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在课堂中学生很少会主动提问,这真的是因为学生都学会了而没有问题想问了吗?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提问意识,使他们拥有优质的提问?笔者认为教师要扮演好多种角色,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全程提问,并对学生进行提问方法指导,以使学生拥有优质的提问。
【关键词】学生 优质提问 策略
调查发现,学生主动提问的次数少得可怜。难道他们真的没有问题想问吗?李政道博士说:“只学答,非学问;要创新,需学问。”如何提高学生的提问意识,使学生拥有优质的提问?笔者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尝试。
一、扮演好多种角色,巧妙应对学生的闷声不“问”
学生有时也“成人”,会保守。学生闷声不问,如何是好?教师应扮演好以下几种角色,艺术地、智慧地探幽索隐,让学生的问号破土而出。
1.精读学生,做一个善解童心的小文秘。
我上五下《找规律》,课后聊天。我说:“透明的框子很有用吧?”学生说:“太幼稚了,手一划不是更快吗?”练习时课件出示一只卡通兔子,通过平移门牙上的4个数可以玩24点。学生认为兔子很有趣,我说:“不就是算24点吗?”“唉!你们老师怎么不问问我们对什么感兴趣呢?”学生是一个谜,值得教师用一生的热情去精读。教师要做学生喜爱的小文秘,深谙他们的世界,师生才能心有灵犀。如果教师把自认为好的东西强加给学生,偏偏不是学生想要的,他们当然提不起兴趣,更别谈积极地提出什么创造性的问题了。
2.激励赏识,做一个小提问的大粉丝。
学生都具有乐于提问的潜质,教师应多多支持、欣赏。第一,不以问小而轻之。如果只看重有价值的问题,势必对学生造成精神压力,不敢多问。第二,举手投足皆是爱。教师的寡言冷语、一个轻蔑的眼神、一个不耐烦的动作都会影响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满含爱意,微笑倾听,学生提问才能尽情流露。第三,幽默力捧小明星。评价学生提问时,幽默而语“你是伽利略派来的?”铺设“提问小明星红地毯”(一本卡通日记本,提问的学生在里面签名);及时记载优质提问的明星及提问作品,评选“金问号奖”等。
3.魅力吸引,做一个睿思好问的先行者。
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师选用同样大的两个圆形纸片,涂色表示出四分之一和二分之一,问哪个分数大。某日听课我顿生疑问,学生是否心存疑问:为什么非要选同样大的圆?大圆的四分之一不是比小圆的二分之一大吗,老师怎么没拿呢?空洞的说教并不能使学生信服,教师自身理应生长问题意识之根。一个热爱思考问题积极上进的教师,散发着追求真理、不耻下问的学术魅力,学生怎能不心向往之?
二、全程提问,拓展学生提问的途径
1.让学生在预习中自由提问——找准教学的最佳起点。
预习提问,不是简单地打印一张预习单,教师设计几个教案中的关键性提问。更重要的是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让学生自己来提问:“我已经知道什么了?”“我还想知道什么?”“我想不通为什么……”这些问题可以直接写在书上,简单易行。我的学习我先问,我最了解我自己。学生真实、充满灵气的预习提问可以帮助教师找准教学的最佳起点。
2.让学生在课上即兴提问——勾画课堂的最佳路径。
学生即兴生成的提问将给课堂勾画出一条符合人性的最佳路径,走向无法预约的精彩。即兴生成的提问具有突发性、独特性,甚至怪诞性,它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机智。果断地接住学生的即兴提问,迅速决定其解决方式:重点问题重点讨论,个别问题单独交流,与学习无关的其他问题课后处理。
3.让学生在课后反省提问——迈向学习的最广天地。
“千金难买回头看”。反省提问,是通过批判、推断、概括、抽象化等思维活动,将新知识在头脑中进一步完善、丰富和系统化。课后引导学生提问,“我的预习提问哪些已经弄明白了?”“还有什么问题不太懂?”“为什么要学习今天的知识?”“我的课堂表现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坚持自我反省式提问能够激发强大的学力,走向可持续发展。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学生问:“咦,今天学的分数怎么分子都比分母小啊?”有人答都是从里面取1份的;有人说分数都是把一个东西平均分的,所以分子肯定要比分母小;有人反驳,他看到过二分之四……
三、方法指导,让学生拥有优质的提问
善于提问是探索活动的助跑器。掌握科学合理的方法可以让学生的提问更优质,使其体验到探索活动的挑战性和胜利感。
1.对比法。
对比法就是通过对两种相同或不同事物的对比进行思维,寻找事物的本质,它是发展归纳、演绎等思维的基石。让学生学会把看似相对独立的信息进行对比,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策略性知识水平,发展创新能力。例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教师布置预习提问时,指导学生联系整数加减法进行对比,以期迸发出精彩的提问:整数加减要末位对齐,小数加减末位要对齐吗?小数点夹在中间怎么办?计算的得数是5.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得数是0.5,前面的0一定要写吗?以前不是学过首位不能为0吗……在对比性的提问过程中,学生经历着同化与顺应,思维走向深刻。
2.类比法。
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点,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的相同或相似点的一种推理方法。它是人们发现和解决问题常用的思想方法。数学学习,不能只是散点式,应引导学生把相关的知识点勾连在一起,自觉类比,从而提出充满张力的问题。例如,学习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三个面积单位,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学生:看着这三兄弟,你能不能联想到它们的别的亲戚?学生思考后,有人说:肯定还有更大的面积单位!长度单位里还有千米和毫米,那么面积单位里也有平方千米、平方毫米吗?前面三个面积单位之间相邻的进率都是100,那么平方米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也是100喽……类比法催生出的提问恰似一条藤,顺着它的延伸,触摸到的是可人的智慧果。
3.质疑法。
附和与盲从导致平庸。质疑,是指学生在怀疑、困惑、焦虑、探索情绪的心理状态下形成积极思维,提出问题。有个学生暗自发明了一种估算方法:先笔算出精确结果,再根据题意或大或小取个近似数。老师指出不符合规范,判定为错。该生不服:妈妈上街购物,她不会数学课上的估算方法,但是她每次估算的总价钱不也差不多吗?该学生的投机取巧不可取,但他的质疑精神值得肯定。应鼓励学生向书本、向师长、向权威质疑,提出自己富有挑战性、叛逆性的问题。
4.情境法。
数学最终要走向生活。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生活是最丰富的问题情境。如果能敏锐地抓住生活情境,学生的提问就会更具现实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催逼学生埋头苦做书面习题,不如捕捉契机诱其开心提问。
我和女儿参加生日宴,她问:“一共有多少客人?”爷爷:“40(8座的方桌,共5桌)。”奶奶说:“听说本来打算摆圆桌吃饭的。”我赶紧启发她再提一个问题。她说:“无论坐8个座位的方桌还是坐10个座位的圆桌,都刚好坐满。有多少人?哦,人数要最少。”夸奖声令她问兴大发……没有人计较是否马上有准确答案,而是对一个学生爱动脑子的神气劲表示欣慰。先收集客观信息,分析数据,再选用数学模型,匹配验证,最后大胆提问。并非学生天资过人,是问题意识之水的载歌载舞,使得思维的鹅卵石日臻完美。
5.实践法。
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令学生痴迷。在学校分组活动不过瘾,有学生想不通木板与地面的角度在60°时很陡,为什么不是滚得最远的?学生在家废寝忘食地搞实验,实践中又生成了像“也许多换几个物体来滚就不同呢?”“实验次数越多是不是就容易看出结果?”等新的问题,家长也热情参与。慎思笃行的学术作风正是在对问题的实践中得以熏染。生活中的很多活动,都可能找到用数学思维来观察思考的“提问点”。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数据、亲自试验等活动,刨根问底。实践,使得学生的提问有根有据、有血有肉、有声有色。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我们的学生带着灵动的问题欣然出发。
(作者单位:南京市长江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