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脚痒”。眼下,正是大闸蟹上市的季节。相信不少朋友已经感受到了大闸蟹的鲜美。而对于广大蟹农、养殖户来说,最关注的莫过于如何在这段时间,管理好池塘里的蟹,让大闸蟹卖出最好的价钱,实现效益最大化。
今天的《科学农事》,我们就邀请到了湖南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院长肖调义教授。
肖教授,目前正是河蟹上市的季节,我们了解到,湖南一些地方的河蟹已经开捕了,比如10月8号,益阳大通湖大湖的闸蟹正式开捕,湘阴鹤龙湖镇2.2万亩螃蟹养殖基地迎来全面丰收。据您的了解,目前湖南河蟹养殖是怎样的一个规模?
肖教授:我们平常所说的闸蟹原名叫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作为中国人很喜欢的一道名菜,曾经从上海发起,在全国各地都受欢迎,全国河蟹和淡水虾的产量大概是89万-90万吨左右。湖南中华绒螯蟹一年的产量大约是8000吨左右的样子。湖南先后有大通湖大闸蟹、湘阴鹤龙湖的河蟹和津市毛里湖的河蟹,这些都小有名气,但目前总产量没有超过一万吨。
从螃蟹开始捕捞上市到11月下旬基本退市,这中间大概有2个月左右的时间。那肖教授,这段时间,对于蟹农(养殖户)来说,有哪些事项需要特别注意?如何确保河蟹在收获阶段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肖教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给朋友们提供一些建议,因为湖南的河蟹主体产量来自于池塘养蟹,像沅江、大通湖这一带,养蟹主要是靠池塘。最近这段时间,按照蟹的性腺发育速度,优先捕捞的应该是母蟹,母蟹的蟹黄基本上是在成熟以后,所以最佳的上市时间是10月8号到15号,这是母蟹的这个集中上市期。另一个注意的就是公蟹的成熟要晚半个月左右,11月1号左右,公蟹的蟹膏基本已经形成。第二个就是我们的工作方法,最好的还是传统的地笼,放地笼的方法。捕捞时对蟹损伤比较小,所以,从现在开始到11月底,是我们所有的河蟹,不论是大湖也好,还是池塘也好,是捕捞比较好的时间。还有地笼的方法,捕捞效果比较好,对蟹损伤小。
现如今,各行各业都需要科技来助力,水产养殖也不例外。我们知道,去年咱们湖南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和湘阴的水产养殖公司合作,将本地优质种蟹送到江苏射阳基地繁殖,用以培育出更优良的后代品种。那这样做的目的和好处是什么?在河蟹养殖过程中,还有哪些科技手段来助力?
肖教授:河蟹、中华绒螯蟹,在湖南洞庭湖区是属于原产地的地标产品,在自然生长过程里面,这个蟹它10月份以后就开始降河洄游, 离开江河、湖泊向河口浅海作生殖洄游。11月上旬后群集于河口浅海交汇处的半咸水域去产卵,孵育下一代。所以这个时候,所有的蟹在捕捞的时候采用地笼,实际是要顺水流的方向来设置地笼,然后让成熟的蟹自然地按它的生产信息被采收起来。
所以,在科技助力方面,一个是品牌建设,我们现在正在做,包括湘阴的蟹、毛里湖的蟹、望城的蟹,多地养殖的蟹都是在我们各个科技单位,科研院所的特派员、科技服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从它的品质内涵、种苗的采购、饲料营养的改良改善、投喂养殖方法、以及他采收采购、疾病防控等方面来进行技术服务,才有了现在湖南蟹的品质、品牌。其实,我们湖南的蟹现在也有市场,像湘阴鹤龙湖的这个蟹就小有名气,大通湖的这个大闸蟹在品质上,几乎可以和阳澄湖大闸蟹媲美,而且价格还要便宜一点,本地产的蟹品质更有保障。
下一步我们要更加聚焦重点,一个是优质种苗的选择、选用和鉴定,第二个是科学投喂、水质调控、底质调控、强化营养等健康养殖方法,提高养殖质量,为河蟹创造健康的生长环境,提高河蟹质量,进一步加大科技力量支撑产业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咱们益阳大通湖、湘阴鹤龙湖、津市毛里湖的闸蟹都闯出一番天地。但从整体的产量和产值看,湖多水丰的“湖南蟹”还有非常大的发力空间,近几年,河蟹养殖带来的收益也让不少人跃跃欲试。那对此,您有怎样的建议,各地如何来因地制宜发展河蟹水产养殖项目?
肖教授:应该坚持基本关键字,第一个生态,不论是池塘养还是湖泊养,还是稻田养,都可以,要给蟹的生长发育提供一个优良的生态环境,确保我们湖南的各个地域、区域品牌的生态环保、安全,这是第一个建议。
第二个还是要尊重科学,草和蟹、鱼和水它本来是协调发展的,我们不能单一的追求产量,我们应该追求品质,提升品牌的创建,公共品牌的创立,以这个方向来引导我们养蟹产业的有序发展,尊重科学。
第三个,我觉得我们湖南省的行业主管部门以及我们相关的服务企业都要聚焦湖南养蟹产业目前规模偏小,品牌影响力不大、不够的情况之下,针对关键的问题,建立相应的示范基地和示范品牌,能够促进、保证这个产业健康有序的规范发展。
如果您对农业技术方面有什么疑问
可以给我们留言
或者拨打0731—8888,3938来告诉我们
我们将邀请各个领域的专家为您答疑解惑
来源:湖南电台《空中讲堂——潇湘文明实践“村村响”》
编审:蒋岚、郑妙、童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