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基层对土地管理和发展用地及政策需求、渴望的积极回应,不仅能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更是对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继承和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平台,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最佳典范。近年来,各地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自然资源禀赋特点,探索推动土地整治与多种要素的综合跨界融合,以“多目标定位、多模式实施、多元化投入”为特点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逐步形成。

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是实现土地整治向规划管控和空间治理转变的一项土地制度的顶层设计,是自然资源部履行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平台抓手。2019年12月,自然资源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194号文),对试点的目标任务、支持政策和工作要求进行了规定。目前,全国各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正在实施。

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_优秀村庄规划案例_村庄规划经验做法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存在主要问题

01全域整治理念不强

全域土地整治概念的提出已有一段时间,但从全国范围来看,真正实施的项目还相对较少,对全域土地整治也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有的项目涉及整治类型单一,简单包装叠加,只安排农用地整治和建设用地整治,未能做到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的“全域、全要素”整治要求,距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还有差距。

02配套政策措施不完善

经过多年的标准化化建设,在土地整治领域已经形成了可行性研究、立项、规划预算、施工监理、验收评估和指标交易等标准体系。但随着土地整治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转变,目前的体系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比如缺少全域土地整治项目立项审批管理验收办法、市场化运作机制、农村闲置房屋盘活利用、全域土地整治推进机构设置等制度创新,难以确保全域土地整治有序高效推进。

03资金来源有限

全域土地整治所需资金投入量大,但在具体开展过程中,缺少固定的资金来源。经过近二十年的整治,农村可复垦、可开发的潜力非常小,新增或节余的指标非常少,仅靠节余指标收益作为资金来源,很难实现资金收支平衡;另一方面,各部门、各领域的涉农及相关资金没有实现集中统一调配,未能凝聚农业、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的建设合力,真正做到“规划一张图、资金一本账、土地一统用、政策一盘棋”,形成强大资金合力,协同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04部门协同不够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传统的土地整治方式相比,在整治范围、整治对象、整治模式、实施主体等方面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扩展,这就要求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更多部门的参与,需要相关部门在项目所在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统一协调,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往往出现以自然资源部门为主,财政、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参与较少,或各部门立足自身,各自为政,缺少统一的协调和管理,使项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优秀村庄规划案例_村庄规划经验做法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

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有效对策与建议

01规划编制引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全域土地整治规划要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成果有效衔接。乡镇政府按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要求,依据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宜留则留、宜整则整的原则编制全域土地整治实施方案,充分考虑乡村特色、地域特征、农村实际、发展现状和功能定位,统筹谋划耕地保护、农民居住、产业发展、基础配套、生态环境等布局,推进“山水林田湖草路村”全要素整治。

对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村,按需编制村庄规划,因地制宜确定村庄布局、统筹安排各类用地规模、合理规划功能分区,将整治任务、指标和布局要求落实到具体地块,并明确组织管理、实施时序、项目安排、资金估算和投资来源等。

02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广泛参与

县级政府统筹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利、财政和审计等部门的合力,推动责任分解、指导服务、监督检查、工程审核、绩效评估等工作落地。乡镇负责具体的组织实施,优先选择班子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当地农民群众和各类权益主体具有较强参与意愿的乡镇作为整治区域。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在项目立项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和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形成部门协同、乡镇落实、群众大力支持的务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体系。此外,为扎实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要辅以科学有效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考核评价体系。

03因地制宜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

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尊重自然、尊重差异、尊重实际,以一区一策的方式,打造不同侧重点的整治模式。一是以生态修复为重点,带动乡村有机更新。按照“宜建则建、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景则景”的原则开展农业观光、乡村休闲、历史感悟、农业科普等多种形式的区域特色。二是以土地盘活为重点,带动资源配置优化。积极探索具有地域特点的农村土地制度、村级治理机制改革,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三权分置”融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农村宅基地流转、利用,并引进乡村度假、高端民宿等项目,使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增收致富。三是以业态培育为重点,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开展“土地整治+”观光旅游、现代农业建设、健康民宿、农村居住环境整治等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

04建立多元融合投资机制保障项目建设

加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资金整合工作,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在政府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的基础上,整合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乡村振兴相关项目资金,各部门涉农资金等用于项目建设,改变多部门、多领域的分散投资、多头建设问题。对纳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项目要加大奖补标准,整治项目产生的补充耕地指标和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收益全部用于项目建设。同时,要不断拓宽资金渠道,多方位引入资金。在市场环境下,通过政策引导,利用开发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和社会资本等参与项目建设。

优秀村庄规划案例_村庄规划经验做法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

图文素材源自网络侵删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正处于试点探索阶段,任重道远。在项目规划、项目融资、整治模式、项目验收和后期管护、相关扶持政策等方面还有待规范和完善,需各地区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广泛开展试点,不断探索、改革创新、迭代提升,逐步构建起系统的、创新的、完整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体系。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进阶教学

乡村振兴下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参训人群

(一)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自然资源(农林业、水利)、生态环境、发展改革、城乡规划、海洋管理、矿山管理的技术编制单位骨干、大专院校专业老师及土地整治、修复相关从业人员等。

(二)各级自然资源厅局部门分管领导,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处(科、股)、耕地保护监督处(科、股)、村镇规划处(科、股)、生态修复处(科、股)建设用地管理处、地环处(科、股)及相关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及技术骨干;从事乡村规划、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整治、生态修复、基本农田划定等工作的相关专业机构技术骨干及负责人。

培训时间

2020年11月13日—11月16日 (13日报到) 浙 江 * 杭 州

培训方式

技巧讲解 + 案例演示 + 疑难解答 + 达标测评+参观学习。

培训受益

课程大纲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地方实践经验借鉴

1我国国土整治发展演变

2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地方实践

3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制度设计

4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技术路径

5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最新问题与思考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探索

1我国自然资源特点与保护修复政策

2不同部门生态保护修复业务实践

3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

4统一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有关认知

5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技术路径与方法

6问题与思考

基于社会资本参与的土地整治项目实践与探讨

1国土整治项目前期投资管理的重要性

2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全域整治的优惠政策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规划编制与实施

1乡村规划与乡村振兴

2村庄规划探索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发展演变

3村庄规划编制方法和案例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的认识、实践

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时代背景

2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意义

3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原则

4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规划思考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浙江实践

1浙江土地开发整理、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修复与提升的历程

2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3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案编制

4浙江典型案例介绍

【现场教学】浙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示范村现场学习

1地点:桐庐县狄浦村

主题:生态修复美丽乡村现场参观学习

2地点:建德市葛塘村

主题:进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现场教学指导。

培训讲师

来自知名院校、行业领域内权威专家,参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相关项目的实战大咖,拥有丰富的项目技术经验,具有资深的技术底蕴和专业背景。

培训费用

A类:3680元/人(含报名、培训、资料、税费),食宿可安排,费用需自理。

B类:4680元/人(含报名、培训、资料、证书申报、税费等),食宿可统一安排,费用需自理。

申报证书详情,请联系工作人员获取。

增值服务

(一)参会学员均可免费获得中科地信独家收集整理的《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资料合集(2020版)》电子版资料(含政策汇编、PPT文档、视频文件等)。

(二)参会2人以上单位,可免费获得51GIS学院最新推出的《ArcGIS全系统应用(整套工具)》网课一套,共计75课时800分钟,价值2000元。

(三)企业若提供企业及产品信息,也可在中科地信自媒体平台上宣传推广。

村庄规划经验做法_借鉴优质村庄规划经验_优秀村庄规划案例

扫描二维码,添加老师咨询。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