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张而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赵顺桂接受媒体的采访
作为济南市“十百千”科技示范工程的一面旗帜,董家镇张而村以林果为主的特色种植业,不仅让张而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而且带动周围村庄走向了致富路。
产业结构再调整 选中草莓做主角
在观光采摘大棚里,张而村党支部书记赵顺桂介绍了他十多年的草莓种植经历。
1994年,作为济南市“菜篮子工程”基地的张而村,受市场、天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村民纷纷改菜为粮,收入也直线下降。时任村委会副主任的赵顺桂到烟台考察特色种植业,最后选中了有着“水果皇后”美名的草莓。
“草莓生长周期短,一年即可结果,植株生长周期为三四年,投资回报较快。”赵顺桂说,“大棚种植草莓,收获期一般为上年十二月至次年六月,长达半年多,年亩产量六千斤左右,容易抗击市场风险,十多年来草莓市场价格都比较平稳,没有过大起大落。”
1994年开始实验性种植并略有收益,1995年,赵顺桂在村里发展了九家草莓种植示范户,到2003年,全村共有88户种植草莓。目前,“张而草莓合作社”以张而村为中心,建有万亩无公害草莓生产基地,共有大棚2万余个,种植面积达1.2万亩,辐射带动周边10余个村庄。在生产中,“张而草莓合作社”采取统一供苗、统一施肥、统一购药、统一技术管理、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种植模式,逐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营销、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现代农业格局。张而村的“草莓协会”于2004年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扶持的百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试点之一。
特色种植显特效 科学技术是关键
在自家草莓大棚里,“致富能手”吕桂山讲解了大棚种植草莓的“高新技术” 。
目前,张而村的草莓主要以优质丰产的红脸颊、章姬为主,还有甜宝、丰香等十多个品种。村里还建立了草莓新品种展示田、高新栽培技术示范田,高产试验田,作为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基地,由村干部带头试验,各个品种、技术经试验成功后方整体推广。
张而村先后引进并推广应用了日本EM生物、有机栽培、促成栽培和半促成栽培、立体种植、脱毒苗木等十几项高新技术。黑地膜、反光膜、硫磺熏蒸气、蜜蜂异花传粉等技术更是普遍用于占地3500亩的市级科技示范园——张而农业精品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村里绝大多数的大棚都采用了以色列微滴灌技术。该灌溉系统由电脑控制,配以恒压变频微机控水设备,根据植物不同生长期用水量及土壤湿度探测仪的探测结果,自动通过硬质PVC管道,准确、科学地直接将水滴到作物根部。这样的设备省工、省水、省电,提高了大棚果菜的产量和质量。
每年,张而村都组织群众前往辽宁、浙江、南京、胶东等地参观学习,通过镇科技站等单位定期聘请省林业厅、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甚至日本的专家、学者,来村里现场为村民开办讲座,进行技术指导,提升了农民的科学素养,提高了大棚种植效益。
为提高大棚后期效益,张而村还引进草莓套种西瓜、洋香瓜、樱桃、西红柿等套种栽培技术,套种作物生长期可延长至7月低甚至到8月中旬,每亩可增加经济效益5000—8000元。现在张而村已经由当初的单一的季节菜种植发展到以草莓为主,还有油桃、凯特杏、樱桃、葡萄等30余个林果品种。
优质品牌创价值 开拓市场提效益
作为全省最大的草莓冬暖大棚种植基地,张而及周边村庄的草莓年产量约300万公斤。张而村已于2003年为草莓注册了“张而”牌商标。目前,张而草莓占有济南市场一半的份额,“张而牌”草莓更是以无公害、色泽鲜艳、口味香甜,营养含量高的优良品质远销东京、北京、上海等国内外大中城市。品牌的创立,大大提升了“张而草莓”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为拉动市场,进一步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张而村还投资60万元建起了济南市最大的草莓批发市场——张而草莓批发市场,该市场日交易量最高可达5万公斤。
自2008年起,张而村开始举办“草莓采摘节”,拓展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今年,到目前为止,前来参加张而村“草莓采摘节”的游客已经达4万人次,“环张而村观光采摘圈”初步形成,进一步提升了基地建设和品牌效应,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特色农业的发展获得了突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在张而村的果蔬大棚亩均收入1.2-1.5万元,80%的农户过上了富裕生活,280户村民盖起了二层小楼,村里投资120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村小学教学大楼。今后,张而村将继续把实施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布局,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作为实现农业增产增效、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举措来抓,不仅要继续提升林果种植业水平,还要带动本村乃至周边村镇的养蜂业、建筑业、草苫加工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业带多业,共同致富的新格局。