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全国首个社区志愿者组织发祥地——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时强调:“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5年多来,朝阳里社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入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效化,持续擦亮“百姓志愿”特色品牌,着力打造党建全面引领、多方协同联动、精准精细服务的志愿服务型社区,以高质量志愿服务助推高效能社区治理。
坚持党建全面引领,激活为民服务“神经末梢”
朝阳里社区找准志愿服务与社区党建、社区治理、社区服务的结合点,依托“一线、二化、五公益”的“125工作法”,形成“支部发动、组织带动、群众主动”的志愿服务格局。
一条红线贯始终。发挥社区党委主心骨作用,坚持用党的领导这“一条红线”织密“红色网格”,将11个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将党小组建在楼门内,在楼门内推选、挂牌一批党员中心户,以党员中心户为骨干带领楼门志愿者激活“红色细胞”,推动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建立“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和“开门询单—所站制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双向服务模式,以社区“小网格”推动基层“大治理”。
志愿服务常态化项目化。社区不断孵化志愿服务队伍,扩充志愿服务项目库,细化志愿服务内容,实现志愿服务形式由“一对一”“点对点”服务转变为专业团队定向服务、项目团队设点服务,设立“扶危济困基金”“护绿巡逻”“心目影院”等23项社区志愿服务项目。每天按计划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每月设立“志愿服务在朝阳”奉献日,每年设立“3·18志愿服务活动周”,集中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广场日活动,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
5条举措推动全民公益。社区以和平区社区志愿服务展馆作为“全民公益基地”,以专业的社工队伍作为专业化“公益引导团队”,以每季度一场的设点服务、义卖集市等形式举办“全民公益集市”活动,以“公益嘉年华”搭建全民公益的展示平台,以“公益基金”注满公益“能量池”,把志愿服务引向全民公益,走好新时代志愿服务之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坚持多方协同联动,拓宽社区治理“朋友圈”
朝阳里社区在长期志愿服务发展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打造了“一体一圈一群”的联动模式,体现群众获得感、圈出群众幸福感、满足群众安全感。
“一体”——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建立多方互动机制,整合辖区内阵地资源,发挥党建共建、区域联建优势,与天津医科大学、天津联通等29家驻区单位,与中国银行等24家外区单位互联共建,助力社区治理。建立社区志愿服务资源项目库,针对社区居民面临的难点、痛点问题,充分调动驻区单位、社会组织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孵化“天使助残”“军辉溢彩”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年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300余场次。
“一圈”——15分钟志愿服务圈。社区结合居民实际需求,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等公共活动空间及公园广场、学校等社会资源整合为志愿服务活动阵地,打造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的15分钟志愿服务圈,涵盖“手艺人服务点”“温馨家园志愿服务点”等18个种类共276个家站服务点,开创了一门一个“党员志愿服务之家”,一楼一个“退役军人义务服务点”,一小区一个“义务理发点”、多个“医护义务服务点”和“教师志愿服务之家”,一网格多个商户“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学雷锋服务驿站”的志愿服务良好局面。
“一群”——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居民群众。社区将居民需求“置顶”,落实“向群众汇报”常态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常年开展理论宣讲、文体健身、科普宣传、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活动,通过精准问需、精细服务,引导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提升自我价值,推动社区新时代志愿服务工作全线展开、全域覆盖、全面深化。
坚持精准精细服务,释放“百姓志愿”巨大效能
朝阳里社区的志愿者们活跃在志愿服务、社会宣传、理论宣讲的一线,是社区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朝阳里社区也由此走出了“百姓实践 百姓志愿 百姓美好生活”的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子。
以社区居民为主体,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从最初13人开展义务包户到如今3966名注册志愿者,整个社区超过80%的居民都是志愿者,真正做到社区居民既是志愿服务的参与者,也是志愿服务的受益者。志愿服务内容从送煤、送菜、送炉具的“老三送”开始,到送岗位、送知识、送健康的“新三送”,再到送快乐、送品牌、送服务的“新新三送”,逐步完善义务理发、健康义诊、文明祭扫等40多种志愿服务形式。服务内容结合社区发展和群众需求不断优化,每年年初开展全覆盖居民问需调查问卷,收集居民需求,制定形成社区服务项目清单,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帮助实现房屋修缮、消除隐患、矛盾调解、为老服务等。
畅通志愿服务渠道,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畅通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渠道,居民自发成立了“朝阳之声”“绿趣园”等18支来源广泛、贴近需求的志愿服务队伍,辖区内专业团队定向服务、项目团队设点服务,线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学雷锋志愿服务站作为主阵地,线上依托“志愿和平”APP,通过“点单—派单—接单—评单”流程,提供点对点的“定制化”服务。社区通过搭建供需对接的志愿服务平台,把合作共建的辖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社区治理效能,在志愿服务实践中形成基层共建共治的强大合力。
促进居民美好生活,提升社区治理效能。针对辖区内老年人口众多,居民自发开展“花甲助耄耋”志愿服务活动,主动与独居老人结对子。裘孝英夫妇从帮扶邻居独居老人开始,十六年如一日先后照顾20位独居、空巢老人,是“花甲助耄耋”项目涌现出的典型代表。此外,社区持续深化“邻里守望”“爱心助空巢”等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将关爱服务与社区治理相互促进、合二为一,许多居民既是奉献爱心、关爱助人的志愿者,也是热心社区事务、积极建言献策的好帮手,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升。
(执笔人:李宛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