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化高能效高密度水产养殖系统,是由管路将吸污泵、固液分离污水处理器、污泥包装机、水处理主机、臭氧发生装置和储水箱相连接而构成。同时电路线将电脑控制系统与吸污泵、固液分离污水处理器、污泥包装机、水处理主机和臭氧发生装置智能连接在一起。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将水产养殖效益大大提高,是投资少、见效快、回报高的短平快现代化水产养殖成套设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全部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技术,特别是一种工业化高能效高密度水产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世界上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渔业大国。在我国的水产养殖业中,池塘水产养殖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现有的池塘水产养殖大多秉承了以“密、混、轮”为技术特征的传统养殖模式,即以多品种、高密度、大量施肥投饵而获得高产量的养殖模式。为了提高单位水体的养殖产量,片面追求高产,往往过分地增加水体营养,过度投饵、施肥和加大放养密度,致使水中有机物、氮、磷猛增,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下降,水质恶化。水体中过量的有机质分解不仅消耗 水体中的溶解氧,使水体环境处于缺氧状态,同时还释放出许多有害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直接或间接地危害水体中的养殖生物,使得养殖水体中生物多样性下降,优质水产品种的养殖受到水质和饵料生物的限制。水体自然生态被破坏,池塘中水产动物的病害发生频繁,渔业损失巨大。为了防止病害,目前在整个养殖周期中均在使用鱼药。鱼药的使用虽然取得了应急治疗的效果,但更多地带来了诸如抗药性、在水产品和环境中蓄积残留等生态后果。药物滥用使产品质量安全缺乏保障,孔雀石绿残留等事件使水产品出口受到越来越多的绿色壁垒的制约,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水产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

传统养殖模式己不能适应现代渔业发展对产品质量和水域环境的要求。工业化养殖被普遍认为是解决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养殖企业也希望通过发展工业化养殖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能适应全球开放市场的需求和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我国现有的工业化养殖,基本是采用开放式流水生产,处于工业化养殖初级阶段。普遍存在设施陈旧、简陋、生产工艺不成熟、生产率低、生产稳定性差、养殖过程病害频发、养殖生产环境污染严重、养殖产品品质下降等问题。其特点是用水量过大,对水质的前处理简单,产量难以提高,绝大多数养殖单位不设后处理,养殖废水直接排放,造成地区污染并危及企业自身的持久生存。为此,从保护环境和持续利用资源的全局出发,走封闭式循环水工业化养殖之路,改变目前的生产现状,彻底改善养殖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不协调的关系,才是最佳的出路。工业化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是把现代工程原理和方法应用到水产养殖工程上,它的兴起和发展始于1970年代,是指集中了相当多的设施、设备,拥有多种技术手段,使水产品处于一个相对被控制的生活环境中,处在较高强度的生产状态下,其综合运用机械、电子、化学、自动化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和工业化手段,控制养殖生物的生活环境,进行科学管理,从而摆脱土地和水等自然资源条件限制,是一种高投入、高效益的养殖方式。

工业化循环水养殖迅速发展成为现代渔业中一项具有代表意义的高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本、澳大利亚、德国、英国、美国、丹麦、瑞典等国家的工业化循环水水产养殖产业十分发达,如丹麦现有年产150 300吨水产品的工业化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50余座,已开发的工业化水产养殖装备,可满足100kg/m3的负载需求;德国有工业化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70余座;法国将工业化循环水水产养殖列为重点开发项目;美国也将工业化循环水水产养殖列为“十大最佳投资项目”。工业化循环水水产养殖可以实现养殖用水的循环利用。这样可大大节约水资源,使养殖水体持续保持高溶氧状态和稳定的水质环境,显著提高单位水体生产力。工业化循环水水产养殖无论是用水量还是占地面积均要显著低于池塘养殖和开放式流水养殖模式,并可大大提高养殖密度;另外,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把外来污染源和病原体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生产环境稳定,可生产出完全符合国际标准的优质无公害产品,并通过对养殖废水的资源化处理,减少养殖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工业化养殖中悬浮物被认为是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生产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工业化养殖系统中悬浮物的特点是高有机质、低密度、较大的尺寸范围。

这些微粒中,小于30μπι的细小微粒对鱼的潜在危害最大。它可以致死鱼类、降低生长速度、增加疾病感染率等。密度和颗粒物大小决定了悬浮物的基本特性,非沉淀的总悬浮物(Total suspendedsolids,TSS )直径范围一般在I 100 μ m之间,可沉淀的TSS直径大于100 μ m,研究表明即使在低浓度下(44mg/L)也会损害鱼鳃,除此之外,TSS还阻塞循环系统的生物滤器·可分解的悬浮物(Volatile suspended solids , VSS)降解产生NH3和BOD污染水质。养殖生产中悬浮物的产生取决于喂食速率、鱼体大小和温度,还取决于所用的饲料类型,除此之外,还受系统中水体紊流和重新悬浮物的多寡影响。对虹蹲、鲶鱼和几种甲壳类动物的悬浮物生成转化规律已进行了一些研究,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投喂饲料的30 60%变成沉积物,甲壳类稍少些;可分解的悬浮物占总悬浮物的很大部分,Wimbely的研究结果是VSS约占88%,高有机质含量降低了 TSS和水之间的密度差。沉淀和过滤是去除悬浮物的两种常用方法,处理技术包括重力分离(沉淀池、旋涡式分离)、物理过滤(膜过滤、颗粒介质过滤、多孔介质过滤等)。

由于在养殖循环水中的细小悬浮物,如胶状体、纤维素、蛋白素、油沫(饵料中散出的)和可溶性蛋白分子含量较高,对后续水处理极为不利。现有的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典型工艺和装备是以重力分离、物理过滤结合生物过滤为主体,对养殖水体进行深度净化,典型的工艺流程为鱼池出水进入重力分离或物理过滤环节以去除大颗粒的残饵及排泄物,再通过泡沫分离器去掉重金属、蛋白质、纤维及更微小的颗粒直径大于60 μ m的固体悬浮物质;然后进入生物过滤器,去除养殖水体中的NH4-N、N02-N等有害物质,一方面截流更微小的颗粒悬浮物,另一方面对水体中的氨氮进行降解;生物过滤器主要是利用沸石粉、硅藻土等吸附剂,聚合铝盐或铁盐一类的絮凝剂,过碳酸钠等增氧剂以及微生物制剂来对池塘水质进行处理和净化,这些处理方式有一定的效果,但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对水体中各种污染因子的处理具有选择性。如沸石粉、硅藻土等吸附剂主要对氨氮起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物理方法,吸附效果受环境因子的影响较明显,而且使用量比较大,一般每亩水面每米水深用量在5 15公斤;聚合铝盐或铁盐一类的絮凝剂对去除水体中的藻类或悬浮物起作用,主要作用机制是依赖物质所带的电荷产生的库仑引力,对水质化学因子的影响不大;过碳酸钠等增氧剂起增加水体中的溶氧,提高氧化能力的作用;而微生物制剂的使用受微生物的种类、活性和水体溶氧等因素影响较大,作用效果较慢且不稳定。

此外,这种工艺流程需要的处理时间较长,占地面积大。水中适宜分子态氧的含量(含氧量)也是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生产中最重要的问题。对于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来说,保持较高的养殖水体溶解氧是进行高密度养殖最重要的措施。养殖循环水溶解氧高,对养殖品种的健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养殖循环水溶解氧低,会给鱼体造成很大影响,主要表现为生长速度降低,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病甚至出现大量死亡。而目前国内工业化养殖场溶氧方法,主要靠用空气向水中曝气。因空气中的含氧量仅为21%,水的溶氧效果差,故消耗能源不少,养殖水中的含氧量提高不大。现已公布的专利ZL20081001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业化高能效高密度水产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系统包括:用于连接各部件的管路,管路包括吸污入管(8)、吸污出管(9)、污泥输送管(10)、污水管(11)及出水管(12);用于抽取养殖池底部的污物的吸污泵(1);用于将由吸污泵(1)吸取的污物进行固液分离的固液分离污水处理器(2);用于将经固液分离污水处理器(2)分离出来的污泥打包回收的污泥包装机(3);用于将经固液分离污水处理器(2)分离出来的分离水净化处理的水处理主机(4);用于控制养殖系统的电脑控制系统(5);?其中:???吸污泵(1)的输入端接吸污入管(8),吸污泵(1)的输出端与固液分离污水处理器(2)的输入端之间通过吸污出管(9)相接;固液分离污水处理器(3)的污泥输出端与污泥打包回收的污泥包装机(3)的输入端通过污泥输送管(10)相接,固液分离污水处理器(2)的污水输出端与水处理主机(4)的输入端通过污水管(11)相接;水处理主机(4)的输出端接出水管(12);电脑控制系统(5),电连接吸污泵(1)、固液分离污水处理器(2)、污泥包装机(3)及水处理主机(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兵,李洪全,周俊冉,

申请(专利权)人:张建兵,李洪全,周俊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全部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我是这个专利的主人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