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增加蛙类冬眠前的营养

在进入冬眠前的1个月,不论是幼蛙、成蛙还是种蛙,要保证有足够的饵料投喂,蛋白质饵料也可以适当增加,以起到增强体质和贮备大量的营养物质的作用。这样既增加了蛙类越冬期间维持体温的能量来源,又提高了蛙类的抗寒能力,使其安全越冬。孵化较早的蝌蚪,要加强饲养管理,促使其变态成幼蛙,在越冬前至少有约1个月的成长时间。对于孵化较晚的蝌蚪,则要抑制变态的发生,尽量以蝌蚪形态越冬。

2.创造理想的越冬场所

避风、避光、温暖、湿润的地方,如洞穴、淤泥中及可供藏身的石块、土坯、木板和草垛下经常作为变态后的蛙类居住的场所。在人工养殖的环境下,可根据这一特点创造蛙类安全越冬的场所,方便蛙类安全越冬。

(1)地下冬眠。离冻层30~40厘米处潮湿的池边洞穴、树根空隙处是幼蛙经常会选择的越冬场所。所以在入冬前可以人为地提供越冬条件,供幼蛙安全越冬。

①洞穴越冬。蛙池周围,在向阳避风处选择离水面20~30厘米的地方,挖几个洞穴作为幼蛙的越冬场所,洞穴的规格为直径13厘米、深1米。要保持洞穴的湿润,但不能被水淹没。1个洞穴通常聚集5-7只蛙。11月底,将一些稻草堆放在洞口用以保温,这样的环境就能使蛙类安全越冬。

②塑料棚越冬。将塑料薄膜覆盖在原幼蛙池离水面30厘米高的地方,同样也是一种有效的保温措施。也可用竹木或钢筋在池上搭成拱形或人形棚,棚顶与地面的距离约为2米,将两层塑料薄膜覆盖在上面,这样就形成了1个密封的温罩,用泥将薄膜密封好,*好再盖1层疏网在薄膜上面,主要起保护作用。当温度降至10℃以下的时候,可将1层稻草帘盖在薄膜上面。晴天将草帘掀开,增加水温,保持水温在10℃以上,春天气温逐渐上升的时候,要逐渐将薄膜掀开,保证空气流通,不会使温度变化过大。

③草棚越冬。堆一土丘在幼蛙池的东北面,主要作用就是阻挡北风,在水面上架一大草棚,与水面的距离为30厘米,与池边紧紧相贴,将几个瓦筒放置在池的东北深处,作为越冬场所。期间,保持水温在10℃左右,即可安全越冬。

④草堆越冬。将草堆安置在养殖池向阳背风方向,或先铺50厘米厚的松土,将草堆盖在上面,保持湿润,将1层塑料薄膜盖在上面。当温度较低的时候,草堆就是蛙类的越冬场所。如果遇到极寒天气,可将草堆加厚,同时再覆盖塑料薄膜保温。

……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