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2023胡润全球富豪榜》公布了新一年榜单,有一个神秘的名字“李蔡美灵家族”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她们以1350亿的财富一举拿下全球排名第77,中国排名第16的好成绩。

李蔡美灵这个名字,远不如李嘉诚等香港富豪和内地互联网大佬那般知名,但是说起她们公司的产品李锦记,相信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

很多人都不知道,李锦记的创始人是一个十足的穷小子,而他之所以能发明出来蚝油,也只是因为一次下厨时的小意外。

从1888年创立到现在,李锦记已经走过了135年的光辉岁月,从一个小作坊,一步步成长为市值上千亿的跨国大公司。

在李家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他们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而他们独创的家族委员会管理制度,更是登上了清华学子的课堂。

那么,李锦记到底是如何起家的呢?他们的家族管理又是怎样?

李锦记的创始人叫做李锦裳,是一个十足的穷小子。幼年丧父,早早地尝尽了人间冷暖。

他和母亲两人相依为命,在广东珠海南水镇的一个小渔村,开了一家小店,主要卖煮好的生蚝,还有自己做的蚝豉。

母子俩每天辛苦劳作,可以依旧只能在底层挣扎,好在手艺不错,而且人好心善,店里的客人络绎不绝。

有一天,店里的客人特别多,李锦裳一直忙于招待客人,等闲下来,终于想起来灶台上还煮着一锅生蚝,都好几个小时了,也不知道怎样了。

于是,他赶紧飞奔到厨房,揭开锅盖,看到蚝已经被煮化了,锅底沉积了一层厚厚的棕褐色粘稠汁液。

好好的一锅蚝,因为自己的粗心大意,就这么毁了,李锦裳心疼不已,不停地责怪自己。这下是没法卖了,只能倒掉。

可是,他端起锅的那一刹那,突然闻到了一股别样的香气,仔细一辨认,这香气正来自手中的锅。李锦裳不仅十分好奇,忍不住拿筷子蘸了一点那汁液放到嘴里,没想到味道竟然十分鲜美。

母亲回来后,李锦裳赶紧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她,母亲也十分高兴。当天晚上做饭时,母亲就把蚝油给加到了菜里,菜的味道变得格外鲜美。

后来,李锦裳又把蚝油拿去给店里的顾客们品尝,大伙尝过之后纷纷竖起了大拇指,都嚷嚷着要买一些回去。

看到蚝油这么受欢迎,李锦裳慢慢就把重心放在了熬制蚝油上面。每天一大早,他就起来去挨家挨户收购生蚝,回到家后,就赶紧开始熬制,然后放在店里售卖。

从那以后,世界上多了一种叫做蚝油的调味品,也多了一个叫做“李锦记蚝油庄”的铺子,李锦记的百年传奇正式开启。

蚝油味道鲜美而又浓郁,一经推出,很快就打开了市场,很多人慕名来到李锦裳的小店,指名要购买蚝油。没用几年时间,李锦裳就把生意做到了广州、澳门等地。

眼看着生意越来越红火,李锦裳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可是没想到,好景不长,仅仅过了四年,一场大火,就让李锦记所在的半条南水街瞬间化为灰烬,李锦裳数十年的心血也随之毁于一旦。站在废墟上,李锦裳的心都在滴血。

这场灾难,对李锦裳的打击不可谓不大。这之后,他决定离开这个伤心的地方,他带着妻儿老小来到华侨和富裕人士更多的澳门,准备在那里重新开始。可是,重新开始,谈何容易,这期间,必定经历了不少的磨难,但是李锦裳都咬牙挺了过来。

没几年,李锦裳就凭借着辛勤劳作和过硬的产品,在澳门站稳了脚跟,成了当地的活招牌。生意走上正轨后,李锦裳慢慢退出了舞台,将店铺交给儿子们打理,希望儿子们能够守望相助,将家族产业发扬光大。

三个儿子中,小儿子李兆南显得尤为出色,他对蚝油庄的经营充满了热情,其次是老二李兆登,大儿子李兆荣则无心经营祖业。

1922年,李锦裳去世。同年,另一个对李锦记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人诞生了,那就是李锦裳孙子,李兆南长子李文达。

李文达从小就颇有商业头脑。1945年,李文达还在读高中,当他听说日本投降的消息后,立马就做出了退学回家经商的决定。他的这个决定,得到了父亲李兆南的支持。

之后,在李兆南的授意下,李文达来到了广州,他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踩着单车,去城中各大酒楼送蚝油。

那时候,50斤生蚝才能熬出来1斤蚝油,所以蚝油的价格并不便宜,一瓶要卖到一块八毛港币了,一个普通人每月的工资也才十块钱港币,这意味着,普通人家和小商小贩们根本就享用不起。

但是,李锦记的蚝油品质好,所以销量还是不用发愁的,但是也只有高档的酒楼和富裕人家才能用得起。

新中国成立后,李文达敏锐地察觉到了内地巨大的商机。同时,他也意识到,小作坊的形式难以有大发展。所以他提议,改变李锦记的高端策略,研发一些平价产品。

可是李文达刚提出建议,就被两个伯伯给否了。在他们看来,李锦记都坚持走了80多年高端路线了,李文达这个毛头小子竟然想做“次品”,这不是要砸招牌嘛,简直胡闹。

之后,李文达离开了广东,回到澳门,开始自立门户,做起了外贸生意。不得不说,李文达真的非常有经商的天赋。

他在短时间内就开了六家工厂,专门做日用品的外贸订单。最令人惊奇的是,他竟然在几乎不下雨的非洲卖掉了相当多的伞。

然而,在李文达生意蒸蒸日上的时候,却突然被父亲李兆南召回了家族企业,去帮他解决一个家族危机。

原来,随着香港经济越来越繁荣,金融、房地产和旅游这些行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嗅觉敏锐的商人们纷纷下场,开启了自己的造富之路。

大环境的影响下,李兆南两个哥哥开始看不上自家的蚝油店了,他们觉得就算做一辈子也做不出什么名堂。

后来,香港又兴起了移民潮,两个哥哥也产生了放弃家业移民的想法。于是,他们找到李兆南,想要买断他的股份,然后将李锦记一股脑都转卖给外人。

李兆南自然不乐意,他觉得无论如何也不能轻易抛下祖业,所以他坚决不肯将自己的股份卖给两个哥哥,双方陷入了僵持中。

这个时候,李文达告诉父亲,干脆就来个反向收购,把两个大伯的股份全给买过来。

后来,经过再次谈判,李兆南以460万元的价格买下了哥哥们手中的股份,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李锦记的祖业这才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为此,李兆南将自己的全部身家都抵押给了银行,还欠下了一大屁股的债。这之后,李文达回到了家族企业,李锦记正式开启了李文达时代。

李文达一上任,立马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一步步地将李锦记从一个传统小作坊改造成了现代化的企业。他不仅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还建立了现代化的管理体系。

自此,李锦记的蚝油不再是高档酒楼和富裕人家的专供,开始走进了千家万户。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回暖。尼克松离开中国时,收到了两只珍贵的大熊猫礼物。

李文达看到这个新闻,立马嗅到了其中的商机。他当即决定,推出一款冠上“熊猫牌”的蚝油,此举顺利地打开了美国市场的销路。

在李文达的一记又一记重拳出击下,李锦记的业绩蒸蒸日上。这让李文达信心大增,准备一鼓作气,将家族企业经营到更多的国家。

为此,他又在广东新会购买了一大片土地,准备建造一个万吨级的生产基地。可是在这档口上,李家又爆发内乱了。

李文达唯一的亲弟弟李文乐,突然闹着要分家。原来,李文乐突然被诊断出了鼻咽癌,妻子见状,害怕万一李文乐哪天不在了,自己和几个年幼的子女会被李文达扫地出门,下半生无依无靠。

所以,她不停地怂恿李文乐,让他赶紧和哥哥分家。耳根子软的李文乐很听太太的话,于是就找到了李文达,说了自己的意思。

李文达听了之后气得头晕目眩,且不说分家这个提议压根就没在他的人生规划里,就是他想分,他也拿不出钱给弟弟来。

他刚刚花巨资购入了土地,而此前为了打开美国市场,他基本上采取的都是“赊销寄售”的方式,大笔资金尚未回笼。在这种节骨眼上,被亲弟弟摆上这么一道,怎么能不气呢。

可是,不管李文达怎么好言相劝,弟弟就是不听,铁了心要和他分家,甚至还扬言,要是李文达不同意,他就把自己的股份卖给外人。

李文达被迫同意,他提出要四六分,毕竟他曾为公司的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没想到弟弟不同意,坚持要五五分。

后来,双方甚至闹到了对簿公堂的地步。这一闹,就是两年多,到最后,无奈之下,李文达只能卖掉了部分厂房,然后到处借钱,才凑够了8000万,一股脑买下了弟弟手中的全部股份。

经此一难,李锦记遭遇了重创,现金流也几乎断裂,甚至还在法院的强制要求下停工了半年。李文达本人也生了一场大病。

经历过这两次家族危机之后,李文达意识到一件事,公司只是家族的其中一部分,家族的每一个成员,都要更关注家族怎么延续,而不仅仅只是企业的发展,要始终把家族利益放在第一位。

只有这样,家族才能延续下去,企业才能长久发展。然后,他决定成立一个家族委员会,而且要制定一部“家族宪法”。

这部家族宪法涵盖了家族的方方面面,大到股权如何分配,小到子女如何教育,都有着详细的规定。而家族委员会的核心成员,则负责日常家族宪法的修订工作。

成立之初,家族委员会的核心成员主要是李文达夫妇,以及他们的四子一女。按照规定,家族内大事小事,一律都要在委员会上过一遍,遇到重要的事情,就由核心成员投票决定,得票率至少在75%以上才算通过。

而家族委员会的主要业务板块,除了李锦记集团之外,还包括家族办公室、家族基金、家族培训中心、家族投资公司四个板块。

委员会的每一位核心成员负责其中一个板块。他们每季度都要召开一次会议,每次4天。召开会议时,每一位核心成员都必须到位,不得请假,迟到了要接受惩罚。

因为都是自家人,为了避免在讨论事情时过于偏颇,他们还专门引入了家族外部专业人士来参与其中,前香港贸易发展局总裁施祖祥就曾作为专业人士,加入到李锦记的家族委员会中去。

除此之外,家族宪法还规定,每年全家族几代人要集体出去旅行一次,以联络感情。甚至还设立了一个“超级妈妈小组”,每隔一段时间,家族内所有妈妈都要聚集一堂,学习讨论如何育儿,如何培养后代

家族后代想要进入家族企业,至少要大学毕业,而且必须得在别的公司工作过3-5年。进入家族企业时,要和外人一样,经过层层考核,而且一律要从基层做起。

到现在,李锦记家族的第五代,14个人中已经有2个通过了考验,进入家族企业工作。

除了这些,家族宪法还有一条很有意思的规定,那就是“不准晚结婚,不准离婚,更不准有婚外情,违背后面两条的人,不论是谁,一律退出董事会。”想来在培养子孙成才的同时,李家也很注重育人,这点尤为可贵。

这些条例规定看似冷冰冰的,但也正是这些有效地规避了企业毁在自家人手里的风险,让整个家族的人能够团结一心,力气往一处使。

也正是这些冷冰冰的规定,让李锦记这个不起眼的酱料企业,一步步发展成为大商业帝国。

为了让后代明白亲情的重要性,李文达还经常带领他们去殡仪馆,看那些送殡的场面。孩子们不理解,他解释道,葬礼上最能反映出人情世故,有的葬礼热热闹闹的,有的葬礼却很冷清。热闹的人家不一定富有,而冷清的人家不一定贫困。不管一个人生前拥有多少的财富,多高的地位,也不一定能换来灵前真心的眼泪。亲情,永远要凌驾于财富之上。

2021年,在家人的陪伴下,李文达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91岁。李家的第四代早已接棒,第五代也正式开始下场历练。

如今,李锦记已经走过了135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了普通老百姓餐桌上离不开的调味品。

李锦记的产品卖到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据了美国酱油调料市场88%的份额,而新加坡的货架上,几乎清一色的都是李锦记。

就连酱油文化悠久浓厚的日本,李锦记都能杀出重围,其市场占有率仅次于日本味业龙头企业龟甲万。甚至连太平洋上的小岛,都能寻到李锦记的踪迹。

李锦记的产品系列也跟着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地扩充,除了蚝油之外,还有经典的XO酱,独创的蒸鱼豉油,“快乐厨”方便酱料包等220多种调味品。

李锦记家族早已成为全球顶尖的财富家族,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成为中国百富榜中唯一的一个“百年家族”。回想一下成立之初,谁也不曾料到,当初的小作坊,竟会成为一个商业传奇。

老祖宗常说:“家和万事兴”,李锦记家族的成功,又一次验证了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