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农业芯”打开致富门》,报道了乳山花生品种升级、质量提升、助农增收致富的故事。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在北纬37度的胶东半岛腹地,全国第一批花生生产基地县乳山,也迎来了丰收的喜悦。
正在跟村民宋文锴交流的人叫李瑞国,是乳山市种子工作管理站站长。每年秋收时最忙碌的人,除了收花生的村民,就要属李瑞国。作为种子工作站站长,李瑞国的工作就是给村民们推荐品质好、产量高的花生品种。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品种繁多,有文献记载的有540个品种,优良品种30个。在现货流通中,从果形上,可以将花生分为普通型、多粒型以及珍珠豆型;从籽粒大小上,可以分为大花生、小花生;从用途上分,可以分为鲜食型,油料型、加工出口型等。
乳山当地具有悠久的花生种植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0年前。通过不断发展,乳山大花生闻名中外,花生制品出口量胶东地区排名第一,稳居全国县级排名前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花生品种出现退化。
眼见着同样种花生,别的农户种出的花生品质高、价格好,自己家却不行,这让宋文锴焦急万分。他下定决心,在去年改种了新品种。宋文锴算了一笔账,原来种植自留种亩产最高700斤,改种了新品种以后,亩产能达到1000多斤,家里的三亩地加起来,能多收1千多斤。按照今年当地出口型花生收购价每斤4.1元计算,改种后多收入近4000元钱。
村民改种的成功,让李瑞国很有成就感。但要说迈出改种这一步,李瑞国也曾纠结良久。新品种在当地是否适种,产量能否增加,谁也说不好。但种子钱却要真金白银掏出去,所以此前不少种植户都跟宋文锴一样,宁可收成少点,也不愿意尝试新品种。
为了提高村民们种植优质品种的积极性,李瑞国他们想了个办法,鼓励企业跟村里签收购订单。这种模式受到了欢迎,一方面,农民减少了投资,同时收购也有了保障;另一方面,企业收到了好的花生品种,又推广了优良品种。
张晓,是乳山一家花生食品企业品质管理部的负责人。随着花生大量收获,她也开始忙活起来。去年,她所在的企业跟东南塂村种植合作社签订了花生种植收购协议,为了保证收购品质,她最近总往地里跑,查看花生的质量。
张晓所在的企业,生产花生食品30多年,其中35%用于出口,每年花生需求量在一万吨左右。最近几年,乳山本地出口型花生根本不够用,订单多的时候还要到外面去收花生。
原来,乳山之前主要种植的出口型花生品种是2003年审定的花育22号,种植面积大约10万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受消费市场影响,加工企业对出口型花生的果形、口感、油酸比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而老百姓自留种也因选种不标准、种子混杂等问题,品质、产量不能满足收购需求。一边是高品质花生企业收不够,干着急。另一边是种植户手里老品种卖不出,没钱赚。改种品质更高的新品种迫在眉睫。
据张晓介绍,为了让村民更直观地观察新品种花生的长势情况,她所在的公司在自有的基地划出了一块地方,专门种植了各种新品种花生,村民可以根据花生的长势情况,自己去选择种植哪个品种的花生。
在张晓看来,最好的推广就是要让种植户“看得见、摸得着”,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企业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给农户种子,免费提供有机化肥给农民使用,再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优良品种。既保证了品种专一,也给村民创造了致富的条件。
这里是乳山花生新品种试种基地,10亩地上种植着12个花生新品种。从青岛赶来的陈静,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研究员。陈静从事花生育种研究工作已经20年,眼下,正在乳山试验推广种植的“花育955”就是他们团队花了近十年时间培育的。据陈静介绍,“花育955”这个品种属于山东传统大花生,从产量上来讲,这个品种经过不同区域的实验和对照相比,能增产10%以上,产量能达到650公斤。
陈静这次来试种基地,一方面要跟踪花生的长势,另一方面需要取样回去做品质测试。通过测试数据来看,“花育955”的各项指标,也让陈静团队对未来的推广有了更大的信心。
陈静所在的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是我国唯一的花生专业研究机构,包括“花育955”在内,至今共登记了200余个花生品种。
花生育种并非易事,优异种质缺乏,是制约花生高产抗逆育种的关键问题。有了这些“源代码”,科研人员会依据生产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育目标,选择品质优良的亲本进行选育,从杂交繁育到通过国家试验进行新品种登记,这个听起来简单的过程,往往需要8—10年之久。
为了检验花生新品种的适应性,我国在山东、河南、河北、吉林、辽宁等地布局了近25个试验点。眼看着一个优异新品种的孕育、出生,从无到有,从试验田到生产应用,这个过程让科研团队倍感自豪。目前,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还在继续培育新的花生品种,为品种的迭代做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