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哞哞……”记者来到昭阳区守望回族乡活畜交易市场,远远地就能听到此起彼伏的牛叫声。在肉牛交易区,一头头体格健壮的肉牛一字排开,卖家、买家三五成群地围聚在一起,有的在忙着牵牛,有的在忙着点钱,有的在忙着讨价还价,还有的卖家在打电话联系外地的客户来买牛。
2016年之前这里还是污染严重的砖厂,经过政府引导,建立了活畜交易市场,摇身一变成了老百姓致富的“宝地”。市场的建立为广大养殖户、各地客商提供了更广阔、更便利的交易平台,对拉动肉牛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昭阳区守望回族乡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本乡发展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培育了昭通最大肉牛交易市场,带动了肉牛养殖产业发展,让老百姓实现了脱贫的目标。乡村振兴阶段,守望回族乡还将把牛肉深加工向纵深推进,延伸产业链,增加牛肉附加值。
“这几年养牛很挣钱,我就是靠养牛致富的。”虎会食是守望乡肉牛养殖受益者之一,他家这些年来,除了从一家牛肉销售店变成了三家店外,不变的还是对市场的信任。
在虎会食的带领下,儿子虎恩林、虎恩付的牛肉销售一直很红火。虎恩林告诉记者,市场一就建立他们就进驻了,每个月卖90头牛左右,收入大概在180万到200万之间。这个市场比较规范,检疫部门检疫合格的牛才能进来,交易都比较放心。
虎会食一家依靠卖牛肉销售致富,只是守望活畜交易市场其中的一种方式。
守望乡荫村4社的李才荣,因为市场,他的“牛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同时,还在家里养了10头肉牛。一年下来,在市场里的收入,以及家里的牛卖完,到年底就有60多万的收入。
市场的发展,还得益于守望回族乡2018年推行“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该乡投入产业扶持资金402万元,按照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5000元的标准统一入股,在全乡6个村实施肉牛养殖项目及守望活畜交易市场经营,贫困户每年最低实现500元的分红模式,不仅带动了老百姓致富,还加快了企业发展的步伐。
市场建起来以后,除了带动了一大批从事销售肉牛的农户致富外,还有很多农户依托市场,投身养牛行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马敏惠是守望回族乡八仙五社的肉牛养殖户,也是曾经的建档立卡群众,5年前,依托国家扶贫政策,开始养殖肉牛,短短几年,其养殖的牛从个位数发展到了十位数,打了一场漂亮的脱贫攻坚翻身仗。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今年准备把贷款还上,然后扩大养殖规模。
产业要发展,还得龙头带。为加快“牛产业”发展,2018年开始,守望乡推行“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托管代养)”模式,投入产业扶持资金402万元,在全乡6个村实施肉牛养殖项目,昭阳区伊清园养殖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现在公司已经从单一的肉牛养殖,发展成为牛肉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企业,同时,还带动了周边325户农户靠肉牛养殖增收。
昭通日报记者:钱江文/图
校对:彭晓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