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
龙湾镇郑家村村民在捕虾。 新华网 夏国燕 摄
新华网武汉6月13日电(夏国燕)千百年风雨、千百年洗刷,美丽的江汉平原,共和国的粮仓、荆楚儿女的家。汉江水淌过平原,抖落岁月的沧桑,留下稻米的芬芳。在江汉平原的稻花香里,还成长了一群青色、红色的精灵,它们就是“潜江小龙虾”。近些年来,潜江小龙虾风靡潜江、武汉,已有红遍全国、走向世界之势,江汉平原上刮起了“红色的旋风”。这风从何处来,将去何处?初夏之际,起风之时,新华网走进江汉平原,开启了“追风”之旅。
农田蝶变、农业蝶变
江汉平原沃野千里、阡陌纵横。潜江地处江汉平原腹地,降水丰富,地势低平。
从龙湾镇郑家湖村的村北田坎上放眼望去,目所能及皆是清水塘口,蓝天白云倒映在水面上。“以往,这片地是村里最低的,逢雨必涝,基础条件非常差。”村支部书记郑青龙告诉新华网,“要么种水稻要么种棉花,一逢水涝,棉花基本无收,这片地几乎荒废着。”郑青龙摇摇头。
郑青龙2000年退伍返乡,时值潜江龙虾产业起步阶段。“那时还没看清龙虾养殖的前景,我打过工也做过生意,辗转几回,最终还是回到龙虾养殖的行当。”
2013年,郑家湖村成立“肩并肩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郑青龙担任起合作社理事长。充分认清本村田地的基础条件后,郑青龙带领社员改善养殖设施,发展起“虾稻共作”。利用稻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发展粮渔共赢、种养结合的生态高效养殖模式,郑家村实现由以稻谷、棉花、油菜为主的传统农业向虾稻为主导的现代农业蝶变。
“肩并肩合作社现有社员382户,联合本村262户,辐射沱口、瞄新等周边村120余户,建立连片基地6500亩,以虾稻共作、健康养殖为主,年产值达5000万元。”郑青龙介绍,在肩并肩合作社生产经营中,实行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生产资料、统一生产标准、统一生产管理、统一产品销售,合作社基地已成为潜江市21万亩虾稻田园综合体核心区之一。
新华网到访郑家村的下午,已有买家约好需要一批小龙虾。下午四点,八位村民准时到达村北头,三下两下穿上连体防水服,装上一船塑料篮子,拉着捕捞船向塘口进发,捕虾行动有条不紊地展开。
据了解,合作社吸纳的社员里有34户贫困户,合作社定期邀请农业专家为社员讲授种养技术,组织贫困户社员参观学习,去年贫困户社员已全部摘下了贫困的帽子。“合作社还引进了返乡大学生社员、返乡企业家社员参与建设,为的也是带动周边农户积极发展虾稻共作,实现本村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的愿景。”郑青龙对郑家湖村的龙虾养殖充满信心。
华山公司的工人在劳作。 新华网发 刘时旋 摄
农民变身、农村变身
产出提升了,质量提高了,小龙虾如何变成真金白银?潜江探索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做强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以工业反哺农业。潜江市培育了华山、莱克等一批本土小龙虾企业,拓展小龙虾产业链的同时,进一步反向推动标准化养殖,助推农民、农业、农村持续发力。
五月正值小龙虾持续走高季节,位于潜江市熊口镇的华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山公司”)的生产车间也一派繁忙。
华山公司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主要生产小龙虾系列产品、鱼系列产品及甲壳素系列产品。小龙虾系列产品主要有麻辣龙虾、清水虾、速冻龙虾尾等,产品不仅在国内各大城市售卖,还出口欧美国家。
“2012年以前,华山公司的原料主要来自野生捕捞以及农户散养虾,没有稳定的原材料生产线就无法保证,打造原料基地成为了华山重要的战略规划。”华山公司办公室主任刘时旋介绍。
据了解,2013年华山公司就在附近的赵垴村展开“返祖倒包”试点。华山公司通过把赵垴村农民的承包权、经营权有效分离,租赁农户土地经营权,再进行整村流转、科学规划整治。华山公司出资6500万元,建设了现代化“虾稻共作”养殖单元260个,每个养殖单元为40亩,再反租倒包给赵垴村农户,农户成为二级经营主体。农户养殖的小龙虾由华山公司收购,并设定产品保护价,种养收入全部归农户所有。
赵垴村共616户2300余人,260户通过“反租倒包”成为“离乡不离土”的职业农民,没有“反租倒包”的村民可进入华山公司务工,也有村民自主择业或创业,成为职业工人或小老板。在华山公司的生产车间,过磅、清洗、剥虾、蒸煮、冷却、包装等一道道程序都需要大量的人力。一排排身着白色、蓝色消毒服的工人,在不同流水线上作业。刘时旋介绍,目前华山公司提供的岗位已超过2000个,工人的月平收入在3000至3500元左右。
因养殖基地扩建整治,赵垴村村民整体迁入“华山综合社区”,成为共享城镇基础设施的新市民。村庄搬迁后根治“散乱脏”,旧貌换新颜,今天的赵垴村成为“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的新农村。
“虾稻共作”:稻花香里说丰年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下游,河道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气候及地理条件优越。全省水稻种植面积已达3000多万亩,其中约1000万亩适宜开展“虾稻共作、稻渔种养”生产。截至去年底,湖北省已有虾稻共作、稻渔种养面积589万亩,位居全国第一,亩均产千斤稻、200斤水产品。
潜江是“虾稻共作”的发源地,有着“中国小龙虾之乡”之美誉。2018年,潜江市小龙虾总产量达13万吨,虾稻综合产值达320亿元。目前,潜江市虾稻共作面积已达75万亩,并建成了13个万亩高标准集中连片虾稻共作生态种养基地。
没有规划、没有布局、没有配套的低效益散户养虾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标准化农田、合作社共建的“统一建设,统分结合”路子。虾稻共作火起来了,潜江这片土地,也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今年5月,湖北省已出台“虾稻共作、稻渔种养”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2年),到明年,湖北省虾稻共作、稻渔种养规模要发展到700万亩,亩均增收2000元。小龙虾让农民尝到了甜头,也释放着强劲的发展信号。
江汉平原上这股“红色旋风”,从稻花香里吹来。农民从清水塘口找到了真金白银,为脱贫致富插上了翅膀,新农民、新农业、新农村的新局面正在形成,当地乡村振兴有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龙湾镇郑家村收获的小龙虾。 新华网 夏国燕 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