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兵兵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指出,“把传统村落风貌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坚持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把乡村建设得更美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久久为功,始终十分重视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利用,自2003年开始实施,至今已有20年。2012年到2022年10年间,浙江保护利用的重点村落已达432个、一般村落2105个,发掘保护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1128项,一批濒临衰落的历史文化村落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江西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优厚,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凝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风貌。自2012年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开展以来,我省按照科学规划、整体保护、抢救优先、活态传承、合理利用、兼顾发展、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基本思路,持续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取得明显成效。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应当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奋力开创江西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新局面。

强化科学规划引领。制定科学规划是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措施高效实行的重要前提,也是传统村落持续发展的关键。2010年,浙江专门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并在此基础上坚持用“七分力量抓落实,三分力量搞规划”,注重规划先行。经过实践探索,浙江形成了以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龙头,村庄布局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为基础的“1+4”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体系。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要像重视城镇建设规划一样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规划,注重长远、量力而行。标准要有高有低,不能搞“照猫画虎”、整齐划一的“一刀切”。在结合各地各村发展实际的基础上,沉下心来,多一些前瞻性的思考,多一些“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较真,把一个“实”字贯穿在规划编制决策和执行的全过程。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地域特色,充分考虑田园风光和乡土风俗,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规划理念,有针对性地开展规划,使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

注重文化传承创新。传统村落在建筑布局、哲学思想、历史文化、教育观念、风俗习惯等方面,承载着大道自然、天人合一、耕读传家、父慈子孝、邻里守望、美美与共等精神文化内核,是极其宝贵的文化资源。浙江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结合农村特性传承耕读文化、民间技艺,加强了对农业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并通过打造“美在安吉”、德清“德文化”等区域性品牌,不断发掘农村传统文化基因。我省在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过程中,应当学习运用好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探索创新保护传承传统村落精神文化价值的新路径。对传统村落中有价值的内涵要赋予其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在做好传统村落建筑保护修复、非遗传承等工作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将价值阐发与文化创新融合推进,按照时代的发展要求,对传统村落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使承载厚重历史的传统村落焕发新生,不仅留住“美丽乡愁”,更传承文化基因,延续历史文脉。

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千万工程”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让农民参与到开会讨论、民主决策、具体落实的全过程。20年来,浙江从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使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村落是农民的生活家园和精神家园,农民又是村落的建造者和村落文化的生产者、传承者与享用者。如果传统村落脱离了农民,就会变成单纯的景区,失去生命和本真。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中,我省应当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农民在传统村落保护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农民增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激发文化意识,让农民对村落文化产生认同感,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自觉利用传统村落文化遗产进行“文化再生产”。另一方面,在保护利用传统村落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做到为了农民、依靠农民、造福农民,充分考虑农民的生存需求、发展要求和公平诉求,不断改善传统村落居民生活环境,让农民在传统村落保护中得到实惠、实现发展。

持续做好业态融合。传统村落保护的真谛是活化利用、以用促保。浙江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推动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走出了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兴村富民之路。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要做好“历史文化村落+”文章,不断增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内生动力。坚持原态保护与活态开发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深度盘活传统村落资源,促进更多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形成农民主体、企业推动和人才汇聚的合力。运用数字技术,创新线上乡村历史文化遗产观光游览新形式,打造数字文创产业,培育乡村历史文化“直播秀”,发展网红经济、乡愁经济,赋能相关产业发展。将传统村落旅游与生态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等结合起来,打造集山水田园观光、民宿休闲体验、生态农业共享、康养度假旅居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通过文化传承、业态转化、产业发展,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更有质量、更可持续,形成“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良性循环,不断增强传统村落生机和活力,让传统村落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

(作者系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