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凤凰坳,晨钟惊飞鸟,坡上青青草,林间谷鸡咯咯叫……近日,到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凤凰乡凤凰村弄盆屯荒坡上,记者到处听到林下“咯咯咯”的鸡鸣声,仿佛置身于《牧羊曲》歌词中描绘的动人美景。
“上个月刚刚卖了3000多只,现在存栏童鸡还有5000多只,小鸡4500只,我们有4个管理员,一个月一个人得2500元的工资,我们夫妇两人一个月就有5000元。”在场内当管理员的贫困户陈庆雄高兴地介绍说。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框架下,凤凰乡林下小谷鸡养殖园与深圳大鹏新区结下了不解之缘,养殖基地占地200亩,总投资280万元,其中,东西部扶贫协作(大鹏新区)资金 100万元、统筹整合上级扶贫资金180万元,建设鸡舍20栋,能存栏4万羽以上。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如何战胜贫困,实现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巴马县司法局干部、驻村第一书记王宥钧紧紧抓住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易地搬迁重点工作之余,每天都要到小谷鸡养殖基地了解情况,生怕影响贫困户收入。“第一书记为了我们脱贫,日夜辛苦,连家都顾不上回,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想方设法脱贫。”得到合作社给分红的凤凰村那朋屯脱贫户覃建岳说。
示范基地以“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由合作社与巴马小谷鸡养殖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公司负责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积极推进产业扶贫“以奖代补”形式,贫困户通过入股的方式认购一定数额小谷鸡,成鸡销售后按比例分红给合作社,再由合作社以商品鸡每市斤3元的利润给贫困户分红,确保贫困户获得稳定纯收入。
“林下养殖‘小谷鸡’只是我们公司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巴马农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小谷鸡养殖负责人廖焕文说,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公司力求突出“四化”,即突出产业发展规模化,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组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等生产经营体系,由“散、弱、小”向抱团发展,促进产业规模化、贫困户利益最大化。
“在党支部的号召下,我们把产业扶贫‘以奖代补’资金入股村里的合作社,已经分红两次了,每次都有3000余元。”凤凰村六玩屯75岁的贫困户韦桂甫激动地说,“我这把年纪了,还得到这么丰厚的‘工资’,这得感谢我们村敢闯敢干的吴书记,一心为大家脱贫致富找出路。”
凤凰林下小谷鸡养殖园既是粤桂扶贫产业林下养殖示范基地,也是凤凰乡扶贫产业示范基地之一。通过粤桂产业扶贫、项目收益分红扶贫、托养扶贫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帮扶当地贫困户脱贫,覆盖全乡四个村、159户贫困户,745人受益,贫困户人均年收入3000元,有力推开贫困群众脱贫之门。
“‘林下生态养殖’方式,是通过党建引领,因地制宜,把荒坡变为老百姓可用可享、共建共赢的金山银山,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脱贫致富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凤凰乡党委书记陈昀说。(来源:中新网广西新闻 韦明崧 韦美双 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