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基均在承包的山林里采摘灵芝。
西山瑶族乡小源村山高林密、水源充沛,发展林下经济、稻田养鱼、乡村旅游具有天然优势和广阔空间。
8月初,灌阳县西山瑶族乡盐塘村江头屯茂密的杉树林中弥漫着淡淡的菌香味,一朵朵乌黑发亮的灵芝正待采摘。村民袁基均在盐塘村承包的300多亩林地灵芝又将获得丰收,收入有望突破100万元,农场10个脱贫户工人人均工钱也达到1万元左右。
在距离江头屯20公里外的小源村林下中药材核心示范点,杉树林下1000多亩的草珊瑚、板蓝根在阳光下枝壮叶肥,长势喜人。管理员吴小兵笑着说:“我们的草珊瑚、板蓝根供不应求,效益非常好。”
林下药材香、荒地变钱仓、庭院不闲荒,深山里瑶族同胞们在绿水青山间用勤劳和智慧开辟一条不同寻常的致富路。
守护绿水青山 好生态换来好资源
位于灌阳县西部山区的西山瑶族乡森林覆盖率达92.8%,溪流纵横,山高林密,水质清澈,却也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农民想要靠种田发家致富困难重重。
如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大山深处的瑶族同胞们努力做活山的文章。
袁基均2018年之前在外跑运输,收入不高还无法顾及家里。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到灵芝种植,觉得自家门前屋后的大片山林很适合种植灵芝,于是决定放下运输,外出学习灵芝种植技术。
袁基均学到技术后很快就在自家以及租过来的167亩杉树林里种起了灵芝。然而,好事多磨,第一年不仅没有挣到钱还亏了本,但他没有动摇。种植技术逐渐成熟后,袁基均每年在扩大种植面积,还注册了自己的品牌,收入越来越好。2022年无论是产量还是价格都达到了最高,收入60多万元。
同时,袁基均还聘请了16名脱贫户到自己的农场帮工,每个人的工钱稳定在一年6000-10000元。陈素莲夫妇既是袁基均的邻居也是金牛农场最早的工人,夫妻两人每年能领到2万多元的工钱,还把自家的林场租给了袁基均,获得双份收入,摆脱了贫困,盖起了新房子,日子过得安安稳稳。
而小源村林下中药材核心示范点种下的草珊瑚、板蓝根长势很好。基地管理员吴小兵告诉记者,去年的板蓝根收购价达到每斤1块8毛多,比往年都高,而且供不应求。草珊瑚茶也达到30元一斤,而且每年可以采摘4次,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兼顾集体个人 新思维引领新发展
如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对于山多田少的山区来说一直是道难解的题,西山瑶族乡党委政府充分调研本地资源优势,积极引导村级组织、企业、农民因地制宜探索合适的发展道路。
“西山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我们只有守住生态底线才能更好地谋求乡村振兴。”西山瑶族乡党委书记何明捷告诉记者,西山因地制宜,规划了一村一品、多产融合的发展蓝图。未来将依托现有杉木、毛竹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林下灵芝、草珊瑚、石菖蒲、金银花等中药材种植,拉长产业链,做大做强高山雪萝卜、高山肉牛、高山油茶、优质稻、禾花鱼等特色农产品,切实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南江村第一书记王浩刚到村里时,了解到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只有老人小孩留守家中,导致很多田地撂荒。王浩和村委干部们经过多方考察,最终决定由村集体租下100亩撂荒地种植既可以做药材也能做香料的石菖蒲。3年生长期后,第一批成熟的石菖蒲被一抢而空,核算下来每亩收入达到3万元。好生好种的石菖蒲为南江村集体经济注入强劲的活力,也让转租田地的农民获得了稳定的收入。
小源村林下中药材核心示范点则是西山农村经济发展转型的另一个典型。它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新型发展模式,引进桂林灌阳尚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走科技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
示范点主要发展林下草珊瑚、板蓝根、灵芝等道地药材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栽培与加工,通过合作经营、聘请务工、土地流转等形式辐射带动农户162户,其中脱贫户43户,带动灵活就业57人。通过抱团发展,争取桂林理工大学投资20万元种植100亩草珊瑚扩大小源村集体经济收入。
好山好水好空气,不只是种植道地药材的优良基础,也是发展康养旅游的重要卖点。小源村姜家屯半山坡上几座保存完好的老房子,高大的杉树和青翠的毛竹环绕四周,山下溪流清澈、稻花飘香。村集体出资将老房子改造成瑶族特色民宿,主打生态和民俗牌,目前已经进入试营业。乡党委政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希望借此开辟西山康养产业发展之路。
编后语:
小小灵芝伞,撑起钱袋子。金秋砂糖桔,甜蜜致富果。高山百香果,香出致富路。
曾经“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瑶乡,发家致富困难重重。现在却是林下药材香,荒地变钱仓。这得益于村民和村干“走出去、请进来”的勇气和魄力,敢于试错、不怕绕弯路的干劲和决心,才有了各有千秋、各具特色的村集体经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美好模样。
农民要致富,关键在“农”。发展什么?种植什么?要因地制宜,不能千篇一律。立足特色,找到适合各村的“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
农村要发展,关键是人才。不管是“引凤还巢”还是“筑巢引凤”,只要留得住人才,农村就有了更大的活力与更广的发展潜能。
最后,就是要不断创新,增强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西山瑶乡立足“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新型发展模式,仁义村探索“党建+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发展模式,恭城四村构建“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五位一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让农民、村干、公司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人人争当“领头雁”,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只有强了农业、美了农村,才能富了农民。我们更乐于看到更多乡村美农民富的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