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汇音|《金山青年》特刊|光影|推广
FAFU
|用温暖和感动 讲述农林大的故事 |
▼
追寻领袖足迹、感悟思想伟力、体验伟大变革!福建农林大学团委《金山青年》特刊,生动记录我校青年学子躬耕田野、穿梭山林,从学校的“小课堂”走向田间地头的“大课堂”,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在真学真看真听中感悟思想伟力、深化人民情感、强化责任担当!
本期要目
党史学习教育团
鉴往而知来 温故而知新
乡村振兴促进团
薪火淬新星 书香溢黄岐
媒体聚焦
新福建:福建农林大学中外师生赴仙游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媒体聚焦
东南网:云问诊、解疑惑、访匠心 福建农林大学学子主题社会实践忙
媒体聚焦
学习强国:走进田间探究致富“密码” 青春赋能助推乡村振兴
媒体聚焦
东南网:走向田间地头 厚植爱农情怀
图说“三下乡”
镜头里的“三下乡”
《红绿”交融武平梦 “双碳”助力产业兴》
《久远古城动新生 活化保护显光辉》
党史学习教育团
鉴往而知来 温故而知新
8月16日,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赴龙岩上杭党史学习队开展以“红色血脉,党史赓续”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前往了著名的红色土地——龙岩市上杭县才溪乡,去探索伟大领袖毛泽东曾在此开展的才溪乡调查的“红色精神密码”。
队员们在讲解员和指导老师王敏华的带领下,在庄严的毛泽东雕像前整齐地站至两列,向伟人致以三鞠躬。礼毕后,队员们认真倾听着讲解员对才溪乡调查的背景、革命初期的艰难探索以及中央苏区的建设等文化知识的介绍。实践队队员也在实地研学过程中自主学习了毛泽东三入才溪乡调查的过程,体悟毛泽东在调查期间多次召开了各种类型的调查会,深入农民家中和田间地头调查访问,广泛接触了各阶层的民众,以此掌握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其后《才溪乡调查》的起笔作了充分准备的实践之道。
图为在才溪乡调查旧址进行实地研学
《才溪乡调查》全面总结了才溪乡苏维埃建设的经验,用铁的事实回答了在革命战争环境下,能不能、怎样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等重大问题。队员们在实践过程中边听边看、边询问边交流,用心感受毛泽东等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坚持实事求是、紧密联系群众、指引革命发展的历程。同时也前往才溪乡调查旧址以及毛主席亲笔题名的“光荣亭”进一步深入学习了,并在队内开展学习座谈会总结此次调查的经验以及对后继的成果运用等问题进行研讨。通过学习成果分享,队员们心中关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认知与感受大大加深。
调查研究是共产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在经过这次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的学习后,队员们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做调查做研究的严实作风,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下一步实践队对于地方乡镇发展建设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将会继续开展经常性调研,不断解决实际问题、破解实践难题,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青年重任。
图为实践队在才溪乡调查旧址合影
乡村振兴促进团
薪火淬新星 书香溢黄岐
近日,戴尔豪西大学联合学院(国际学院)赴福州市连江县宣讲实践队在杜泽宇老师的带领下前往连江县黄岐镇兴海学校开展英语教育专项实践活动,为32名即将迈入初中课堂的学子带去知识和快乐,为乡村振兴贡献出属于农林大的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队员为学生教授英语音标发音
在为期4天的实践活动中,实践队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和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以互动启发式教学和沉浸体验式教学为核心,以英语基础教学为主线,以突出新课程、新理念和新教法为抓手,通过英语动画短片配音、单词卡片打地鼠、传词游戏等多种方式在寓教于乐中激发孩子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即将到来的初中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实践队为打好乡村“小升初”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基础,开展了景观英语特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乡村景色的同时,提升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与外来游客语言交流水平,在知行合一中彰显新一代中学生的青春风貌。实践队开展户外课堂,引导下孩子们积极参与英语口语学习,在趣味教学中让孩子们更愿意接受口语训练,在英语口语与日常生活的交融中学有所得。
图为实践队队员正在给学生介绍单词
实践队还在黄岐镇兴海学校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宣讲会上,实践队以《闽山闽水物华新·非凡十年丨连江,踏浪前行》视频为主线,以宣传册为辅助材料,从宏观角度以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医疗救助覆盖率等五方面入手向学生介绍了连江县近十年翻天覆地的跨越式发展,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3820战略工程中吴孟超、吴则文、穆言灵三位先进代表的卓越贡献,并带领同学们识记中国版图,进一步增强同学们对家乡的自豪感、认同感与归属感,做到家国常在心中。
图为指导老师正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讲
图为实践队员带领学生自主识记中国版图
在此次的乡村教育帮扶活动中,实践队以自身行动帮助乡村学子收获知识与成长。实践队队员们纷纷表示今后将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继续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努力让乡村教育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中展现农林大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图为实践队全员与黄岐镇组织委员颜铖颖、兴海学校学生们合照
媒体聚焦
新福建:福建农林大学中外师生赴仙游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师生重要复信精神,让来华留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中国,有效传播中华文化,助力跨文化交流学习,8月21日,福建农林大学“一带一路留学生福文化研习社”实践队走进莆田市仙游县,深入了解红木产业发展特色,实地感悟红木文化魅力。
在仙游电商直播基地,通过工作人员介绍,实践队成员接触了数字化时代红木线上销售新模式,还现场体验了多元化的直播服务,大家对红木家具这一传统产业抓住契机,成功实现线上转型赞叹不已。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仙游直播基地调研电商产品销售情况
“直播销售太有趣了!师傅们的手太巧了!仙游的红木家具太牛了!”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科贝(KEBEI,NATASHA-SOLEMA)连用三个“太”字,表达自己对红木手作的喜爱之情。
在三福古典家具有限公司,实践队成员不仅了解了红木家具制作的全部流程,还参与了红木工艺品的设计制作,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古朴雅致的红木家具、精美考究的红木工艺品让大家啧啧称奇,深刻感受到中国红木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源远流长。本次实践队的队长陆胤同学表示,“我有幸作为队长,和来华留学生一起参加实践活动,了解福建特色红木文化,把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介绍给他们,我觉得自己做的事非常有意义。”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三福工艺园参观红木家具
此次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参与中外师生们与仙作“结缘”,通过所学所思、所见所闻,不仅让来华留学生们切身体验感受福建红木文化,也进一步增进了大家对福建文化的了解,提高了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据悉,福建农林大学戴尔豪西大学联合学院(国际学院)高度重视在来华留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依托“一带一路留学生福文化研习社”组织中外师生共同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调研、参访、体验活动,今年暑假已先后组织二十个多国家的50余名在校来华留学生赴武夷山、泉州等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福文化交流活动,不断加强文化交流,弘扬文化强音,助力福文化推广传播。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三福工艺园合影
媒体聚焦
东南网:云问诊、解疑惑、访匠心 福建农林大学学子主题社会实践忙
暑假以来,福建农林大学派出多支社会实践队伍,前往南平、宁德、三明等地,利用各队伍专业优势,看菌草如何致富,云问诊患病养殖动物,走访手工匠人,把脉乡村康养行业,将所学、所思、所感写在了调研路上。
以“小”见大 菌菇里的“致富伞”
开袋、采菇、摆放菌袋……在南平市顺昌县新菌都菇业发展有限公司菌菇培养房内,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菌草技术服务乡村振兴研究生实践队队员们忙得不亦乐乎。
图为实践队员在摆放菌袋
原来,为了解答“小小菌草如何唱响‘致富经’”的疑问,实践队来到作为顺昌菌草科技小院的该企业,实地考察菌草结合海鲜菇培养的绿色新型经济模式,探访该模式实际生产产量以及经济效益。
福建顺昌新菌都菇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林桂荣表示,该企业使用一定比例菌草添加入海鲜菇种植培养菌袋作为培养基质,出菇后菌袋可作为养殖牲畜的饲料使用,绿色环保、经济效益显著。据了解,南平市顺昌县作为中国食用菌之乡,菌草作为培养基的菌袋改良为顺昌县带来了极大的生产经济效益,降低培养基成本、缓解菌林矛盾,解决了留村人员的就业问题。
除了参观了海鲜菇生产流程,实践队还深入顺昌县石溪村,了解该村发展食用菌种植的技术需求,并辅助规划菌草技术在石溪村的发展。通过座谈方式,实践队与当地村委会讨论竹荪栽培技术以及在实地推广方面的模式和经验等内容。
送技解难 搭建“云”诊平台
“我家的羊咳嗽、流鼻涕好几天了,能不能帮忙看看?”听说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蜂学学院)“‘霞’光万丈 共‘浦’新篇”乡村振兴实践队来到了宁德市霞浦县海岛乡,西洋岛军民融合黄兔养殖基地负责人蒋木顺忙赶来咨询。
图为养殖户向实践队员交代养殖场基本情况
养殖动物出现病症,很可能所有的动物都会被传染,给养殖户造成损失。得知这一情况,实践队队员第一时间前往养殖场排查养殖场环境存在的疫病传播隐患。围绕排查出的问题,实践队通过手机开展“云”诊断——连线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蜂学学院)副教授刘庆华,口述临床症状,获得用药建议。
鉴于海岛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易遇到疫病来势猛、发病诊断难、看病路程远、无专业兽医的问题。实践队总结“云”诊断经验,向乡政府建议搭建“流动兽医站”,即利用移动端搭建诊断治疗“云”桥梁,为海岛养殖户对接更多专家学者,帮助海岛养殖解决实际生产问题。
对话匠心 传承木作工艺
为了更好了解木建筑的结构特点及造型等知识,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传木艺,探家风”实践队前往宁德市古田县黄田镇洋上村、金翼村,寻访木艺老匠人,传承发扬传统手工艺。
在田间,实践队找到洋上村老木匠潘知孟,了解榫卯板块式结构与三角架结构的区别及各自优缺点。板块式结构比三角架结构更复杂也更难实现,成本也相对更高,但在现实应用中,板块式结构却更常见。在潘知孟看来,板块式结构虽难,但在制作过程中精雕细琢,把每一个细节做好,经过长时间的坚持也能做出一个好的板块式结构。“这就是所谓的‘专’和‘精’的问题。”他说。
图为吴师傅为队员们讲解四劈八叉板凳的制作办法
在手作圆桌旁,实践队对话金翼村老木匠吴同营,了解搭建老木屋所选用的木材种类,以及木屋及木桌椅具有稳定性及耐久性的原因。“现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好了,智能化机器也越来越多,未来的家具还要靠你们这些有知识、懂技术、会创新的00后。”吴同营说。在吴同营搭建的木屋内,实践队通过吴师傅的绘图与成品相结合的教学,了解木凳子等简单木制家具的制作流程与要点。
祖传的尺子、手绘的图纸、有温度的木作,在这场对话匠心的实践之行中,实践队员们感受了追求极致的匠心精神,以及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工作态度。
数字服务 助推乡村康养
长者食堂、标准套间、茶饮小憩、山间对弈……在1分多钟的短视频里,位于三明永安青水畲族乡的养老服务中心——福缘养老服务中心的康养配套情况完整呈现。
原来,为了宣传该养老服务中心,吸引农村老人入住,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赴三明永安服务三农实践队成员录制了该短视频,利用数字宣传的方式传播乡村康养资源和活动信息。同时,实践队还就“乡村康养产业发展新路径”主题在当地开展基础设施、历史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调研。
针对农村老人入住意愿不足的问题,实践队与福缘康养服务中心负责人钟育如共同分析问题,提出从“观念转变”不如“体验转变”的解决思路。实践队建议设置“田园”养老体验项目,同时升级医疗配套服务,让老人自愿留下来并长久地留下来。
图为在直播带游前,实践队参观革命遗址
在龙吴村和沧海村,实践队通过直播带游,带领网友参观开闽王氏历史文化馆、福临堡、永宁桥以及沧海村革命遗址等。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实践队成员对于乡村康养发展规划有了新的认识,认为可从创新体验、数字化支持、文化传承、可持续发展、多元化服务、品牌建设、产业融合等方面入手,推动乡村康养和当地发展的良性互动。
据了解,调研结束后,该实践队将根据调研问题形成报告,利用专业优势形成乡村规划方案,参与全国性的乡村调研比赛,通过赛事展示青水畲族乡。
媒体聚焦
学习强国:走进田间探究致富“密码” 青春赋能助推乡村振兴
近日,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重点实践队秉承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走进田间地头,实地考察情况、深入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切身体验新时代伟大变革。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投身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磨练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农、爱农、为农、兴农的深厚情怀,坚定大国“三农”自信,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为乡村振兴奉献青春力量,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云端助农求发展 产业振兴新途径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为探究新时代产业发展,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赴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祥华乡重点实践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队以安溪县祥华乡东坑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村落,通过走访调研的方式,总结了祥华乡产业兴旺发达的宝贵经验。此外,实践队还在乡村开展电商带货和“云旅游”线上直播活动,借助新媒体,通过沉浸式现场解说、实时互动等方式,结合专业知识,帮助村民推广特色农副产品,介绍当地乡村秀美风光与旅游景点,同时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注入科技新活力。
图为实践队队员云端直播介绍山药茗村产业文化展示中心
培养青年归乡情 人才振兴新思路
今年以来,福建农林大学诸多学子自发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致力于将所学学以致用,造福人民。实践队了解到,安溪县祥华乡的人才振兴主要集中在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和人才利用三方面,人才振兴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需要通过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式,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实践队面向村里的青少年开展“绘家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意在培养青少年对于家乡的自信心与归属感,同时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图为实践队组织当地青少年开展“绘最美家乡”主题文化活动
领略文化增魅力 文化振兴更自信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多支实践队走入乡村,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领略乡村文化的丰富精神内涵。实践队开展茶与健康趣味科普讲座,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将茶文化与现代文明要素、农村农民的发展需求等相结合,以青年之力充当好“三茶”统筹理念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展现乡村文化的内在魅力。此外,实践队还积极为乡村培育优秀人才建言献策,鼓励乡村政府从小培育儿童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健全引才机制,出台相关政策吸引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等共同建设乡村,营造良好文化环境。
文化产业是集智力、创意、人才等为一体的产业。福建农林大学实践队因地制宜,根据各地文化资源,打造不同类型文化产业。例如生态环境秀丽,以茶为主要产业的祥华乡东坑村,打造以“休闲”“体验”“餐饮”“康养”为一体的茶旅文化产业,强化景区带动、节庆拉动、文旅互动,使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图为实践队向当地小学生表演茶艺以领略茶之美
绿色发展领先锋 生态振兴新机遇
为了解安溪县祥华乡生态宜居建设具体情况,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赴东坑实践队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题,对祥华乡的茶园和田地进行调研与实地考察。经实践队深入了解发现,祥华乡农民在实践中探索规律,已形成一整套系统的生态茶园体系,在试验田中取得良好成效,这是当地农民自发探索绿色农业发展的新尝试。实践队着力宣传推广这一生态茶园理念,并在其他生长周期短的农作物上试点推行自然农法。
同时,实践队归纳、总结出各村在生态振兴中形成的良好模式与实际面临的各种问题,与当地政府展开充分讨论,为当地生态整形事业建言献策。依据当地需要,在河道治理、垃圾收集、卫生管理的合理化规范化等方面提出宝贵建议,使生态文明建设更加规范严谨,对于管理方面也更加精准有效。
图为实践队跟随茶园负责人调查研究生态茶园自然农法机理
勠力同心聚合力 组织振兴筑基石
福建农林大学学子通过下乡考察、社会观察、调查研究、理论宣讲等形式,主动从学校的“小课堂”走向田间地头的“大课堂”。作为福建农林大学示范学院的安溪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近年来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中国式现代化和新福建建设添砖加瓦。
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赴泉州市安溪县祥华乡重点实践队在东坑村开展宣讲活动,通过举办党建文化活动传递理论之声。同时,实践队还举办国防安全科普宣讲,提高乡民对安全教育的重视,提升乡民国防意识。实践队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东坑村创新实践“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党建+网格”治理新模式,以党支部力量为主导,建立网格党群服务中心,灵活划分网格,落实责任到户,是对基层治理的一种新探索。
媒体聚焦
东南网:走向田间地头,厚植爱农情怀
近日,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赴南平市建阳区建阳桔柚科技小院实践队与福建省园艺学会科技志愿服务团走进乡村,深入田间,进驻科技小院,普及农业科学知识、倡导科学种植方法、传播农业科学思想。
为了解夏季果园管理,探寻建阳桔柚种植技术及发展现状,学习丰富相关理论知识,当天下午,实践队员们跟随建阳桔柚科技小院负责人深入大山。在果园里,通过小院负责人和带队指导老师的细心讲解,实践队员们深刻的理解通过整形修剪,能使桔柚树冠紧凑,防止营养枝争夺养分引起落果,明白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关系是提高产量与品质的有效措施,推动了理论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做到知行合一。
图为小院负责人吴瑞东老师与指导老师潘腾飞向实践队员讲解桔柚生长状况
本次实践队与专家服务团由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副教授潘腾飞带队,围绕建阳桔柚现阶段生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开展了以“桔柚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等为主题的讲座和咨询活动。
随后,科技小院的研究生们对龙卷风和冰雹的灾后恢复情况进行了回访调查,并采集了不同生态种植条件下的桔柚果园土壤样本,为研究施肥标准与产量品质的关系,为进一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提供相关数据。
期间,实践队员们还前往崇雒乡昌茂村宋慈纪念园,学习其“以因求果,重视实验”的求真理重实践精神。
图说“三下乡”
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赴漳平市“茶音普语”普通话推广实践队于实践队分发并指导老人填写问卷
园艺学院赴永泰盘谷实践队观察指导穆阳水蜜桃栽培
农学院赴龙岩市上杭县薯香四溢实践队员进行实生苗筛选
乡村振兴学院“金色耕读”德化县高阳村实践队在美育课堂中指导小朋友绘画
海洋学院赴宁德三都海域“科技助渔”暨教育调研实践队师生为各位养殖户现场解剖病鱼并判断病因
园艺学院赴南平市建阳区建阳桔柚科技小院给在场果农们开展桔柚栽培科普宣传志愿活动
镜头里的“三下乡”
安溪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踏足绿林振兴路,青春助力‘双碳’行”乡村振兴实践队
《红绿”交融武平梦 “双碳”助力产业兴》
戴尔豪西大学联合学院(国际学院)赴泉州市惠安县崇武镇乡村振兴促进团实践队
《久远古城动新生 活化保护显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