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循环养殖南美白对虾,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工厂化”养殖模式的一种。

近年来,白对虾工厂化养殖发展迅猛,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但主要还是以较为粗放的换水养殖模式为主,普遍存在地下水资源浪费、病害频发、养殖成功率不稳定、排放水有机污染严重等问题。

对虾工厂化循环水高效生态养殖技术,是以凡纳滨对虾为主要养殖对象,依托现代养殖工程和水处理设施,综合运用微孔增氧、免疫增强、水质调控、养殖尾水处理等技术,实现了全年的白对虾高效、生态化养殖模式。

这一模式具备水体循环利用、生态环境稳定、养殖过程人工调控、尾水达标排放等明显特点,是符合我国新时代渔业“高效、优质、生态、健康、安全”理念的对虾养殖新模式。目前,该养殖技术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山东省推广应用较多。该技术是促进我国对虾养殖产业转方式调结构,实现“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高效利用和保护珍贵的水土资源也有重要意义。

虾养殖技术教程_虾养殖技术流程_虾养殖流程技术要点

同时,也提醒,这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设施养殖业项目,也就具有相当高的风险性。

一、循环水养殖模式

一般有几种循环水模式

1、流水式工厂化水产养殖

适于水源水质较好、换水成本较低的地方。

对水质的要求,水源无工业污染,水质清澈洁净,微量元素丰富,水量及水质变化不大。一般都是利用自然条件,稍加人工建必要的设施,即可保持一定的换水率。如果增加循环水产养殖系统设施,则可以进行养殖水体的循环处理,以使水质变化控制的极小的范围内,提高养殖成功率。

2、全封闭循环水养殖

适用于缺乏优质水资源的地方。这种模式,在污染较多的地方、内陆无海水的地方。这种模式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小,系统如果稳定运行后,可持续盈利。但是,此模式的前期土建、设备设施的投入较高。

3、循环水育苗

育苗是水产养殖的关键环节,水质要求也较高。在育苗环节采取这种模式,水质稳定,孵化率和育成率都会提高,同时可以控制某些疾病发生。

4、水族及海洋馆工程

在任何无法有效利用周边水源的地方,循环水处理成套系统就成为必须的选择。与高密度工厂化养殖的差别就在于饲养密度小,但水质要求更高。此模式一般都是为提高观赏效果而采用的。

虾养殖流程技术要点_虾养殖技术流程_虾养殖技术教程

二、技术要点概述

1.设施设备及循环水处理工艺

基本设施设备:主要包含蓄水池、养殖池、水循环处理设备和室外尾水处理池等四部分。养殖池、蓄水池和水循环处理设备可设置在封闭、保温性能好的养殖车间内,养殖池和蓄水池上方屋顶透光,而水循环处理设备安置区尤其是生物滤池上方需避光。

a、蓄水池:蓄水池水容量应不低于养成总水体的三分之一且能完全排干,主要用于盐度调配和消毒处理等,可应用紫外线、臭氧或漂白粉等进行消毒处理。

事实上,蓄水池也要承担前调水功能,因为工厂化养殖水循环速度快,养殖池内微生物、藻类稳定性差。需要在蓄水池内先进行微生物调整,尽可能保持补入养殖池内的水微生物稳定。

我们建议消毒后的养殖备用水应立即投放高效、足量有益菌,建立有益菌群优势,以保持养殖池内的菌相平衡。

b、养殖池:多设计为长方形圆角或圆形养殖池,材质多以水泥或玻璃钢为主,面积25~100平方米,水深0.8~1.2米。

排污:池底要求平整光滑,中央设集污区和排水口,以3~5%坡度顺向排水口。排水口处设置独立的循环回水管道和排污管道,分别接入循环水处理系统和室外尾水处理池。平时,较清的养殖水经回水管道进入循环水处理系统;需要排污操作时,则打开排污管道排入尾水处理池。

增氧:并在池底靠近与池壁交接处设置条形纳米微孔增氧管,在保证养殖池充足供氧的同时,有利于水体集污和快速排污。

虾养殖技术教程_虾养殖技术流程_虾养殖流程技术要点

c、水循环处理设备:比较复杂,主要的设备成本和运行成本都在这里。

悬浮颗粒的过滤:常用设备有微滤机和弧形筛等,以微滤机为宜,出水水质较好(可通过调节筛网网目、转速及反冲压力等改善水质);弧形筛无需动力和清洗用水,造价相对较低,但出水水质一般。

细微和溶解颗粒的去除:蛋白质分离器可将水体中70%的有机物分解成氨/铵盐等有害物质前去除,主要由气体扩散装置、反应容器(通常为圆柱形)和泡沫收集装置等组成,并可根据水质和水循环量来人为调节蛋白质分离器的入水直径、出水直径和流量等。

生物净化:常用安装或放置生物滤料的生物滤池,主要是通过强化微生物的作用达到降解水体中氨氮、亚硝氮等有害物质的目的。生物滤料可选择PVC弹性立体填料或PVC多孔环,填充率20~50%,数量宜根据循环水系统基本生物承载量确定。生物滤池有效水体与养殖池有效水体体积之比以1:3-1:5为宜,底部设曝气装置,采用小型鼓风机供气。

消毒灭菌:采用紫外线消毒装置或臭氧发生器进行灭菌处理。紫外线杀菌采用渠道式装置,一般选择波长240~280微米的灯管。臭氧发生器装置产量范围为2.5~65克/小时,添置臭氧流量计以保证臭氧投入浓度0.08~0.20毫克/升,臭氧消毒后的水体应充分曝气后方可进入养殖水体。

虾养殖技术教程_虾养殖流程技术要点_虾养殖技术流程

2、基本工艺流程

白对虾工厂化循环水高效生态养殖系统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

虾养殖技术流程_虾养殖技术教程_虾养殖流程技术要点

3、尾水处理

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排污量较少,上一茬对虾养成收获后整个养殖系统的水质比较稳定,可以直接投放新的虾苗继续下一茬养殖,水体重复利用率高。但养殖过程中有部分残饵、粪便等无法通过换水排污而吸附在池壁池底,需要彻底排水清洗。

日常排污或偶尔洗池排水时,废水经排污管道进入室外尾水处理池,尾水处理池包括不同的功能区,主要是物理沉淀区和生物处理区。物理沉淀区通过大颗粒悬浮物质(≥100微米)自然沉降作用将其分离,而生物处理区则主要通过投放滤食性贝类和大型藻类等来吸收、转化小型悬浮有机颗粒和溶解性无机营养盐等,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净化处理后的排放水需检测达标后再排放。

虾养殖技术流程_虾养殖流程技术要点_虾养殖技术教程

三、注意事项

循环水处理系统实际上是要形成一个“稳定的局部生物环境”。一旦这个系统形成后,水温、盐度、pH、溶解氧、水力停留时间、水体碳氮比、投入品等因素的急剧变化,均可能导致“系统失衡”而影响净化效率,甚至系统崩溃。一旦系统崩溃,很难在短时间(20~30天)内恢复正常。

养殖生产中,需要根据对虾密度、大小、健康状况,以及水体温度和无机盐浓度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循环水养殖系统实际运行参数。同时,必须避免使用消毒剂和抗生素来防治病害,尽量优先选择高效的微生物等生物制剂,以免破坏循环水系统功能微生物群落。

建议的工厂化养殖水处理模式:

1、消毒:使用二氧化氯、过硫酸氢钾等低残留消毒剂;

2、调水:在蓄水池内提前调水,加入高效微生物制剂,提前在蓄水池内调节养殖水体中的良好菌相及藻相;

3、强体:白对虾养殖池中使用强肝护肝、健肠抑菌的微生物产品,减轻白对虾肝胰腺负担,提高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率。减少有害物质向养殖水体中的排放。通过池内泼洒、拌料等方式,不断强化有益菌群的优势,确保白对虾健康。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