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安徽省蚌埠市新城实验学校 高厚良

笔者有幸在20xx年11月参加了安徽省初中数学青年教师新课程优秀课的评比,本次评比共有36名教师参加,是由各地市通过层层选拔后推荐参赛的,参赛课题共5个,本人上的课题是《16.1轴对称图形》,教学效果基本达到了课前的“预设”,但也有少许的遗憾,现就本节课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大胆地创造性使用教材.由于《16.1轴对称图形》第一课时只交待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内容较少,同时这部分内容学生不仅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而且学得很扎实,只不过没有给出轴对称图形的准确概念而已,针对这种情况,我大胆地把第二课时轴对称的概念也引入本课时,使本课时内容充实丰满,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概念的理解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本节课的设计大胆,没有采用通过欣赏图片,观察图片特征得出轴对称图形的一般方法,而是通过折叠双喜后,直接给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在具体设计中有两条线索贯穿始终:(1)“赏”对称——“识”对称——“分”对称——“做”对称——“赏”对称;(2)感受美——分析美——欣赏美——创造美.在第(1)条线索中主要通过双喜图这一民间剪纸艺术来展现,通过学生实际动手剪双喜图后,沿折痕折叠,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得出轴对称的概念,然后通过把一张双喜图沿对称轴剪开,并向两边平移相同的距离这一分双喜图的过程,即得出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也为学生找出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作了铺奠,在学生明确与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后,通过“做”对称这一环节,使学生对二者的理解由感觉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再通过欣赏对称图片,首尾呼应.同时在整节课中数学美贯穿始终,即第(2)条线索.本节课一开始通过欣赏《千手观音》视频,在数学上这是一种怎样的美?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美的潜能,然后通过红红火火的双喜图案的剪、折、分等环节使学生一步步地去分析对称的美,接着通过欣赏图片,感受对称的美,同时在作业中也设计了学生创造美的环节.在本课的结束也通过“数学给我们的不只是枯燥、乏味,也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美的享受,有人说,因为美,大自然选择了对称,可是同学们仔细地想一想,这其中难到只有美吗?”这样的内容,课虽尽,但意犹在.

…… …… 余下全文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