水湛蓝清澈。海湾边的一家水产养殖基地,工人们在鱼塘边上忙碌,在铺满黑色膜布的池塘中,龙胆、东星斑、老虎斑等不同品种的石斑鱼跃然池内。洪宜展的水产养殖基地让人大开眼界。

记者在养殖场看到,几个工人正在与一个“庞然大物”较量。他们要把一条巨大的龙胆石斑鱼搬出来,这种鱼是石斑鱼中体型最大的一种。洪宜展养的龙胆石斑种鱼,大多都是两三百斤重。“太沉了。这鱼现在也要6个人抬,还是非常吃力。”洪宜展说,费力把种鱼抬出来,是因为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给它们换一个水质更干净的池塘,以保证它们有一个优质的环境。每当把龙胆石斑鱼捞出水,员工都要迅速拿一块毛巾,把石斑鱼的眼睛蒙上,这样就可以让石斑鱼误以为自己很安全。

在洪宜展的池塘里,200斤以上的石斑鱼有上百条,可他养这些大家伙,却不是为了卖,而是为了一种体积非常小,每公斤却能卖到上万元的东西。这就是石斑鱼的鱼卵,轻轻用手一捧,就能捧出两三万元的价值。而最高的时候,一公斤石斑鱼鱼卵竟能卖到7万元。除了最大的龙胆石斑鱼,洪宜展的鱼场还有珍珠龙胆和老虎斑等十种石斑鱼,靠卖鱼卵和成品鱼,每年的销售额超过8000万元。

母鱼能变公鱼?不能透露的秘密带来商机

年轻时,洪宜展跟爷爷在台湾养过石斑鱼。后来他发现台湾的市场已饱和,便独自一人漂洋过海,来海南岛闯荡,历经磨难,做成现在的规模。他先后辗转陵水、三亚、万宁等地后,最终选择在文昌铺前木兰湾安营扎寨。“这里是海南水质最好的地方,没有污染,海边的石头上还会时而出现野生的海参、鲍鱼,非常适合养殖。”洪宜展说他坚信好水养好鱼。洪宜展指着养殖池中的龙胆石斑鱼和东星石斑鱼骄傲地说,这里产出最大的龙胆石斑能有几百斤重,可以说是他的“镇场之宝”。

洪宜展认为最值钱的一个池子,里面养着龙胆石斑的种鱼。所有池子的种鱼加起来,市场价超过3000万元。洪宜展介绍,龙胆石斑里,能做种鱼的公鱼特别少。因为龙胆石斑在小时候,是雌雄同体,一般6岁以后才会分出性别,并且大部分最终都变成母鱼。所以人工培育时,母鱼多,公鱼少。可就是在公鱼极其紧俏的情况下,洪宜展却说,在他的池子里,随便抓一条,就是公鱼。那这些公鱼都从哪里找来的呢?洪宜展竟然说,这些公鱼都是从母鱼变的!“我们是用人工技术把母鱼变成公的,但这个秘密不方便透露。”洪宜展笑着说。原来,洪宜展在台湾时,就见过这样的先例,用人工技术,让母石斑鱼变成公鱼。海南市场上龙胆石斑的公鱼数量稀少,他觉得这是一个商机。2006年,他把这种技术,用在了自己的龙胆石斑鱼上,成功控制了公鱼和母鱼的数量,并顺利孵化出了鱼卵。

绿色养殖追梦的脚步从不停歇

洪宜展说,他的成功来之不易。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席卷海南,给文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特别是水产养殖损失惊人,种苗业深受打击,洪宜展的水产养殖基地在这次台风中也未能幸免,养殖基地损失了600多万元。面对被台风肆虐的残破基地,洪宜展没有怨天尤人,他快速组织力量投入灾后重建,积极恢复生产,很快就解决了台风带来的损失。不仅如此,还带动当地的养殖业迅速恢复生机。如今,他的鱼卵、鱼苗等销售范围远扩至马来西亚、越南、韩国等养殖场,成品鱼的销售以海南为中心销往香港、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销售额高达数千万。

“宁愿少出鱼,也要保证出最好的鱼。”洪宜展说,这是他一直倡导的原则,致力于用生态环保的方式进行养殖,用技术手段克服鱼病而非大量使用鱼药。

“用最好的水质,投喂优质饲料,不放药物健康养殖,这样的鱼,不管价格多高都会有人去消费。”这是洪宜展的商业逻辑。“为了更好地塑造绿色透明的生态养殖品牌,我们推出二维码追溯设备,扫一扫鱼身上的二维码牌子,消费者就可以全程监控从鱼苗到成鱼的过程,连种鱼是哪些鱼、鱼吃了什么饲料都一清二楚!”洪宜展谈到,利用二维码互联网技术,不仅能减少仿冒商品维护公司品牌,提升质量安全,还可以让消费者获取产品信息,吃得放心。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